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bofanstime Intro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我们总是高估新技术的短期价值而低估它的长期价值。然而,有些重大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我们已跨过临界点。 我第一次把脑袋伸进虚拟现实头盔是在 1989 年。那时甚至连互联网都尚未诞生。我拜访了杰伦·拉尼尔位于湾区的 VPL 研究所 。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缝着金属线的氯丁橡胶冲浪套装、装点着电子元件的巨大手套和一排排改装过的游泳镜。 杰伦·拉尼尔蓄着及肩的金发结辫儿,递给我一只黑色手套并把一套用条带网子系结起来的自制护目镜戴在了我头上。下一刻,我已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个可以与杰伦一起探索的世界。杰伦将这种全新的体验命名为虚拟现实。在那次短暂的拜访中,我感觉自己看到了未来,而且它看起来近在咫尺。 KK在 VPL 研究所 但它迟迟未来。一套虚拟现实装置要花费数万美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发明者们改进了质量,但未能降低成本。二十五年后,意想不到的救星出现了,那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全球的迅速普及,推动着小型高分辨率屏幕的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手机中嵌入的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可以被用来追踪头部、手部和身体位置。而现代手机芯片的处理能力相当于过去的超级计算机,能轻松地在小屏幕上播放电影,便宜的屏幕和芯片无处不在。 当今廉价的虚拟现实头盔都是基于这些廉价手机科技而制造的。事实上,三星和谷歌打造的第一代消费级虚拟现实装备就是将普通的智能手机插入到一个空的头戴显示模块里。戴上这样一款虚拟现实头盔,你就会进入一个由三十亿廉价手机所哺育的崭新世界。杰伦·拉尼尔后来参与了微软的 HoloLens 混合现实系统开发。他估计,1990 年要造出今天这种基于手机的头戴装置需要花费一百万美元。 2012 年,19 岁的虚拟现实爱好者帕尔默·拉奇在 E3 电子娱乐博览会上展示了他的绑带式虚拟现实头盔原型。两个月后,他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到了两百万美金,用以将 Oculus 量产。这是众人所期待的一刻。Oculus 开了个好头;我所访谈过的虚拟现实领域的创始人中,有一半都是受到它的启发而开始了自己的虚拟现实项目。 在现实生活中,拉奇非常活泼。他总是蹦蹦跳跳的。《时代》杂志有一期对他的专题报道;在封面照片里,他就是跃在半空中的姿势。说话的时候,他会挥动他的整个手臂。这些肢体语言也被他带进了虚拟现实中。我曾和他在一个虚拟现实空间中共处过一会儿。尽管我们的虚拟化身在外表上一点儿也不像我们——一个幽灵似的蓝色脑袋和两只幽灵似的手——但拉奇的化身仍然象他本人一样动作。他开玩笑地向我扔出一些砖块,我躲开了。拉奇是个燃放虚拟烟花的高手。他把所有的烟花都冲着我点燃。烟花的爆炸非常真实,我不得不向后退避。 拉奇的兴致感染了我。我也冲他扔了一个大爆竹,但没有击中他,却把一座塔给炸倒了。在这个名为“玩具盒”(Toy Box)的虚拟现实演示中,物体遵循着严格的物理学定律——其反弹和碰撞有着令人惊叹的真实性,但它们之所以给人以真实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可以和其他玩家们一起传递和分享物体,一起同心协力移动它们。我并非与玩具相处,而是与他人共处。 Oculus 的 Toy Box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坚信,从长远来讲,收购 Oculus 所花的二十亿美金是划算的。他认为,媒体的重心从文字开始,逐渐过渡到图片,然后进阶到影视,最终拓展到虚拟现实。每前进一步,内容的维度就更加丰富。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后一种媒体可完全包容前一种媒体:你可以在虚拟现实中看电影(我就试过),可以在电影中看图片,也可以在图片中看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拟现实包容了所有其他媒体形式:文字、图片、音乐、舞蹈、戏剧、雕刻、影视……难怪有人称虚拟现实为“最后的媒体”。 …… 世上有两种技术:期待中的和意想不到的。人类自古就期盼着飞行器的问世。假使我们能够借助时光机将飞机送回到达芬奇或本·富兰克林时代,人们会一眼明了它的用途。