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将是今后我国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正面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要问题。
一、培养有历史发展眼光和责任意识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发展眼光,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和世界历史大势中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近代100多年来中国落后挨打、备受欺凌,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完成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是一代代中国人努力践行的目标和梦寐以求的理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深入展现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明白解析近代中国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为中国梦的实现争光添彩。
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就是不同国家根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特殊性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就是整个世界携起手来探求人类未来的美好前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树立世界一体、协同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培养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规律的认识。具备了人类共同体的历史责任意识,也就懂得了如何识大体、顾大局、懂大势、走大道。
二、培养具备世界眼光和广阔胸襟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备世界眼光和广阔胸襟,更要具备在世界格局中把握中国特色的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体的、多元开放的、竞争互动的。历经时间检验和竞争考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给了世界后发国家一个可资借鉴的走上富强道路的范例,也给世界贡献了另一种发展进步的可能。这种现实比较带给国人以高度的自信,中国人理当自信从容地客观认识当今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给学生传导一种在比较的视野中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的价值观,即将中国的发展进步置于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当中来认识近代中国取得的成就——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走过的近代化道路,如何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风景独好”?通过对比的分析和认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
三、培养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这是对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感。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和理性担当,潜移默化地养成心忧祖国、胸怀天下的志向,可以做大事、可以担重任,逐渐养成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大学生应将个人的青春梦和中国梦相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既要走在时代前列奋发进取,也要为国家发展开拓有为。
四、培养兼具远大抱负和踏实作风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是要求大学生既要具备远大理想抱负,又要具备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教育青年人为推动新社会之发展进步有所贡献,为国家民族之解放富强有所担当,为人类之幸福自由有所施展。这些远大理想和抱负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应有的追求,应当成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具备远大的理想抱负固然可喜,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也难以企及彼岸的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形成理性心态,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有所为、有所成。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狭义上的品德教育,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思政、大情怀的模式下培养人、发展人。具体而言,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世界眼光胸襟、责任使命担当、脚踏实地作风,最终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17年2月11日02版)
转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
编辑: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