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危机中诞生的学校


普法战争结束,法国割地赔款,经济一蹶不振。欧洲霸权地位逐渐衰落使法国弥漫着政治、经济和道德危机。法国人翘首期待着能够解决这些危机的精英的出现。1872年,巴黎政治自由学堂(巴黎政治大学前身)的建立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这种危机的回应。这所诞生于危机中的学校,培养了振兴法国的济济人才,对于国内外面临的种种挑战和自身的定位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


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以下简称巴政)是法国行政类大学校的代表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左岸,从巴政步行到卢浮宫大概只需10分钟。就在一些巴黎高校纷纷在郊外选新址的时候,巴政不仅依然坚守在巴黎第七区(7e Arrondissement),而且陆续购入学校周边的传统建筑,逐渐扩大其在巴黎市中心的领地。校址占据如此地理优势,校舍又保有古典建筑风格,巴政显然更有傲视群雄的资本。从这里走出的精英不胜枚举,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二战”后7位法国总统中的5位、4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等。坐在巴政的大礼堂里,一不小心就和法国总统成了同桌。


2精英学校的自我改革


在法国以及少数其他国家,存在着一种精英培养的特殊方式,即大学校的预科班。优秀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在课程繁重的预科班用2~3年准备参加要求极其严格的“大学校”入学考试。建立在高水准的知识要求、紧张的学业、强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大量通用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及其预科班,构成了法国的精英教育模式。然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逐步完整掌握并精通一门学科的专业教育面临着挑战,社会质疑这种模式能否培养出可以理解当今社会复杂性并提出创新型问题解决方法的人才。


以革新为传统的巴政早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本科阶段教育(Collège Universitaire)模式尝试着给出一些答案。巴政秉持其核心使命——“有效地培养思想自由的精英,既为公共部门也为私营部门作出贡献”,并不断前行、不断突破。1989年,阿兰·兰斯洛特(Alain Lancelot)校长发起教育改革,强调通识教育、国际化和专业化。1999年,戴安国(Richard Descoings)校长,大举革新、调整课程结构,将学位课程从3年学制延长至5年,并要求所有本科学生必须在国外完成第三年的学习。2014年,现任校长弗雷德里克·弥雍(Frédéric Mion)领导制定了《巴政2022》,明确持续国际化、科学发展战略,并对其各地校区进行资产重组和发展,旨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将巴政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大学。


3跨学科教育: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之基


位于法国高等教育体系顶端的大学校,其专业设置各有侧重,培养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正如巴政副校长弗朗西斯·维里奥(Francis Vérillaud)所言,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已经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现在的世界也已经没有了18世纪时明确的“技术边界”。因此,在教学上也应该发展出同时兼顾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问题的课程。


顺应时代要求,巴政为来自全球的学生提供一种经典的、以社会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的教育。7个本科校区的主要课程都包含了经济、法律、历史、社会学、国际关系以及政治学并专注于世界上一个特定地区的研究。巴政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本科第三年强制留学期间,学生可以选择拓宽其通识知识面的学习,也可以精深其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他们可以提升外语水平和在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协作的能力。硕士项目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包括社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小组集体实践项目,在两年的学制中包含6个月在法国或其他国家的实习或交换学习。巴政还欢迎全球的精英前来深造:1973年,巴政建立高管教育部门,凭借其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研究、跨学科模式及庞大的合作伙伴网络为高层管理者和领导人打造高管教育项目(Executive Education)。

 

4一所国际化的大学


巴政不仅希望学生具有跨学科的背景,还期望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巴政有1.3万名在校生,47%来自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其中70%左右的国际学生为学历生。其国际化不仅体现为众多的国际申请者和交换生,而且体现在其国际合作伙伴方面。目前,巴政与超过400所国际交流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巴政看重的国际合作是基于彼此交流的关系,在分享和给予的同时也吸收和学习。


(一)将学生“踢出”法国

巴政有三年本科项目。本科前两年,学生在巴政七个校区之一进行学习,第三年在海外学习。巴政将每一位本科生都送出法国。巴政副校长弗朗西斯·维里奥表示,“如果学生不到海外学习,不去学习另一门语言,何谈国际视野?那样眼界将太过狭隘。因此,我们希望学生亲身去感受。每年我们将1500多名巴政学子‘踢出’法国,到我们顶尖的合作院校去学习知识、语言,感受多元文化。”


(二)各具特色的七个校区

巴政的本科教育分布在全法国的七个校区。除巴黎校区之外,2000年,巴政在南希建立第一个巴黎校区之外的本科校区——法德欧洲校区(European Franco-German campus in Nancy),提供法语英语德语三语授课项目。随后分别在普瓦捷(2001年)建立欧洲-拉丁美洲校区(Europe-Latin America campus in Poitiers)(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三语授课项目)、第戎(2001年)建立中欧东欧校区(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ampus in Dijon)(英法双语授课项目,法语授课项目)、芒通(2005年)建立中东地中海校区(Middle East and Mediterranean campus in Menton)(英语授课项目,法语授课项目)、勒阿弗尔(2007年)欧洲-亚洲校区(Europe-Asia campus in Le Havre)(英语授课项目),以及在兰斯(2010年)建立欧洲-北美校区(Europe-North America campus in Reims)(英语授课项目)和欧洲-非洲校区(Europe-Africa program in Reims)(法英双语授课项目)。发展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语言的校区,也有助于巴政克服语言障碍,接收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与此同时,不同的校区也会专门面向某一个地区的学生。


(三)双学位人才培养

巴政、巴黎第一大学、巴黎共和理工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实施“联盟”计划(Alliance),培养双学位人才,每年联合举行学术会议。“联盟”计划创建于2002年,这个平台旨在通过共享学术研究资源,追求教育与研究的创新发展。以巴政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四年制本科双学位项目为例,学生们前两年在巴政学习,后两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两所大学的本科文凭。这种双学位项目吸引了很多国际学生,他们有机会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体验不同的教育文化。巴政还与柏林自由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立了双学位项目。巴政也将这种培养模式延伸至硕士课程,其中有三个与中国高校合作的硕士双学位项目,分别是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2个),还即将要与清华大学建立相关项目。


5巴政期待的国际学生


申请到巴政学习的学生应该是真正想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他们想要承担不同领域的职责,在世界的舞台上成为活跃的一份子。社会科学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但不要专攻社会科学,而是要跨学科去涉猎,这才是更好的了解世界性问题的方法。当今世界问题非常复杂,学生选择巴政是要学习更多知识、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为这个复杂的世界作出贡献。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7年第20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教育信息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点击世界教育信息网

www.wei.moe.edu.cn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