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代大侠”金庸离世!小龙女、乔峰、郭靖…发文让人泪崩!这两位温州人与金庸关系非同一般

浙里温州 2020-08-25

点击视频,200秒看完金庸先生的传奇一生▽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


30日晚间,记者向金庸之子查传倜求证

得到对方答复:“下午走了,很安详”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
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


金庸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伴随着我们长大,出演过其笔下人物的明星也纷纷发文悼念。


胡歌的伯乐蔡艺侬发微博悼念金庸,并回忆起了当年因胡歌车祸《射雕英雄传》停拍一事,透露金庸先生曾仗义延长授权期,并分文未取。


  

之后,胡歌转发蔡艺侬微博悼念金庸先生,并配文称“承蒙先生厚爱,让我完成了至今最难忘的一个角色,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阶段。没有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唐人和我都难以走到今天。先生的侠义不仅在书里,更在他的生命里,先生走了,我们万分不舍,但我猜先生自己或许会说,‘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经典的韦小宝陈小春 

阿珂应采儿


饰演小龙女和王语嫣的李若彤:


饰演张无忌的邓超和苏有朋:


饰演乔峰的胡军


还有太多太多演员——

言语中有太多太多不舍:


网友们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却也只能含泪告别




那个一直“被去世”,自己笑成“我都死了20多回”的金庸老先生,这次是真的走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是大师留给世人

最脍炙人口的佳作


TVB经典金庸剧群侠混剪 △



这些耳熟能详的小说及其影视作品

造就了多少人心目中的经典

以及永远的记忆



有人曾经问金庸:

“人生应如何度过?”

老先生答: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金庸是海宁査家的第二十二代孙,其祖上是名门望族,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海宁查家的家族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是真正的“以文为业,书香传家”



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只不过坊间传闻金庸对表哥的为人颇有意见,从其笔下诸多负心薄幸的“表哥”形象便是明证。


此外,其姑父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表姐为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台湾知名女作家琼瑶则是他的表外甥女,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真可谓一门煊赫,人才辈出。



虽然在查良镛出生时家道已经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亩。男孩子都淘气,但他不同。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虽然成绩优异,但查良镛却不是那种“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查良镛在四川重庆读大学时代,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大胆直言被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


命运有时说来也奇怪,查良镛虽然一生都未实现他的外交官理想,但他后来也说:“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我并不后悔。我自由散漫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这个职业。外交官的规矩太多,说不定做到一周我就被开除了。”



于是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那时在香港工作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跟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比,那时的香港比上海要差得多。但香港在发展,查良镛作为报人、作为金庸的人生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轨。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


正是在这里,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我必须发声”

“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当时金庸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小说要写八九百字,社评要写一千多字。还要随时关注国际时讯,精力消耗很大。



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晚饭都不吃,要写好社评才能坐下来安心吃饭。社评写完的时候,一般也就到了报纸要发的时候。时常看到金庸在边上写,报纸排字工就站在旁边等着他。


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必然会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金庸和倪匡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写了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


最艰苦的三年里,报纸每天发行不到六千份,报社也经常发不出工资。一位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和查太两个人喝。” 


这个“查太”,就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


金庸与朱玫


香港大学毕业的朱玫比金庸小11岁,是《明报》创刊初期唯一的记者,像黄蓉辅佐郭靖一样,一直给予丈夫事业的支持。之后,她生下四个孩子,陪伴金庸走过20年的婚姻。


女作家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


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作家马伯庸觉得最微妙、最隐晦同时也最让人感叹的,莫过于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郭襄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风陵渡口,正是郭襄与杨过初见的地方。



在六神磊磊的解读中,郭襄看破风陵渡,从十六岁到四十岁,用了二十四年。而张三丰放下铁罗汉,却用了一百年。他写道——


“呀”的一声,竹门推开,张三丰缓步而出。当年那个青涩少年,如今已经须眉俱白。此刻,世间多了一套崭新的武功,叫做‘太极拳’。


“步入小院后,张三丰做了一件事:从身边摸出一对铁罗汉来,交给了徒弟俞岱岩。终于,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放下了它。此刻,他的语气平淡而又温柔: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与我的。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


大概,没有人看到这样的情愫不感动,网友留言道,“他们都是孤独一世,实际上,心中的怀念,温暖了一生。” 金庸曾在采访中谈到,理想中的爱情,应该是一生只爱一人,如李莫愁惊天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可面对真实的人生经历,他只说出四个字,“但都好难”。


