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2019年院士揭晓,12位华人学者当选!

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青塔 2019-06-30

昨天(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172位院士和42位外籍院士当选,其中华人学者共有12位。

据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官网介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团体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首任院长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及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1780年的建院章程规定了其宗旨:“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长期从事广泛的、跨学科政策研究,主要关注领域有科学、技术、全球能源与安全、社会政策与美国制度、人文与文化、教育、艺术等。现共有院士4000多名,外籍荣誉院士600多名。他们中有250名诺贝尔奖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

本年度共有12位华人当选2019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包括1位外籍院士和10位院士。这12位知名专家除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Eugene Chiang、加州大学埃文分校教授Clare C. Yu和加州最高法院刘弘威外,均在中国高校就读本科。其中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院士共有2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各有1位。部分学者的简历信息如下: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

傅伯杰,男,1958年出生,陕西咸阳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84年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1989年于北京大学获得自然地理专业博士;1987.10-1988.11英国Stirling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1994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2016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任教授。

傅伯杰于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1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现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兼任中科院地学部主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傅伯杰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自然》《科学》《自然—地球科学》《自然—气候变化》等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论文被国内外引用4万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耶鲁大学教授陈晓红

陈晓红,湖北武汉人,祖籍湖北蕲春。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88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经济系Malcolm K. Brachman 教授。

陈晓红作为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从事理论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与应用经济学各领域的学者们有着多方面的合作。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筛分(sieve)广义矩估计方法以及对多种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的估计和推断(具体包括测量误差模型,缺失数据模型,copula 模型,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资产定价实证分析模型,潜在差异性模型,以及对部分识别模型的稳健推断)。

陈晓红教授是第一位来自大陆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Econometric Society Fellow),这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陈教授作为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计量经济理论、非参数检验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Econometric Society Fellow),是大陆学生第一次获此荣誉。 

2017年7月21日,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在京宣布,决定将2017年中国经济学奖授予陈晓红,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程亦凡

程亦凡,1978 年入读武汉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198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跟随李方华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电子光学,成象理论和高分辨电镜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在物理所就读博士期间,李方华院士的“高标准、严要求”令程亦凡印象深刻,她对方法学的研究思路也深深影响着程亦凡,为他此后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程亦凡表示,不断创新,找到更好的方法做以前做不了的东西,是他一直以来所秉承的科研思路。探索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能够有助于人类打开更广阔的眼界。

博士毕业之后,程亦凡先后在挪威和德国做博士后,从事材料科学方面的电镜研究。1996 年,他转行到生物学领域,在美国和日本继续做博士后,开始对冷冻电镜技术非常感兴趣,利用冷冻电镜研究二维晶体和膜蛋白结构。2006 年,程亦凡成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助理教授,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2012 年拿到终身教职。

致力于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将电子检测相机(electron direct detection device,DDD)引入,使得单粒子cryo-EM从低分辨率提升到原子结构测定,为cryoEM的发展带来技术突破。2016年初,英国学术杂志《自然·方法》在年度最受关注技术榜单中将冷冻电镜放在首位。在冷冻电镜这场技术革命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程亦凡教授是其中的代表。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冯国平

冯国平,浙江桐庐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1986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9-1995年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攻读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华盛顿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Josh Sanes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加入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任助理教授,2010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并任Poitras终身教授。冯国平实验室致力于利用分子遗传学,行为学和电生理方法结合,研究突触和神经回路的发育以及在神经疾病中的失调。在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和机制研究中取得多项有影响力成果。期间系统揭示了乙酰胆碱能神经突触的发育机理,同时创建了为神经生物学界广泛应用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GFP transgenic mice)。科研论文曾在《细胞》、《科学》、《神经元》和《自然-神经科学》等顶级生物学杂志上发表。在美期间,十多次获得学术嘉奖,包括 Alfred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Broad Scholar Award, Mcknight Neuroscience of Brain Disorders Award等。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金亦石

