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实录 | 曹爱卫:打造“智趣”小学课堂

2017-08-02 曹爱卫 蒲公英学习营

7月19日,杭州长寿桥小学名师曹爱卫在蒲公英大学进行了以《打造“智趣”小学语文课堂》为主题的精彩授课。

  本文节选自本课课程实录。

来源:蒲大一系课程实录

整理编辑:陆悦


各位蒲公英大学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曹爱卫。

今天借助我们蒲公英大学的这个平台,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话题是打造智趣的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果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成很多个不同的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画、课外阅读。

我认为与其面面俱到的都提一点,还不如抓住一个点,大家深入交流,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所以今晚我们就围绕识字板块一起来探讨,我们低年级的智趣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打造。


今晚的交流,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01

为什么要打造智趣课堂


作为教研员,我经常会与老师交流,就发现长期教高年级的老师一旦下来教低年级,就会困惑于低年级的课文非常简单,不知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有这种问题的老师,他们的课堂结构安排,内容选取其实是比较粗糙的,而从学生学习习惯、作业表现的反映的情况来看,也是有一些粗糙的。

这就是课堂无智无趣的一个表现。

而反过来,长期教低年级的老师则困惑于什么都得教,孩子什么都不懂,教学喜欢反反复复,导致孩子厌倦。

这其实也是课堂缺少智趣的一种表现。

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

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


现在无论是在乡村或者城区,识字课堂依旧采用的是老三套的方法:

第一步借助拼音,自己拼读

第二步个别反馈读,难读的字正音

第三步去掉拼音按顺序认读生字


这种缺乏智趣的模式化的识字课堂,它其实弊端是很多的:


容易打击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这样的识字课其实是一种强行灌输的识字教学,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是比较沉重的。

我们人类短时间的记忆的容量是七正负二之间,也就是短时记忆它最多只能记9个单位,最少能记5个,这是智力正常的儿童。

我们现在每一篇课文的识字数量一般都是11到14个之间,这样一种强迫性的,压力很大的课堂,带给学生的真的是一种我想逃的感觉,兴趣和热情又从而来呢?

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汉字本身是具有图画性和故事性的。

老师如果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够把汉字与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都融合在一起,那么生字的学习就会变得活泼有趣

例如看到“山”,联想到高耸的群山,“休”字就会联想到一个人劳累了靠在大树上休息。

但是如果仅仅把汉字当成符号来记忆,就像这个’休’字,单人旁加上木,就是休息的休,学生通过这样的加一加,换一换,他或许也能够记住字形,但是我们汉字里面包含的韵味和文化都会丧失殆尽,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会受到禁锢。

容易破坏汉字之间的逻辑与意义,不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


因此,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让生字成为可以和儿童对话的朋友,是像朋友一样进行对话的,来打造我们智趣的识字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02

低年级识字编排的特点和亮点


识字写字的教材还是遵循了“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

识字渠道分别为:集中识字、课文识字以及园地识字

这样的一个部编教材的安排特点,就让我们看到三个不同的识字板块,它所指向的编排的意图不同,学生的任务也都是不同的。

比如说集中识字,它除了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以外,还要习得识字的方法,重点教授方法

课文识字板块,除了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还需要为阅读理解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文本,去领悟文本的内涵。

园地识字板块提供了更多的识字路径,让小朋友感受识字的一些乐趣,然后发展归类识字的能力,最终指向生活运用。

所以,识字呈现的样态不同,它所在的板块不同,我们教学的目标指向也应该不同,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

03

低年级“智·趣”识字课堂的具体策略


针对集中识字单元,我觉得应该有几条策略可以去尝试的。

第一,尊重编写意图,体现识字方法多样性

第二,尊重文本特质,体现识字方法契合性

第三,尊重构字规律,体现识字方法科学性

第四,尊重儿童,体现汉字方法灵活性

01

尊重编写意图,体现识字方法的多样性

部编一年级识字课,共四个单元18篇课文,识字方式呈多种样态: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近十种。

这么多的识字方法,我们采用的应该是和它相契合的一种方式来教学,就是第二点。

02

尊重文本特质,体现识字方法契合性

不同的识字方式有着不同的识字方法,且这种方法,有着内在的契合性。

我们不能用教“看图识字”的方法,去教“象形识字”,也不能用教“象形识字”的方法,去教“韵语识字”。

那样,文本的个性、识字方法的独特性都无法体现,学生也难享受识字的乐趣,触摸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

