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历者话当年 | 中央领导关怀《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 2022-06-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金融新闻网 Author 杨其广


庆祝《金融时报》创刊35周年



关  怀
文| 金融时报社原总编辑  杨其广


今年,是中国《金融时报》创刊35周年。


1987年5月1日,《金融时报》在这个光荣的日子里诞生了!这是我国金融经济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新闻界的喜事。此时,全党工作重点已经转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序幕全面拉开。这张报纸正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


《金融时报》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创办起来的。1986年12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经济情况和改革设想。谈话中,邓小平重点谈到“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问题,并特别强调了“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参加了这次重要谈话。


1997年4月2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参加庆祝《金融时报》创办10周年座谈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时任金融时报社总编辑杨其广(左)现场拜会了陈慕华老行长。


金融要改革,舆论须先行。陈慕华谈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金融界正在积极筹办一张中国特色的财经类报纸,应把它作为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一块舆论阵地。小平同志当即表示非常赞成,并欣然命笔,在宣纸上写下了“金融时报”四个大字。后来,这幅刚劲有力、风韵流畅的题字,成为每天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的《金融时报》套红报头。


《金融时报》创刊号


邓小平同志很关心这张报纸。1994年3月4日,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在日本东京举办《我的父亲邓小平》日文版一书的首发式,本报驻东京记者张旺栋应邀出席,并安排与邓榕邻座。邓榕高兴地告诉记者:“《金融时报》我很熟悉,我父亲每天必看的报纸中就有你们办的时报。”显然,中央领导对金融经济事业极为关注,对金融新闻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对《金融时报》成长寄予殷切期望。


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时报人沐浴在亲切关怀之中,深感责任重大。既然定位这张报纸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舆论阵地,那就要“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要办好这张报纸,就应该力求做到在金融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央领导没有想到的问题,应该事前想到提出来;领导同志还没有想成熟的问题,应该助力建言献策;中央已经决策了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应该千方百计地宣传好、解读好。


说到《金融时报》创业之初,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先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慕华、李贵鲜、朱镕基同志,对时报的正确领导和坚定支持。我在时任总编辑这个岗位上,深刻体会到这几位领导对报纸持久的、深情的关怀。


“欢迎,欢迎你来参加中国《金融时报》的创办!”我是1987年从经济日报社调入初创的《金融时报》时,第一次见到陈慕华行长。她当时正在会客厅与时任中顾委常委、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王首道商谈工作,见我到来,赶忙从沙发上站起身,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连声表达欢迎之意。慕华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革命,1978年她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站在这位资深的老领导面前,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她第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让我顿感轻松了许多。


陈慕华同志亲切地让我坐下来说话。她首先谈到革命舆论工作的重要性,说“报纸是指导工作的重要武器,革命战争年代在延安时,饭来了、报来了,同志们都是先抢着看报纸、后去吃饭的,办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接着,她介绍了邓小平为《金融时报》题写报头、八大金融机构联合办报等情况。


陈慕华同志在谈到创办《金融时报》初衷时,很有感慨地说,1985年3月她奉命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当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很大压力。上班才10天,便被人大代表叫去询问“为什么发这么多票子?”当时她就强烈地感到金融工作是多么的重要,迫切需要一张报纸把中央的政策精神传达出去,把底下的情况反映出来。正是慕华同志的积极倡导和果断决策,《金融时报》勇立改革开放潮头,隆重出版面世。


新办一张报纸,兴建一家报社,首先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办报编辑方针,一是建社物质基础。慕华同志及时提出“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通过金融,反映经济”的十六字办报方针,顿时让大家心头一亮,感到方向明了,编辑工作有了遵循的基本原则,坚定了办好报纸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慕华同志还为报社决策了股份制经营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领头,与工、农、中、建、交及人保、中信等八大最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出资联办,为报纸生存、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慕华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之后,对时报仍怀浓烈的牵挂之情。在报纸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她即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嘱托各大金融机构和新闻界有关领导,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金融时报》,扶持她茁壮成长。”报纸15周岁时,慕华同志题词祝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办好《金融时报》”;同时,还亲自赶来参加庆典,她形象地比喻说:“经过15年的发展,《金融时报》已由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英俊少年。”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关爱之语令人感动。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慕华为创刊15周年题词


