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解读】十八届六中全会——党内监督

2016-11-06 DUT建工党建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

党内政治生活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会议公报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高度。

为了让广大学生党员更好的理解本次会议,DUT建工党建将从全面从严治党、领导核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纪律严明、党内民主、反对腐败、高级干部、权利监督、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十二个关键词”出发,为大家解读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第四个关键词“党内监督”。

全会提出:全会提出: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在公报中,“监督”出现40余次。此次全会通过党内监督条例,给党内监督再添利剑,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加强对同级党委监督,调动民众反腐积极性,致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内监督至关重要。以重新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龙头,加上之前公布的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使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

内涵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重要性

作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作为一个领导13亿群众的最坚强执政党,作为一个历经风雨飘摇依然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的核心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奋进史。尽管今日之中国共产党,已经创造了历史上、当今国际上所有政党都无法创造的辉煌成绩,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居安思危“温水煮青蛙”的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这一精准论断,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立足当前形势,作出的精确把握。

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糖衣炮弹”依然是对共产党人最大的威胁和挑战。“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既是保持党肌体健康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党内监督作为管党治党的“紧箍咒”,不仅要时时念、处处念、事事念,而且还要根据客观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巩固强化。事实证明,“紧箍咒”越牢固,党风政风就会越清朗,民心民意就会更凝聚,实现“中国梦”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源泉。

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不强。在被监督对象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将上级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纪律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或群众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有的认为监督束缚手脚,妨碍经济发展,影响工作效率;有的干扰、排斥监督,袒护纵容违纪违法行为,甚至打击报复提意见者。在监督主体方面,好人主义盛行、怕得罪人;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不充分,监督主体游离于决策权、执行权运作之外,监督针对性不强。

二是监督重点不突出。对一把手、“关键少数”的监督,长期以来存在“太远、太晚、太轻、太虚”的问题,对重点环节和部位权力行使监督的途径和方法不到位,存在一些“真空地带”,如基层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蝇贪”、“小官大贪”等,危害性很大。

三是监督合力尚未形成。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特别是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一把手的监督,民主生活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同级监督,下级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的监督等这些监督形式,与群众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性不够,监督主体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力量发散现象仍然存在。

四是监督信息不对称。监督主体不能充分掌握被监督对象的相关情况,党员干部的行为,特别是个人生活圈、社交圈的行为知情范围有限,隐秘性强,加之被监督对象规避监督,使得监督难以到位。对各类监督的信息收集、运用、反馈的渠道不畅,监督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也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

对策措施

强化党内监督,核心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没有民主集中制的充分保障,就没有健全的、制约有力的党内监督。必须看到,当前党内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行我素、各行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保障,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强化党内监督,根本的就是坚持、完善、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

强化党内监督,关键是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这就要求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体现在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我们必须懂得,强化党内监督是为了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国家监察是为了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强化群众监督是为了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才能形成监督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党内监督,重点是发挥传统优势、探索有效途径。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强化巡视监督的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激发巡视的权威性,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现在的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用好这个武器的关键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必须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重点在于抓住“关键少数”,多设置一些监督“探头”,使一把手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三项任务,让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