以《三字经》为例的蒙学识字课文,应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学生字形掌握或字义理解有困难之处,通过故事、图片、视频解说等方法加以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

儿歌识字类型的课文,主要采用多形式朗读的方法,在读中不断复现生字,也可结合生活或阅读识记,适当联结相关知识,帮助巩固生字强调对于语言音、韵、美的一个感受,因为儿歌是很讲究音韵的。

看图识字的课文,要重视图文的对应关系,唤醒实际生活经验,加强生活运用。

象形识字的课文,关注图画、古文字、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反复诵读中识记汉字,领悟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

03

尊重构字规律,体现识字方法科学性

事物的分类是通过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中的共性和个性而实现的。

“智˙趣”课堂的识字教学,在识字方法科学性上,以字符分析为主要理论依据,引导儿童通过汉字与汉字之间“音”“形”“义”的比较,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比较等多种方式,发现“这一汉字”与“这一类汉字”之间的共性以及“这一汉字”的独特个性,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展开教学,彰显汉字的趣味,让课堂充满情趣和乐趣。

从字符分析角度来看,汉字所使用的字符有音符、形符、意符、记号等等。形符是古代汉字所特有的,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是以形符来表意的,古汉字中的独体字更是直接以形表意,独体字被用来组成合体字,变成了合体字的字符。

这些独体字当中可以充当合体字的形符、音符、和意符。

某一个汉字属于哪一类,属于哪一个符,它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根据它所组成的合体字的作用来确定的。

比如说在《小青蛙》这一课里,清、请、晴、情、睛,这五个生字需要认。

教学的时候,这五个生字就可以围绕“青”这一个声符为中心来组成汉字的组块,帮助学生读懂这五个生字的字音,再根据不同的意符,三点水、言子旁、竖心旁、目字旁旁、日子旁,意符不同来区别汉字的字意。

清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晴和太阳有关,所以晴是日子旁。

04

尊重儿童,体现汉字方法的灵活性

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是综合的、立体的,而不是单线的、平面的,生字识记也是如此。

进入学生大脑的每一个汉字,都会成为一个“能量中心”。

从这个“能量中心”,他们会联想到很多其他的汉字、词语、句子,甚至是成来看来毫无关系的事件和事物。

所以,我觉得老师除了要尊重儿童认知的特点,有时甚至认为要迎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灵动的设计,让儿童在变化更加多元的环境当中感知汉字的特点,去识别汉字。

我们老师遵循体例,由易到难,不随意去拔高它,注重创设情景,尊重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已有的语音、语义的一种习得的一种基础,教授方法,注意迁移应用,鼓励他们在生活和阅读中自主识字,我想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这是集中识字板块关于智趣的几个策略。

接下来,随文识字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

我觉得这五点,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01

探究字理,建立字族概念

低年级,每篇课文都有十余个生字的学习任务,但并不是说,这十多个生字的教学要平均使用力量。

哪个生字该重点教,哪个生字该简略教,有一定的考量标准。

其中,生字是否带有新偏旁是标准之一。

如果是带有新偏旁肯定是要重点教的,带新偏旁的生字,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这个偏旁,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偏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准确实际,实现迁移运用。

02

举一反三,掌握构字规律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

但教材编排时,生字的呈现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很多有规律的生字就不得不打乱,分散出现。

教师如果缺乏连结意识,只是按部就班,遇到一个教一个,那学生也很难主动把相关汉字组成组块,去比较发现,探究不同部件的内涵。

这样就带来一个弊端,学生只是记住了作为符号的汉字,而没有触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就会削减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出现记忆错误。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每一篇课文中生字与生字之间的关联性,本课重点生字与以前学过汉字之间的关联性,引导他们构建出一个个汉字的记忆系统。

03

引发冲突,区辨汉字意思

汉字,往往是一字多义。

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低年级的学生,尚处在学习书面语文的初级阶段,对汉字的理解,大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会有不吻合的状况。

在生字教学时,教师要预见到学生生字理解上的偏误,引发认知冲突,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汉字”在“这一语境”中的意思。

04

勾连整合,促进课文理解

很多汉字在具体教学时,并不是只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组合在一起,彼此渗透,互相补充,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如“字形分析”“语境感悟”“连结自我”等方法,往往会交叉使用,便于汉字的准确识记,利于课文的准确理解。