1969年,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离婚。之后,他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结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金庸与林乐怡


对于朱玫,不喜谈及私事的金庸,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她的愧疚。除夫妻之情的遗憾之外,这份愧疚里,还有两人大儿子查传侠的因素。


四个孩子中,他和查传侠相处最多,也最喜欢他。面对央视镜头,他提起这场四十多年前的悲剧,仍无法原谅自己“如果那时我多问他一些,多关心他一些,不致如此。” 1976年,得知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自杀身亡后,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写道——


“这部书情感的重点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这是他人生最绝望最伤心的一刻。他觉得,可能是涉世太浅为情所困,也可能受到父母情感破裂的困惑,但斯人已去,无法挽回。


“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但金庸的名气虽响彻中外,而且博古通今,历史、政治等知识信手拈来,他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因此即使是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经是81岁高龄


 

在剑桥读书时,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就此作罢。


在剑桥上学,金庸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关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做的一切都“不为学位,只为学问”。


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在金庸眼里,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想去郭襄的出生地襄阳……”


金庸和湖北的缘分,在他的小说里早就安排好了——


在他的15部作品中,武当派出场了5次,分别在《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飞狐外传》中。他笔下无数武当派侠客,也极少有反派人物。


武当山


2002年9月20日,金庸曾表示“对武当山仰慕已久”。他回忆,多年前撰写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即以武当宗师张三丰道长及其弟子宋远桥等武当七侠为主要人物,“对武当山武功之精强,武当派侠士之仁义风格,赞扬备至”。


他还计划武当山行,令人遗憾的是,临行前不久,医生给金庸检查身体发现,他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医生再三叮嘱,在一个月内绝对不宜乘坐飞机,迫不得已,取消了本次武当山之行”。金庸在信中使用了“至感歉疚”、“感极大遗憾”等词句,同时还“向各位诚意道歉”。



武当三丰武术学校校长的袁理敏访问香港时,有机会与金庸先生会面,他向金庸展示了武当丹剑,金庸向他赠书并题词:“拜见剑技,倾倒之至”。



2002年,金庸挥笔为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写下“弘扬武当武术 振兴十堰经济”12个遒劲有力的字,表达对十堰、对武当山的祝福。


2005年5月,在香港的家中,金庸欣然提笔,为十堰、武当山写下“灵山武当 天下名扬 清水北调 京津浩畅”。



除了湖北的武当山,湖北襄阳也是金庸的最爱之一。


金庸的三部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的剧情,均与襄阳城有着密切的联系。


襄阳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这一对儿神仙眷侣,放弃了在世外桃源桃花岛上的逍遥生活,来到襄阳,帮守抗元,一住十多年,郭靖的幼女也因此取名“郭襄”。


金庸先生曾在采访中遗憾表示:“我本来还想去郭襄的出生地襄阳,可是因为坐火车不舒服,也没有去。”

这两位温州人与金庸关系非同一般


金庸塑造的武侠世界是很多人对武侠的最佳想象。

他的武侠作品成为集体宿舍和严肃课堂的无聊消磨,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金庸虽常居香港,是否来过温州暂无据可查,但他与温州却颇有渊源。


1946年,他入职《东南日报》时,当时的总编辑汪远涵就是温州人。


汪老先生回忆,虽然只有相处“大约仅一年多光景,可是和我却有缘分”。


还有金庸妹夫也温州人。


曹时中,瑞安市塘下镇场桥人,国际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建筑“纠偏大师”,他的妻子就是金庸亲妹妹查良璇。


汪远涵(1912—2006),笔名越闲,中国一代新闻人,他的宅第位于市区县前头。1924年师从何辅干学习英文,1931年进入复旦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师从谢六逸、王季思、曹聚仁、赵景深等。


两人回忆曾在杭州天香楼喝陈年花雕


日本投降,《东南日报》的“云和版”回杭州继续出版,“南平版”迁到上海,作为总社,胡健中亲自主持,陈向平主编“长春”副刊。杭州本是《东南日报》的发源地,这时却成了分社。查良镛在金华版和南平版发表过三篇文章,得到陈向平的赏识。

   


陈向平向杭州《东南日报》总编辑汪远涵推荐了查良镛。汪是浙江温州人,圆脸,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毕业于复旦大学,1939年在金华和陈向平一同进《东南日报》,从编辑到编辑主任,一路做到总编辑。


东南日报社职工保证书。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1946年11月,查良镛正式进入杭州众安桥的东南日报社,说是外勤记者,实际上是负责收听英语国际新闻广播,翻译、编写国际新闻稿。为了直接收听和翻译“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消息。

