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bofanstime Intro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语音丨吴伯凡 我们这种对未知事物的追逐 说到底是一种游手好闲的学习, 是错把娱乐和闲逛当成了学习。 — 大家好,又到了周末,这个周末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像以前读到的那些很哲学、很文学的文章,这是一篇读起来不那么华丽,但是很有内容的文章。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没有说是很有干货的文章。为什么?我待会再解释。   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朋友肖知兴写的,标题是《多一些真实践,少一些伪学习》。肖知兴先生原来是中欧商学院的教授,后来创办了“领教工坊”。有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知道,“领教工坊”是中国最早用私人董事会的方法来对企业进行咨询兼培训的一种很创新的咨询和管理模式。   这篇文章是肖知兴教授在新年第二天写的,他说这个新年过得实在有点忐忑不安,年关之际,各个领域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细思极恐的咄咄怪事。   肖知兴还说,2016年不好过,2017年企业界朋友们的日子好过的恐怕也不会太多。很多朋友想到的是“深挖洞,广积粮”,或者更贴切说,是“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可能是企业界朋友首要战略,后面六个字是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的六字箴言。   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就经常用这六个字来勉励华为的员工,所谓“深淘滩”就是大练内功,降低成本,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抗灾害的能力。“低作堰”就是薄利多销,通过更大幅度的让利客户来加大企业的生存基础。   他也谈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伟大企业都是经济低谷甚至是经济危机的产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惠普、迪士尼这样的美国大公司,它们都是在大萧条时期创立的。   他举了华为、阿里巴巴、IBM和宝洁的例子,这些企业最后能够成为百年老店,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当年的童子功。要练就童子功,可不能在“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梦”里,那是有毒的,练童子功往往是在很不自在、很不舒服的,甚至是那种让人死去活来的那种环境当中练出来的。   我常常听到一个说法,说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学习。这句话既对,又不对。所谓对,就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是要学习。例如像IBM、惠普、宝洁、华为、阿里巴巴都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学到了很多,让他们日后非常受用的一些本领和知识。 但我们现在一说到学习往往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学习,往往就想到了培训,想到了去报各种EMBA、创业营之类的东西。肖知兴先生的说的更明确一点,他说:“要多一点真实践,少一点伪学习”。   管理,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问,实践出真知,磨练出绝活。踏踏实实坐下来把豆腐磨好,是确保经济低谷期企业能够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解释一下,“磨豆腐”,这又是任正非先生的话,所谓“磨豆腐”,就是去做那些不那么炫,甚至很乏味但是又绕不开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磨豆腐又不同于那种到处赶场子、追逐新概念、吊名人膀子、蜂群式学习、社交学习等各种各样的学习,应该说这种学习我们现在见得越来越多。   我发现,当大家都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种现象,就是你上餐厅的时候好像是非常热闹。前两天我在深圳,从一个餐厅出来,我以为他这个餐厅在搞多种经营呢,在他的餐厅的门口坐着好多的人仰望着这餐厅的墙,我以为这个餐厅的门口是在开一个实验小剧场,他们排坐在那儿看戏呢,结果别人告诉我说他们在那等座。   餐厅很火爆,跟餐厅一样火爆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学习场面,这种学习有很多种,肖知兴先生对这些学习做了很细致的分类,他把这些学习统称为“伪学习”,细分为“干货式学习”、“自拍式学习”、“鸡汤式学习”和“粉丝式学习”。   什么叫“干货式学习”?就是不远千里赶到一个地方,看一个老师在那儿演示PPT,老师板上钉钉告诉你:渡过严冬的五种方法,经济不景气时期的“成本管理”……当看到这些三大方法七个习惯的时候,你就以为终于找到真经了,拿回去就可以让自己的企业起死回生,可以让自己的企业繁荣昌盛。