例如《树和喜鹊》里面就有这么一个词:孤单。

在熟练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字形分析、讲解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初步理解“孤单”。

结合课文语境,体悟“孤单”在课文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结,给“孤单”涂抹上属于自己的情感色彩。

05

紧扣字眼,统领全文学习

有些生字,字形识记不难,字义理解也不难,但若从课文学习角度,去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文眼”,都能起到统领全文教学的作用。

比如《比尾巴》里的“比”,《青蛙写诗》里的“写”,《静夜思》里的“思”等等,这样的生字在教学时就不能只是认过了,记住了就把它们搁置一边了,而要借助生字巧妙设计,发挥它们的“肯綮”作用。

比如说我们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的“比”,就可以围绕比字,把整节课创设成一个比尾巴大赛的情景。


总之,生字教学,并无定法,但却有规可循

因为记忆只有基于理解才能深刻、牢固,生字识记,也应如此。

教师如有意识地做到从生字的纵向演变、横向联系、回归文本等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就能把生字教得趣味十足,又丰厚饱满。


最后,是园地识字板块的教学策略。

01

摒弃“园地是练习集”的旧识,建立板块学习概念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里的园地内容,是分板块呈现。

有的板块里只有一个内容,有的板块里有多个内容。

每个内容,虽与本单元内的课文或识字等学习有着内在的关联。

但显然,它们也各自承担着新的语文学习任务,有着新的语文素养发展目标。

在教学实际当中,我们不少老师习惯于把语文园地里的板块就当成数学的练习题,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题目,划出关键词,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练一练,出错了就纠正,纠正好就过关。

这种简单的练习题式的操练方式,其实是完全淹没了语文园地板块的识字板块独有的教学功能的,在语文园地的板块里面,绝对不是只认识几个字这么简单,除了认识新汉字,积累识字经验,习得识字方法,感受识字兴趣,其实都是融在里面的。

02

加强活动设计,在有趣的活动中识记生字

吴忠豪教授一再强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所以他非常强调语言实践,语言活动。

他说如果学生自己不加以实践,那么我们老师的指导再正确也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改变老师讲述为主,用活动组织学习参与学习,增强学习实践,让学生全体参与,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潜力。

语文园地里的识字,需根据不同的类别,活动设计也应各不相同,既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又要符合这一类别生字的学习特点。

03

在识字中建立类别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低年级识字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简单机械,就字教字,忽视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就是导致我们低年级语文少、慢、费、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一个人分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涉到他对事物认知的准确度及思维的清晰度,如果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分类思维的意识,语文学习将事倍功半。

那么部编教材的编写者,我觉得是已经关注到这个现象的,并且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作出了调整。

语文园地识字分类呈现就很好的体现了编者这样的意图,所安排的识字内容都便于或者利于教师结合内容,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04

与生活建立联结,增强识字的生活运用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强加任务,而是一种能让他们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了。

比如在我们语文园地二里面,它呈现的就是一张一年级小学生的课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表中的这些课程的名称,并且学习认读语文、数学、音乐等五个生字,也请学生结合班级实际找出我们自己班级课程表里面的新的课程内容。

这样的一个内容安排,很好的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一个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课程表,按课程表做好学习准备。

同时,还可以进行说话练习,发展他们的语言。像这样的内容安排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只局限于认知,一定要把认知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所以,语文园地识字板块的教学策略当然还有很多,如勾连前后知识,让内容更连贯、更立体;结合“展示台”等园地中的其他板块,把识字成果显性化等。

只要我们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明确要“教什么”,并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做到“怎么教”,识记教学的三大样态都会散发出独有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母语学习之路。


关于蒲大一系


教师该如何成长?

我们的主张是,成为更有魅力、让人尊重的教育者。

一个有魅力的人,就是忘记我们的年龄,忘记我们的处境,不断学习,持续成长的人。

蒲公英大学一系课程是为广大爱好学习、渴望提高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一线教师聚合各领域精英资源,打造的22节精品课程,以4大模块组成:


1

在线教育技能


2

课堂教学艺术


3

课程设计能力


4

跨界专业素养


每节课都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针对不同主题进行讲述,旨在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亲爱的老师,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教龄长短,请一起来到蒲公英大学,让学习与成长,成为我们这个年度共同的主题吧!


点击下图获取更多课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