但如果换作是原子能呢?不管是达芬奇还是富兰克林,没有谁能弄懂,为何将两块色泽灰暗的重金属撞在一起会释放出能量,也没有人会告诉孩子们,微量的惰性物质中竟然蕴藏着恒星般的巨大能量。在原子能被发现的那一刻之前,人们对它一无所知。 再往近处说,互联网同样是一项未曾预料到的技术。科幻小说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描绘:数十亿普通人借助装在衣袋中的磁石,联结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进行着从不间断的沟通和交流。 人们对于惊喜总是要宽容得多,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做衡量的标杆。互联网正是如此。但虚拟现实则不同。人们很早就对它极尽想象,现实中的任何进展都会被拿来与终极目标——也即科幻小说中的描绘——做对比。 《星际迷航》中的全息舱 正如游戏引擎公司 Unity 的 CEO John Riccitiello 所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虚拟现实公司,而是《星际迷航》中的全息舱。” 任何比全息舱差的实现都配不上“虚拟现实”这个称谓。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好坏与否是以科幻电影或小说中的虚构之物为参照的。 …… 虚拟现实的表达力确实更丰富也更接近真实,但它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只是用来包容其他媒体,而是让你的内在和他人的内在,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空间里,以一种近乎真切的体验,跨越时空,彼此相遇。这,才是虚拟现实的无尽魅力所在。我们的文化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我们以为我们知道什么是虚拟现实以及它的未来会怎样。但技术的进化往往出人意料。最早的手机块头很大,甚至要用单独的小包来盛放。许多人很容易就想到,手机会越来越小。确实如此。但手机并不只是往小了缩。 随着它越变越小,键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屏幕,而它的尺寸又开始增加。最终,手机不再只是一部电话,它变成了另一样东西。虚拟现实也很可能如此。几十年后,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很可能分化出数十种不同的浸入式产品和技术,共同编织起体验的互联网。 那么,明年会发生什么呢?Magic Leap 的投资人 Chris Dixon 说道:“关于计算,我有几次非常难忘的体验:第一次用苹果 II 电脑(那时候的价格相当于今天的 5000 美金),第一次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第一次接触 iPhone,以及第一次戴上今年上市发售的 Oculus。” 高盛预测,今年底之前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销量将达到 300 万套;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游戏和虚拟现实的教授 Jesse Schell 则认为这个数字将达到 800 万。魁北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授 Daniel Lamier 则打赌说,到 2018 年,制造商们每年将卖出至少 1000 万套高端虚拟现实模块。到目前为止,虚拟现实创业公司的总估值为 130 亿美金。 我认为,现在谈论销售将如何快速增长尚为时过早。我非常赞同一句格言:我们总是高估新技术的短期价值而低估它的长期价值。然而,有些重大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我们已跨过临界点。最保守的预测是:在经过了漫长的酝酿后,虚拟现实已经真实到可以进一步去完善它了。 本文经授权节选自《第九区.虚拟现实奇境漫游记》,该刊全球独家首发凯文.凯利(KK)在硅谷走访5个月之后带来的关于虚拟现实的第一手体验报告,全文共2.5万字,如需阅读全文,可长按下列二维码识别购买。 ·END· 往期精选文章: 如果机器能跨越语言障碍,“懵圈”的将不止是翻译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之前,说一说这个奖项 这本关于未来的说明书,竟被我们误读了整整二十年 未来,机器知道你爱穿蓝衬衣,还有一些小怪癖 一个眼神所能传达的,有时候胜过了千言万语 最聪明的机器人去前台也没能要来香皂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