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幸运鹅,花式体验数字人民币→

马梅若 金融时报 2021-04-10

“太激动了,根本没想到会中奖。3日早上一起来就收到中签短信,我登录天府市民云APP一看,没想到自己真的中奖了,马上就到楼下的中国银行,请这里的妹妹帮我下载APP。”成都市民张女士兴奋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张女士是成都本轮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幸运儿。2月24日早上8点,成都市人民政府、人行成都分行共同组织开展成都“数字人民币 红包迎新春”活动。通过预约报名、抽签发放红包的方式,向中签人员发放约20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中签用户将收到178元、238元两档红包(通过随机摇号抽取确定金额),总金额为4000万元。


成都数币热:不到5%的中签率

多人首日即“尝鲜”



这一轮试点引发了成都市民的超高热情。在短短的两日(2月24日、25日)的报名时间里,约有450万成都市民报名参与了上述活动,中签率不到5%。

自活动之初,商场里的立牌、标语,收银台的“数字人民币”标识、部分街道上张贴的宣传语、以及天府云APP、“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多处的宣传,早已激发起成都市民的好奇。

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和张女士一样,参与抽签活动时,更多是出于“试一试”的心理。“我其实还不太了解什么是数字人民币。中签后听中国银行员工讲,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相当于人民币现钞,以后在所有支付场景都可以使用。”张女士表示。

而且,尽管本次试点的活动期较长(从3月3日到3月19日之内中签者均可在指定商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但随着红包到账,不少中签市民已经开始“尝鲜”了。一家山姆会员店的收银员告诉记者,“首日来店里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的人挺多的,我们店一天大概有500多笔,消费金额高达几万元。有的消费者还现场充值了数字人民币。”



安全、方便、实惠

为初次体验“点赞”



作为消费者,张女士对数字人民币的评价是“安全”、“方便”。在向记者展示相关APP界面时,她表示,“只要打开数字人民币APP,上滑展示二维码就能付款了。还是很方便的。而且,数字人民币毕竟是国家发行的,相比其他方式,安全性上应该更有保障。”

成都锦江区九眼桥的一家餐饮店收银员告诉记者,张女士所说的“扫码支付”是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一种方式,即被扫(商家POS机或扫码枪扫客户付款码)。“此外,还有数字货币支持主扫(客户扫商家二维码)、‘碰一碰’等支付形式。”

该收银员表示,其中,客户在支持NFC标签“碰一碰”支付的商家,手机贴靠商家NFC标签,就能实现NFC“碰一碰”支付,无需改造系统,而NFC标签成本非常低。

山姆会员店的店员则在接受采访时补充,目前客户普遍的反馈是,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很方便。同时,他从商户端的角度表示,“我们很愿意使用数字货币,因为使用数字人民币收银没有手续费,还能实现T+0清算,以前至少是T+1清算。”


探索多场景创新

试点稳步推进



前期深圳、苏州等地区的试点活动中单个红包金额均为200元,而与之不同的是,本次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中签用户的红包金额分178元、238元两档,随机分配。“这么做既增加了用户参与活动的趣味性,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双智能合约’的运用。”中国银行四川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她表示,本次活动还有很多创新的亮点。

首次开辟线下预约报名渠道即是一例。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开放“天府市民云”和“京东”两个线上报名通道后,许多成都市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登录报名平台。但对一些对智能设备不熟练的老人而言,线上预约却形成了“隐形的数字鸿沟”。该负责人介绍,为便利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天府市民云在30家营业网点及30余个社区引入天府市民云一体机智慧终端,客户前往指定网点或社区,就能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线下预约报名。记者从有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有近300位老人通过该线下渠道成功预约。


关于数字人民币下一步的发展,大多数消费者、商户表示,希望进一步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老百姓,主要还是看方便、实惠、安全。如果更多消费环境都能受理数字人民币了,我们肯定积极支持使用国家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希望政府、银行能通俗易懂地普及一下数字人民币的知识”等呼声很高。

对此,相关运营机构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例如,中国银行联手中国联通、“锦欣康养”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智慧养老场景;工商银行通过开展多形态的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推出带有大运会LOGO的可视卡、形态各异的穿戴设备;建设银行则探索落地百信银行线上支付场景,成为首家与金融同业线上合作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应用,并与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进行合作,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校园和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

同时,某银行机构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目前各家试点运营机构在央行有关机构及数研所的指导下持续开展业务创新及场景拓展,“可视卡”硬钱包、穿戴式硬钱包、智能合约预付卡等等创新方案都在研发或内部可控试点中,数字人民币将打开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后续将根据统一安排,逐渐揭开面纱。

大家都在看

社融、信贷超预期!2月金融数据释放哪些信号?详解来了→
A股账户突破1.8亿个,如何加强投资者保护?
经营贷买房行不通!多家银行出手了!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杨晶贻
校对: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