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这类风险!央行从喊话转向行动,市场不能低估央行决心
对其原因,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近期,中小银行热衷购买长期限债券,资管机构配置较多信用债,理财子公司嵌套信托、保险资管等渠道配置债券的规模上升,一些以长期债券为底层资产的资管产品也受到了广大公众投资者的追捧,多重因素助推了“债牛”持续。
记者了解到,企业资金进入债市的情况也有所增多。某企业4月末在某银行存款时点余额13.3亿元,自4月末手工补息暂停后,为追求产品收益水平,5月起陆续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存款时点余额2.9亿元,理财余额10.9亿元。近日30年、50年国债收益率已先后跌破过2.5%,市场做多情绪持续高涨。
“但是,债市不会永远上涨,当前市场反转的风险不断增大。”业内人士表示。
近期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巨额亏损也是债市风险的现实案例。6月18日,日本农林中金银行宣布本财年亏损可能达到1.5万亿日元,是此前预估的3倍,原因是长期过度依赖海外债券投资。截至今年3月,在农林中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海外证券投资占到40%,同期贷款仅占18%。在美欧持续、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债券投资风险显性化。一方面,海外债券投资收益率仅为3.87%,而外币融资成本快速攀升至5.25%,净利息收入大幅亏损。另一方面,海外债券价格也在大幅下跌,投资组合市值重估后,账面出现巨额损失。
“对机构而言,利率风险敞口过大可能导致硅谷银行事件重演。”业内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阶段,不少机构通过拉长久期追求投资收益。但在久期倍数效应下,长债价格对利率变动十分敏感,未来利率出现回升,投资机构可能面临严重亏损。近期一些农商行超配中长期国债,这些机构原本风险就比较高,出现大额亏损将会冲击资本底线,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会相互交织放大。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也需要高度关注预期反转可能导致的资管产品大面积赎回,进而造成挤兑。“事实上,央行此前已多次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有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当前,普遍认为长债利率风险很大,投资者明知有风险但仍存博弈心理,从众行为也加剧了市场超涨情形。但是,从以往各类金融市场运行惯例看,涨得越高,未来跌幅也会更大。一旦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预期逆转,债券市场下行会击穿前期积累浮盈,引发大规模赎回,进一步加剧市场下跌,2022年理财产品赎回潮就是典型案例。
近期,对于债市风险,央行正从喊话转向行动。
《金融时报》记者此前确认,央行已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协议,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的方式借入国债,未来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借入规模,并择机卖出,以平衡市场供求。
大家都在看
事关中国电动车出海,匈牙利重申立场!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