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九三人物】科技创新 驱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奋发有为 潜心研究结出硕果累累

2017-08-03 社泰安市委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20159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及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9月3日”对于九三学社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此时此刻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就有一名我省九三学社社员,他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代表受中央组织部的邀请现场观礼,他就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郝玉金。

郝玉金担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诸多荣誉的背后,凝聚着郝教授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

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奏华章

      1971年,郝玉金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农业大学;1994年顺利考取了本校果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系统地学习果树学理论知识,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997年开始攻读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博士毕业后,郝玉金先后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日本果树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正是这段时间的良好专业教育和科研培训经历,为他独立开展工作后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郝玉金从海外归来,回到他的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开始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他看来这是在合适的时间,回到了适合的地方。首先,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束怀瑞院士的带领下,经几代人60余年的积累与建设,该学科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果树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重要园艺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与调控等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学科得到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支持,依托两个国家级平台开展研究,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果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山东省是园艺大省,果树产业位居全国前列,进行果树学研究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山东果业面临的产业问题具有代表性,科研成果能够引领和辐射全国,解答共性的科学问题,解决重大的产业问题。

潜心研究,科技创新驱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苹果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苹果及其加工产品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苹果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优化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是全国苹果主产区,作为我国栽培历史最久的苹果产区,我省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曾长期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果树生产成本日益提高,同时,中西部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发展迅猛,目前陕西省的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已经超过我省。无论是新兴产区还是传统产区,苹果产业的发展均需要升级换代,核心是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目前很多果树科技工作者都在为实现该目标努力工作。

郝玉金在选择研究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想其是否对应果树产业中的重大需求,然后想这里面是否蕴含着科学问题。他认为目前植物学研究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果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模式植物和一年生作物,一定要引进植物学研究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才有出路,但是也要看到,果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选题一定要密切联系生产,研究果树特异的生物学特性或农艺性状,解决产业难题。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郝玉金回国后,选择了北方落叶果树中的大宗果树苹果为研究材料,在品种性状方面选择了果实品质(特别是色泽和风味)性状,在砧木性状方面选择了无融合生殖和抗逆性等重要性状。

    苹果果实肉质多汁,是果实作物特有的经济器官类型,果实色泽是重要的外观品质,糖酸含量则直接影响风味品质,二者均是果实栽培和育种中的重要农艺性状,解析栽培条件下二者形成的分子机理和调控网络,无疑重要理论意义,并在技术和种质创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郝玉金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光照和温度调控苹果花氰苷积累和果实着色的分子机理,初步构建了光照和温度调控果实色泽形成的信号途径调控网络。这些理论成果可以指导在高海海拔地区(气温冷凉和紫外线强有利于糖酸积累和果实着色)生产精品果。同时,也揭示苹果果实风味形成的一般规律,发现适度胁迫可以提高果实糖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品质,并初步揭示了其分子机理,该理论成果为开发利用我国盐碱地资源种植和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依据。

脚踏实地,苹果园里走出的农业专家

在工作中,郝玉金善于听取前辈的教诲,学习经验,少走弯路;同时,他也积极与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和果农交谈,并深入涉农企业和果园了解产业需求,根据果树学科当前的发展形势和产业问题,查找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凝练其中的科学问题,分析从哪些方面做研究可能取得突破。在教学和科研中,郝玉金大力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他带领学生不辞劳苦、不避寒暑,跑遍了省内产果区,及时为果农解决遇到的棘手难题。凭借他雄厚的果树学教育背景,了解果树的农艺性状、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博士后研究使其在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受到了较好的培训和锻炼,扩宽了思路,通过“接地气”的选题,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确保在果树研究领域和产业中做出“顶天立地”的成果。此外,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以科技前沿信息更新教材内容,大量来自生产一线的信息使他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果树生产中,砧木对接穗品种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抗逆、矮化和生长整齐是苹果砧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针对这些重要性状,郝玉金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我国特有的苹果无融合生殖砧木资源湖北海棠进行研究,阐明了苹果属无融合生殖的发育特点和遗传规律等,并据此研发了提高苗木整齐度的技术和矮化无融合生殖砧木的反向遗传学筛选策略。采用这些理论成果和技术,与青岛农科院合作,培育了2个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两种砧木生长整齐、育苗成本低、固地性好、抗性强、适应范围广,与富士、红星、嘎拉等栽培品种的嫁接亲和性良好,早产丰产性好,是适应我国果园立地条件,发展矮化栽培,进行苹果产业升级换代的理想砧木,该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奋发有为,结出硕果累累

近年来,郝玉金带领的技术团队屡有重大研究成果,在PlantPhysiology等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在“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研究领域形成重要特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鉴于郝玉金对我国果树科学和苹果产业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200510月被聘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2012年荣获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并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郝玉金经常说:做科研就得沉得住气,驱动苹果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49 27249 49 13553 0 0 5962 0 0:00:04 0:00:02 0:00:02 5962面对荣誉,郝玉金没有停止科研的脚步,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又有了新的目标。碳氮营养一直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苹果等果树基因组的发布,使现在从分子水平揭示碳氮营养调控果实品质的分子机理成为可能。目前,郝玉金课题组在糖信号和氮信号调控苹果果实色泽和风味形成的分子机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苹果等果树的优质高效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挖掘创新源泉。(来源:社泰安市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