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抹“白”:踏雪逆行,使命必达!【色彩斑斓的“战疫”画卷之一】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许昌时刻 2023-09-08

1月14日,

禹州的疫情遭遇战,

进入第13天,

已完成第九轮核酸采样。


这其中,你们功不可没!


网友们说,

在现在,你们叫“大白”,

在古代,

你们就是悬壶济世的大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正如你们一样,

离小家、为大家,

勇毅前行,使命必达。


 夜半雪深,翻山越岭?

 “等着我们”,使命必达!



雪夜逆行的她们,让人印象无比深刻。


在禹州市苌庄镇棠山梨村、函岭村,几十名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出门做核酸检测。这些乡亲住在半山腰,走一趟,有的需要翻过两三道山脊。


“全员检测,一个都不能少!”当时,大雪没过了脚脖子,开车不安全,在包村干部姚彩霞的带领下,苌庄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陈瑞和同伴顶风冒雪、徒步行走两个多小时。


夜深坡陡,她们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还摔倒在了雪窝里,挣扎起来再往前走,踉跄而又坚定,看得让人心疼、让人感动。


最终,她们逐一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做核酸检测,当晚上门服务37人次。


 年逾古稀,检测任重? 

 “我得参加”,使命必达! 


78岁的禹州“战疫”老人李二西,感动了无数网友。


李二西是禹州市方岗镇朱沟村人,在村里做了58年的村医,是周边年龄最大的在岗医生。


禹州疫情暴发时,老人尚未从老伴过世的悲伤中走出,却又转身投入到抗疫一线,连夜为村民做全员核酸检测,至今已经开展了6次。


村里第二次核酸检测时,村部里的雪冻得结实。李二西换完防护服走出来时,一跤滑在地。


被人搀扶起来后,“我感觉右手拇指、食指疼得可很,右肩膀也很疼,不过活动活动,感觉胳膊能抬起来,我就没哼声,去做采样了。”那天,他们又忙到凌晨4点钟。


原来,守护我们的人里,不光有年轻的“天使白”“志愿红”“守护蓝”,还有默默奉献的“战疫”老人。


 急需支援,条件艰苦? 

 “请让我上”,使命必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月3日一早,5个县(市、区)500余名医务工作者火速驰援,奔赴禹州抗疫一线。


1月8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再抽调2400名核酸检测人员支援禹州,当晚却来了2590名医务人员!因为有太多人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手印,“让我去吧!”“让我上吧!”。


夜色下,“大白”们赶到对口乡镇后,立即开始了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由于当地安置能力有限,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绝大多数还是女同志,可他们从未抱怨。


他们连续四天三夜,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才换来了“每天一检”的禹州速度。


1月13日,在返回休整了一天后,援禹医护人员再出征!


5个县(市、区)共2500多名医护人员,天未亮就出发,奔赴禹州,又是比市委、市政府动员要求的1800多人多出了许多。


还有,来自湖北、鹤壁、漯河等地的医护队员们,袍泽情深、驰援禹州,与我们一同并肩作战,誓要把病毒击垮!


 寒意刺骨,手脚麻木? 

 “不是问题”,使命必达! 


寒冷冬日里,奔波在外的“大白”们,真挺苦的。


消毒液反复喷在手套上,他们的手指渐渐没有了知觉,有的手都快要冻皴了。


脚也冻麻木了,袜子也湿了,湿冷透骨,可是他们把脚捂一会儿,休整过后又投入战斗。


防护面罩上竟结了冰,视线都要模糊了,但他们不受影响,继续工作。


他们说,“挺苦的,但总得有人来做。”


他们说,“看到大家给我们送来暖宝宝、热水袋,我觉得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雪融化在了你们的肩上,爱却融化在了我们的心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你们扛着党旗,坐着三轮车,赶往下一个战场的样子;


你们手脚冻麻,却坚持完成所有采样任务的样子;


你们与战友不期而遇、哭成泪人的样子;


你们与家人通完电话,转身又投入战斗的样子……


我们明白了,你们早就作好了要和病毒短兵相接的准备,作好了要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作好了要在抗疫一线吃苦克难的准备。


疫情当前,召之即战!


你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争分夺秒,连续作战,不畏艰苦、任劳任怨,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赛跑,与疫情顽强战斗、从不言退。


“有你们在,我们就安心!”


你们,

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市委书记史根治:务求核酸检测“全员有序可靠”

短暂休整再出征,2584名白衣战士驰援禹州!

再出发,再“超员”!逆行出征的“大白”,让我们再次泪目!

文/许昌报业传媒记者 高伟山
编辑/王志鹏  责编/牛志勇 终审/连甲
微信广告合作/0374-4396818

“‘大白’,感谢你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