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子弹”AD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一类结合了化学疗法和免疫疗法的高效药物。这个概念最早于 100 多年前由德国科学家/医生 Paul Ehrlich 提出。ADC 由抗体 (Antibody)、细胞毒素分子 (ADC Cytotoxin, payload) 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子 (Linker) 组成。Paul Ehrlich 将 ADC 比喻成“魔法子弹”,因为它能在不伤害有机体 (毒副作用小) 的情况下特异性识别目标 (癌细胞)。ADC 毒素分子通过破坏 DNA、微管蛋白等从而阻止肿瘤细胞分裂,起到杀死细胞的作用。ADC 的精准靶向,彻底消除,简直媲美“狙击手”。
一个成功的 ADC 分子,首先要保留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同时能够释放足够高浓度的 payload,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们先看下 ADC 发挥作用的步骤和机制。
停住,还有三步,请右滑
图 1. ADC 发挥作用的机制
综上,在一个成功的 ADC 分子中,抗体的特异性、linker 的稳定性以及 payload 的高活性缺一不可。(抗原、抗体、毒素分子和 linker,前面也有介绍过呦!干货 |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抗体偶联药物知多少
■ ADC 的各组分是如何组装成完整“魔法子弹”的呢?
通过赖氨酸残基结合:虽然赖氨酸残基是有效的亲核基团,但是因为在整个抗体结构中分布着 80~100 个赖氨酸残基。所以作为最早开发的偶联方法,其选择性低。
图 2. 赖氨酸残基结合的偶联过程
通过硫醇基团偶联:一般来说,抗体不含游离硫醇,目前最常用的是人类 IgG1 抗体,有 4 个链间二硫键和 12 个链内二硫键,传统方法需要用 TCEP、DTT 或者 2-MEA 还原剂将 4 个链间二硫键氧还原打开,产生游离的硫醇,与 linker-payload 复合体中的亲电基团发生反应 (马来酰亚胺、NHS),产生不同 DAR 数和不同连接位点的 ADC 偶联异质混合物。
图 3. 硫醇基团偶联过程
位点特异性偶联 (硫醇基团的特异性偶联):最著名的技术要数 Genentech 的 THIOMABTM 技术了。THIOMABs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抗体特定位置插入带有半胱氨酸残基 (游离硫醇)。半胱氨酸残基与 payload 偶联,这种定点偶联方式,得到的 ADC 的 DAR 为 2。在体内实验显示出优越的安全性。
图 4. 位点特异性偶联过程
图 5. 点击化学偶联过程
其它偶联形式: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其它基于醇 (例如可以形成碳酸盐、醚和酯化合物) 和醛的偶联技术 (通过甲酰甘氨酸生成酶 (FGE) 偶联),通过工程氨基酰基——tRNA (aaRS)、氧化唾液酶和转氨试剂的偶联技术实现。
受体介导的摄取机制:FcγRs 介导的 ADC 脱靶毒性主要体现在血液毒性。血液毒性是含有 Auristatin (MAME, MMAF)、Calicheamicin 和 Maytansinoid (DM-1) 的 ADC 最常见的脱靶剂量限制毒性 dose-limiting toxicities (DLTs)。
ADC |
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 (ADC),其结合了 HER2 靶向的曲妥珠单抗的抗肿瘤特性以及微管抑制剂 DM1 的细胞毒活性。可用于晚期乳腺癌的研究。 |
是一种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由人源化抗 HER2 抗体,酶促裂解的肽接头和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组成。可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和胃癌的研究。 |
ADC linker & Drug-Linker Conjugates for ADC |
是一种可降解 (cleavable) 的 ADC linker,可用于合成抗体偶联药物 (ADC)。 |
是由 DNA 小沟结合烷化剂 duocarmycin 和 ADC linker MC-Val-Cit-PAB 连接而成,可用来制备抗体偶联药物。 |
是一种蛋白质交联剂。SMCC 接合抗原耦合脾脏细胞来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
是由微管破坏剂 DM1 和 ADC linker SMCC 连接而成,可用来制备抗体偶联药物。 |
ADC Cytotoxin |
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蒽环类抗生素,是一种抗癌化疗试剂。是一种有效的人类 DNA topoisomerase I 和 topoisomerase II 抑制剂,IC50 分别为 0.8 μM 和 2.67 μM。可降低 AMPK 及其下游靶蛋白乙酰辅酶 A 羧化酶的磷酸化。还可诱导凋亡 (apoptosis) 和自噬。 |
一种抗代谢 (antimetabolite) 和抗叶酸剂 (antifolate),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防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并抑制 DNA 合成。也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研究多种癌症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是有效的 DNA 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IC50 值为 679 nM。 |
是一种有效的微管蛋白聚合 (tubulin polymerization) 抑制剂,用作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作抗体偶联药物 (ADCs) 的细胞毒性成分,如 Vorsetuzumab mafodotin 和 SGN-CD19A。 |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抗肿瘤活性的抗生素。是一种 DNA 烷化剂。 |
MCE 的所有产品仅用作科学研究或药证申报,我们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下滑查看更多 ↓
1. Puregmaa Khongorzul, Juan Zhang, et al.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Mol Cancer Res. 2020 Jan;18(1):3-19.
3. Christina Peters, Stuart Brown.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s novel anti-cancer chemotherapeutics. Biosci Rep. 2015 Jun 12;35(4):e00225.
4. Xiuxia Sun, John M. Lambert, et al. Effects of Drug-Antibody Ratio on Pharmacokinetics, Biodistribution,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ntibody-Maytansinoid Conjugates. Bioconjug Chem. 2017 May 17;28(5):1371-1381.
5. Aurijit Sarkar, Glen E. Kellogg. Hydrophobicity--shake flasks, protein folding and drug discovery. Curr Top Med Chem. 2010;10(1):67-83.
6. Robert P Lyon, Peter D Senter, et al. Reducing hydrophobicity of homogeneous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mproves pharmacokinetics and therapeutic index. Nat Biotechnol. 2015 Jul;33(7):733-5.
7. Prathap Kumar Mahalingaiah, et al.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target-independent uptake and toxicity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Pharmacol Ther. 2019 Aug;200: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