“各大金融机构,要集中力量办好《金融时报》。”这是1988年4月,国务委员李贵鲜接棒慕华同志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为时报高质量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由于各大金融机构的倾力支持,这份报纸由当时周2刊,快速发展到1993年周7刊,在中央部委主办的50多家报纸中,第一个办成天天出版的日报。1994年增办“每日证券”版,扩大到每天出3大张12个版。无论是宣传报道、广告发行,还是经营管理、员工福利待遇等,当时在同级报纸中都是名列前茅。


1992年4月,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率领金融系统考察团,赴三峡进行考察调研。时任金融时报社总编辑杨其广(左)与李贵鲜行长在考察途中合影。


李贵鲜行长非常重视金融新闻宣传工作,对报纸的关怀,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从诸多方面,为办好报纸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党的传统是“政治家办报”,《金融时报》作为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办报尤其需要“吃透精神”。贵鲜行长亲自安排报社主要负责人出席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大金融机构总部的重要会议,为报纸准确把握金融方针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供可靠依据。


金融系统组织的重大社会活动,贵鲜行长叮嘱有关部门通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参加。1992年4月,贵鲜同志率领金融系统领导考察长江三峡工程,我被应邀同行,并被指派参与起草上报国务院的调查报告。考察过程中,我就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采访了贵鲜行长。随之,时任工农中建交等金融机构的“一把手”——张肖、马永伟、王德珩、周道炯、戴相龙等都很乐意地接受了《金融时报》的采访。这些得天独厚的独家报道为报纸增色不少。


要办一张高质量的报纸,关键在于这支新闻队伍建设。贵鲜同志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较好、有理想、有事业心、有战斗力的队伍,尤其要“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他对地方记者站建设也十分关心,还重视对各级金融机构通讯员的培养。《金融时报》黄山新闻讲习所举办首期培训班,他题词祝贺:“搞好金融经济宣传,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1993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一上任就找《金融时报》看,对当时报纸报道的《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正常吗?》这篇文章大加赞扬,认为这对调控外汇黑市买卖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反响。如此正面肯定,对报社编辑、记者是个很大的激励。1994年1月29日,镕基同志在中南海与全国性金融报刊负责同志座谈。会议安排我坐在他的对面,代表《金融时报》作了第一个发言。


“金融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宣传金融。一份金融报纸,一本金融杂志,不能只谈金融,还要谈经济和建设。”镕基同志在座谈会上讲的这番话,更开阔了我们的办报思路。当时,金融系统有人认为“金融就是银行”,对《金融时报》为什么报道证券不能理解。根据镕基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不仅报道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大金融”,而且扩大了经济建设方面的报道。同时,镕基同志对办好金融报刊还提出了“准确性、严肃性、通俗性”的具体要求,对办好金融报刊提出了殷切希望,让我们受益匪浅。


1994年1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全国性金融报刊负责同志座谈会。会议安排时任金融时报社总编辑杨其广(前排左)坐在朱镕基行长的对面,并代表金融时报社作了第一个发言。

镕基同志看到《金融时报》上有重要金融言论,及时批示给《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转载转发。他离开央行担任国务院总理后,仍关注我们这张报纸。2001年3月,中央金融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战生转告我们说,朱镕基总理在中南海一次会议上,说你们的报纸办得挺好,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司局要订阅《金融时报》,注意阅读这张报纸。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办报理念,指引着《金融时报》健康茁壮成长。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国务会议上,多次谈到《金融时报》,认为“《金融时报》办得不错,严肃、准确、比较稳”。作为大国总理,在日理万机中能关注这张报纸,并且还有如此评价,让我们欢欣鼓舞,感到为《金融时报》事业拼搏奋斗,非常值得。

关怀是一种大爱。在勇往直前的改革开放道路上,关怀更显得如此神圣而富有力量。时报人要以办好中国《金融时报》为己任,坚持守正创新,传播主流价值,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党和国家关怀的温暖怀抱中,奋斗并幸福着!



大家都在看

奋进新征程 讴歌新时代——纪念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名暨《金融时报》创刊三十五周年
来源:金融时报公众号
作者:杨其广(金融时报社原总编辑)
编辑:李柳嘉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