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经联网,灵魂却想要离线
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如互联网一样可以同时吸引那么多人的注意力。
2007年,在金融家巴兹·麦考伊组织的一场讲座上,威廉姆·戴维德(William H. Davidow)突然有了灵感。他站起来即兴发言,指出“互联网”是当时房地产危机的罪魁祸首——互联网带来了快速的信息更迭,速度之快让人们无暇反思。映射到投资领域,就是投资者纷纷为了抢占先机而仓促行动,罔顾投资计划的不成熟,并最终酿成了美国房地产危机。
当天,屋子里坐满了经济学家、投资者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威廉姆·戴维德的发言一开始引发了轰然大笑。但是,当他继续说下去的时候,笑声越来越小,几乎所有人开始严肃的点头称是。
威廉姆·戴维德是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专家,在风险投资领域有超过30年的经验,他也是加州理工大学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在这次即兴演讲之后,威廉姆·戴维德开始了对“过度互联”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互联网这个越来越紧密的把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的大网,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也结出了一个可怕的隐患。
人们第一次感知到互联网的可怕,是在1988年。这年秋天,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年仅22岁的罗伯特·莫里斯,在麻省理工学院一台计算机里输入了几条指令,并且悠闲的敲下了回车键。罗伯特·莫里斯输入的这几条指令,是一个具备自我复制能力的小程序,他是想借助这一程序在阿帕网(APPANET,互联网的雏形)的自我复制,估算出当时互联网的规模。
莫里斯敲下回车键之后,就出去吃饭了。根据他的估计,要看到实验结果,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他原本准备吃完饭之后回家一趟,但是由于太好奇了,他还是忍不住返回了学校。当他在电脑前坐定之后,发现根本登录不进去。这时候,莫里斯开始感到不安,他意识到之前输入的那个程序,已经在整个网络中闪电般自我复制,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事后的数据显示,就在莫里斯穿上夹克起身出门的短暂时间里,他编写的小程序已经开始扩散,几分钟后就扩散到了整个网络系统。从一台电脑到另一台电脑,就像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扩散一样,几个小时后,全美6000多台电脑被迅速“感染”,系统崩溃。然后,电子病毒又返回到始发地,摧毁了莫里斯自己的电脑。
到第二天凌晨5点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们找到组织病毒蔓延的办法时,莫里斯的小程序已经在不到12个小时内,造成了96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请注意,这还是没有估算任何后续损失的数据。在这场错误的“实验”后,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在一夜之间被毁了,很多人认为这次计算机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难以估计。
威廉姆·戴维德在《过度互联》这本书里总结道:年少的莫里斯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他让我们意识到,像互联网这样紧密互联的系统,一旦发生灾难,波及的范围将十分广泛。借此,全美都意识到了一个潜藏在我们周围的幽灵。
随着对互联网影响的不断思考,威廉姆·戴维德发现,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过于复杂、庞大以及联系紧密的系统都蕴含着“过度互联”的风险。铁路系统、金融系统,这些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经由最智慧的大脑设计和沉淀下来的精巧系统,在他看来,都需要对其保持格外的警惕。
比如美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汽车行业,表面上看,在上世纪持续几十年的汽车化大潮中,似乎人人都是赢家。汽车制造者赚到了钱;普通人受益于汽车的便利,摆脱了地理束缚,可以更自由选择工作和生活;汽车把人们带到了远离市区的地方,房地产商开始建造更多的购物中心和房子;郊区的农民因为自己的土地升值也发了财;成千上万人在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加工业、汽车保养业以及道路建设维修行业找到了工作。
但是正如威廉姆·戴维德所反思的那样,当整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和机构都被“汽车”紧紧联系在一起时,这个国家开始变得“脆弱”: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交通拥堵,最显著的危机是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20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已经开始担忧石油进口的问题,那时候,美国20%的石油来自进口,而今天,这一比例高达60%——而且进口地大部分是政治动荡地区。
威廉姆·戴维德提醒人们:系统越精巧复杂,越容易在无意中形成“过度互联”——内部过于互联,系统本身就越是脆弱;与外部的互联过于紧密,则越容易形成“蝴蝶效应”,牵一发动全身,任何一丁点变化都可能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但是,在短短20多年里,我们的生活已经全面被互联网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庞大、复杂的系统所侵入。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如互联网一样可以同时吸引那么多人的注意力,可以同时传递那么多信息,可以同时处理和承载那么多人类活动。
这个超级系统,不仅内部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莫里斯的实验已经向我们充分证明——对外部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曾经简单的人际联系变得混乱复杂,在线付款技术带来了身份信息被窃取的忧虑,蜂拥而至的信息让世界变得更加雾里看花。
20世纪早期,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William Ogburn)创造了“文化滞差”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当社会的某一元素,如政治、经济、技术或思想等发生变化,而其他元素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时出现的“失调现象”。今天,我们身处互联网深刻影响的世界,变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文化滞差”已经不足以形容当今的现实,我们的制度、情感以及判断随时面临着剧烈的波动。
身为社会学家的威廉·奥格本对“文化滞差”开出的药方是放慢技术前进的步伐。身为投资家和技术专家的威廉姆·戴维德,曾经认为这个建议很可笑,但是,当他深入研究了“过度互联”之后,他发现奥格本的观点并非不可接受,正如他所说:发展进步的确很美妙,前提是社会的脚步要跟得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