青年金庸。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汪远涵说,查良镛初来编辑部,报馆听说他的英语水平相当高,就请他负责收听外国电台如“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的英语广播,择其可用的译出来,偶尔也会选一些英文报上的短文请他移译备用。他一接手马上动笔译好交卷,给他留下良好的印象。


汪远涵记得他还编过一个副刊专栏“咪咪博士答客问”。在多年的音信隔绝之后,1988年,他给汪写信,重提旧事:“承不以浅薄见弃,遽授以编辑一版幽默副刊,我以咪咪博士之笔名与读者嘻嘻哈哈。相隔四十年,往事仍如在目前。”


汪远涵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认为他行文流利,下笔似不假思索,虽然他在《东南日报》工作时间不长,“大约仅一年多光景,可是和我却有缘分”。


他们曾同在杭州天香楼喝陈年花雕,以鲥鱼佐酒,所以四十年后查良镛给汪的信中说:“记得吾公喜食鲥鱼,鲥鱼初上市时,辄先尝鲜。现在香港食此鱼时,每每忆及。”在他眼中,汪是个好好先生,谦和平易。1993年他说到自己怀念的新闻人,其中就有汪远涵。 


1946年,金庸辞去东南日报社工作,到上海东吴法学院学习。汪老先生挽留未果,两人暂断音讯。


金庸在《东南日报》供职时的辞呈


而汪老先生从温州师范学院退休后,住在市区。1986年他写信给金庸,金庸在香港收到信后,复信给汪老。一段日子后,两人未能保持联系,当时汪老先生一直希望能再与金庸取得联系。


15年前金庸与汪先生恢复联系


2003年7月一天晚上,金庸和92岁的汪远涵老先生恢复联系。

   

当天,金庸在杭州剧院举行现场演讲活动。汪老先生得知消息,修书一封并附近照一张,通过媒体记者转交金庸。汪老先生在信中写道:晚年逢盛世,不觉衰老。今夏此间干旱灼人,人们盼望云霓之心,与弟想念老兄之情,颇为相似。


当晚,金庸见到汪老先生的信后,非常高兴。据媒体报道,金庸说:“真的吗?有他的电话吗?他当年对我很好,很照顾,他来不方便,我去温州看他好了。”金庸收信后,考虑到汪老先生年事已高,没有马上打电话给汪老先生。

金庸的亲妹夫是温州瑞安人


曹时中,瑞安市塘下镇场桥人,国际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建筑“纠偏大师”。曾任浙江省建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土木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高中毕业时,二哥在台湾打工,为使兄弟俩有个照应,曹时中去了台湾。18岁考进台湾大学。不久,传来家乡解放的喜讯,1949年7月,他躲进油桶里,乘船回到祖国大陆。


回到大陆后,曹时中考进浙江大学,学校全免了他的学杂、食宿费。1952年,浙大土木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建筑设计院。


爱妻查良璇出身海宁名门,她的二哥查良镛即金庸。曹又是台大学生,被怀疑成“港台敌特”。


上世纪50-90年代,曹时中承担了多处重点工程的设计,如杭州饭店小礼堂、省体育馆等设计工作。在设计省体育馆80米大跨度悬索屋顶中,采用新技术,创新了世界大跨度屋顶用钢量最少的纪录,此举在国内建筑界引起轰动。


曹时中(右)夫妻和金庸的合影


曹时中先生是位很有个性的建筑纠偏专家,说话率直、率真。有句老话说过,“纠枉必须过正”,也许正因他的个性成全了他的纠偏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庸先生时常从香港回到内地,总要到小妹良璇家看看。他与曹时中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金庸先生对于妹夫一家的生活状况很关心。



来源丨温州都市报、央视新闻、西安晚报、中新网、新浪微博、都市快报

编辑丨圈圈圆圆圈圈


据说99%的人都在看

◆ 悲剧!13岁男孩探出轿车天窗,一头撞上限高杆!15秒视频记录下全过程

◆ 儿子周岁,温州一干部大摆宴席并收受礼金,被处理!

◆ 撩起她的衣服,抚摸、亲吻…高铁上这父亲“宠爱”女儿的方式,公安回应了

◆ 女子孕吐去世!医生痛心:千万别再跟孕妇说这句话…



陪伴在我们身边

整个少年时光的金庸先生

完成了人生最后的谢幕

这一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儿女情长今犹在

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再见,江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