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开全,月未圆
时长:2'08'' 星级:9.0
北宋名臣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的诗中说: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人也是一样,到达巅峰之后,接着就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路。
这时,花未全开,月未圆。就会让人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话也是曾国藩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并认为是惜福之道。
并一直告诫自己:“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最能体现这一细节的事情,就是曾国藩与沈葆桢之间的纠葛。当时曾国藩的湘军攻打太平天国,到了围攻天京的重要关口,非常需要后勤支持。
当时江西巡抚是受曾国藩力荐的门生沈葆桢。沈葆桢为了保证江西自身团练的军需,极力抵制老师的做法,还上书弹劾自己的老师。
此举导致曾国藩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甚至军中有兵变的可能。过后,曾国藩并未记恨沈葆桢。
他理解危机之中,沈葆桢和他都在为自己的岗位职责而努力。用自己事功之圆满去苛责沈葆桢的不报个人知遇之恩、不发湘军军饷,是不对的。
这也印证了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的原故。
就是为了时刻自省、自警;遇事谨慎;待人宽容;做人“求缺惜福”。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
人要有节制、要“刚刚好”。就像酒喝微微醉的状态最好,大醉的话既伤身,也可能会惹祸。
我们中国人讲究的:饭吃七分饱、茶倒七分满、话说七分完,其实这就是一种“刚刚好”的智慧。
如果过于快乐,人就会迷失在其中,乐极生悲;如果事物太美好了,它必定会开始败坏。
未满,才有上升的空间;未盛,方有进步的余地。小满未满,生活美满。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拥有一种半山腰的心态,既摆脱在山麓的压抑卑微,又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状态,收放自如。
清代李密庵的《半半歌》,也认为花未全开境界最好:“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他把“半半”提升为一种人生哲学:“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处世不太低调,也不要过于张扬;生活不求裘马扬扬,也不必布衣蔬食。
就像《半半歌》最后所说:“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圆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的圆满。
太阳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圆满才叫人生。
其实,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
肯低头,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肯让步,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
图文:网络
编辑:子洲助理
- end -
赠人玫瑰
梵音疗愈
音乐|冥想|静心|疗愈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