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4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蔡英文演講不提「中國」和「中國大陸」有何深意?

2016-05-25 世界华人观察


                                               

蔡英文的「5·20」演講,既沒有使用出現在馬英九演講稿中的「中國大陸」和「大陸」表述,也沒有使用陳水扁演講中偶爾冒出的「中國」一詞,而是用了14次「兩岸」,1次「對岸」。這表明,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既不愿意給外界留下「獨」的印象,也不想留下「一中」和「統」的烙印,「維持現狀」的模糊兩岸政策,在其就職演說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


備受關注的蔡英文「5·20」就職演講終于出爐。在題為「感謝與承擔」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并未提「九二共識」,但表述中強調「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并希望在此事實基礎上兩岸執政黨「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可以看出,蔡英文小心和技術性地表達了她不做麻煩制造者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期許。


對此,國台辦回應稱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蔡的表態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如果將歷屆台灣領導人演講文本中有關兩岸關系、台灣身份定位的用詞做詞頻對比分析的話,不難發現他們政治主張的差異和個人內心的某些真實態度。


蔡英文「5·20」就職演講全文5900多字,篇幅較之前幾任都稍長。李登輝1996年的就職演講標題是「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陳水扁2000年的就職演講標題是「台灣站起來——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時代」,2004年為「為永續台灣奠基」;馬英九2008年的就職演講標題是「人民奮起,台灣新生」,2012年為「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不難看出,所有人都以「台灣」作為最明顯的指稱,而非「中華民國」。


在台灣語境中,「中國」、「中國大陸」、「兩岸」、「對岸」、「中華民國」等詞匯使用與否和使用頻率,其實暗含了不同人的政治立場。「中國」帶有明顯的兩國意味,「兩岸」、「對岸」顯中性,「中國大陸」顯堅持「九二共識」,「中華民國」是法律上的「國名」,「台獨」人士想改而不得。


陳水扁2000年「5·20」就職演講中,雖然提出「四不一沒有」,明確承諾任期內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也不會推動「兩國論」,但講話中卻出現四次「中國」。2004年的演講中,又出現兩次「中國」。相比,馬英九2008年的演講中就沒有出現過「中國」,用了2次「中國大陸」,5次「大陸」。2012年馬英九的演講中出現了2次「中國大陸」,4次「大陸」。而「兩岸」一詞,陳水扁和馬英九都多次使用。


蔡英文的「5·20」演講,既沒有使用出現在馬英九演講稿中的「中國大陸」、「大陸」,也沒有使用陳水扁的「中國」,而是使用了14次「兩岸」,1次「對岸」。這表明,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既不愿意給外界留下「獨」的印象,也不想留下「一中」和「統」的烙印,「維持現狀」的模糊兩岸政策,在其就職演說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此外,在過往的就職演講中,李登輝自稱「登輝」,陳水扁自稱「阿扁」,馬英九自稱「英九」,而蔡英文則一概用「我」,沒有使用諸如「英文」、「小英」等自稱,也顯與眾不同。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或补救。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欢迎无私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