金亦石,女,神经生物学教授,华人生物学界著名女科学家。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研究生,199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被聘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神经生物学系助教授,2001年被聘为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2001年成为著名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2007年被聘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生物学教授。

金亦石实验室利用线虫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课题组已发现多种在神经突触形成、维持和功能中具有保守角色的关键分子,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Cell、Nature、PNAS、Neuron、JBC等国际知名杂志。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余金权

余金权,1966年1月出生于浙江淳安,1987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加入美国布兰迪斯大学任助理教授,2007年任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副教授,2010年任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

余金权教授是国际上C-H键活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华人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C-H键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和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应用。他在惰性C-H键的选择性活化和重组研究方面开展了非常原创的工作,例如弱配位作用促进的金属钯催化的C-H键活化、远程C-H键活化和不对称催化的C-H键活化等。余金权教授已在Nature、Science、Nature Chemistry、JACS和ACI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Elias J. Corey Award(2014)、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2013)、ACS Cope Scholar Award(2012)、Mukaiyama Award(2012)等诸多国际著名奖项。2016年获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

高华健,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后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1984年和1988年于哈佛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加入布朗大学。2011年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高华健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他主要的三项科学成就是:创立基于微观机制上的应变梯度理论和发展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模拟计算,建立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创立超音速和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基于位错力学,高华健从描述材料强度与位错密度之间的Taylor律出发,用一个多尺度的范式创立了MSG理论;他的MSG理论和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工作被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2411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引用。自然界能够将柔软的蛋白质和脆性的矿物质组合形成异常坚韧的生物材料;高华健的研究揭示,生物结构材料中存在着一类特定的纳米结构:即坚硬的板状材料交叉镶嵌于较柔软的基体中;他提出的“拉-剪链”模型和“分形骨骼”模型成功地解释了骨骼多尺度变形的实验结果。经典的力学理论认为、裂纹的扩展速度无法超越弹性波波速;高华健通过超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了超音速裂纹扩展,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断裂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高速裂纹扩展下裂尖失稳的实验结果。

高华健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ISI引用18600余次,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过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高华健是目前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2012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上,他被授予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Rodney Hill固体力学奖。授奖词中讲到“他的研究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的前沿”。2015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协会的最高奖—William Prager奖,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材料类最高奖—Nadai奖。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5年硕士毕业于中科大电子工程专业,1989年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美国电子和电子工程学会会员称号,1999年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2014年加入百度,2017年入选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

张亚勤博士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11本专著。他发明的多项图像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用,广泛地应用于高清电视、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检索、移动视频、和图像数据库领域。他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未来交通指导委员会”唯一来自中国的委员,并担任全球最大技术开放平台Apollo联盟理事长。他也是联合国计划发展总署(UNDP)企业董事会董事。

张亚勤博士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2019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当选的唯一的华人科学家;2017年荣膺澳洲国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该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为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名誉院士,他同时在十余所世界顶尖高校担任校董、荣誉或客座教授,并在5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董事。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

1973年进入香港大学,197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83年获罗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华盛顿大学做了3年研究。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加州最高法院法官刘弘威

197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美国宪法学、教育政策、民权和最高法院专家,著名的自由派法学家,获斯坦福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文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青塔网精选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视频答辩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 2018-2019年四大国际排行榜,国内哪些高校表现优秀?

  • 近五年长江学者当选数,北大第1,武大第6,中山大学第10

  • 18.36亿!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出炉:武大位居全国第4!

  • 抢先看!江西省公布一流专业建设名单

  • 5000万!来自校友!兰大收到史上最大一笔捐款

  • 清华大学陆建华院士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中科大博士毕业工作6年后报考专科:热爱口腔医学

  • 专访杨蓉西:一位华人科学家在德国的遭遇

  • 沪上多所高校换帅,快来看看新掌门是谁?

  • 重磅!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每年投3亿美元支持大学基础研究

  • 全员985,女神宿舍再现河科大

更多精彩资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访问青塔网(www.cingta.com)马上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