事实上,这样的干货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   我自己天资愚钝,但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那种教你如何写作文的书就是不靠谱的。我当时不是用脚趾头,还是用自己的小脑袋想了一下,如果他真的会写作文的话,他为什么不去当作家呢?为什么不是来写小说写诗歌来赚钱,而是用如何教人写作文来赚钱呢?   后来我也看到类似的书,各种炒股的书,那里面包含的逻辑就更是很简单明了。如果炒股真如他们说的,就这么几招,那他们早就没时间点灯熬油来写这样的书,赚点稿费,他们很可能一手下去在股市获得的收益,就相当于写几百本、几千本这样的书了。   所以,要知道这样的东西不值得相信,其实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只需要懂得基本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世说新语》里说的那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的逻辑。别的小朋友看到一颗李子树就疯狂的扑上去摘李子,而小王戎站在旁边一动不动,那个大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去摘李子啊?   小王戎说,“这些李子能长在大路边啊,如果它真好吃的话,肯定不会等到我现在来摘,我想一定是非常难吃的,所以树上才挂满了李子。”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捞干货的小朋友在摘到李子吃的时候,咬一口的时候就开始大骂:酸啊……   肖教授说得更明白,真正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不是干货而是“湿货”,是充分考虑到各种经验的边界条件、背景条件和适用条件基础上的管理经验。简单的说,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场景化的知识,去场景化的知识听起来简单明了,可实际上用起来什么用都没有,不仅没用,而且很可能有害。   那些到处传授干货,贩卖各种知识坚果的人们,先不说他们讲的那些经验是不是各种“选择性记忆”,各种事后总结出来、包装出来、“美图秀秀”出来的成功学,就算他们不想骗你,那些经验就算他们的亲身经验,或者说是他们亲眼所见的,那里头对他当初有用,而且是当初对他有用的经验现在对你,也未必有用。借用王朔的那句话:“看起来挺美”,这些所谓的干货,其实跟你的创业实践、跟你的经营实践没有太大关系。 除了“干货式学习”,还有一种叫“自high式学习”。就是那些传授知识的人,在感动你之前,他先把自己给感动了。我听说有个老师,讲课的时候,在那个有空调的大教室里头讲课一天换了七件衬衫,但他不是为了展示他的衬衫多,而是因为每讲一段时间会汗流浃背,就差泪流满面了。   这种“自high式学习”在很多时候它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气场。会让你觉得他讲的每一句话不是“字字血泪”也是“字字珠玑”的。这样的传授的是一种表演式的传授,他追求的是一种剧场的效果。   哲学家罗素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他闻到一种叫做“笑气”的气体,也就是一氧化二氮,闻到这种气体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情不自禁笑起来,这就有点儿像得了“欣快症”,看什么都高兴。   就像有首歌唱的,“老百姓今儿个过得真高兴”,这个人可能由于体质的差异,他不仅是要笑,而且要笑到极点,笑到high处,当他进到一个有“笑气”的房间的时候,他就会强烈的意识到,自己在一瞬间顿悟了关于宇宙、人生、社会、人的种种终极真理,那时的幸福感可以说无以复加。   但不幸的是,当他出这个房间的时候,他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为什么high呢,我为什么乐不可支呢,难道是一种幻觉吗?但是当他转身进到那个房间的时候,他又high起来了,而当他再次走出这个房间的时候,又马上回到让人怅然若失的状态。   所以后来他就学聪明了。他就带上纸和笔,进到那个房间,他想记录下那种无比high的时候,到底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终极真理。他觉得忘记这样的真理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就这样,当他第三次进到这个房间,重新high起来的时候,他就在纸上奋笔疾书,记录下了很多很多话。   然后他就拿着这张纸出来了,看看自己到底领悟到了些什么,结果仔细一看,上面的其实只有一句话,只不过是把这句话重复了无数遍:我好喜欢这种气味,我好喜欢这种气味,我好喜欢这种气味……就是这样。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进入到自high状态的时候,不一定是很幸运的状态,那种自high不过是我们吸食了某种精神吗啡、精神兴奋剂的结果。   还有一种叫“鸡汤式学习”。肖教授说它貌似有营养,其实大多都是鸡精勾兑的,不仅没营养,反而喝多了还会有害,这种学习在传销界、寿险界大行其道。   我现在在机场早就有一个习惯,看见哪儿有屏幕在闪烁,我就要一定要离得远远的,因为我知道那屏幕里主持人正在大卖他的“鸡精”呢。   肖教授说“鸡汤式学习”往往忽视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把公共面层面的制度问题、行业层面的战略问题、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全部还原为创业者个人的努力和个人奋斗的问题。更大的荒唐是,在一场一场鸡汤盛宴背后,其实往往是无良投资平台和他们包装出来的创业明星精心设计出来的局。   如果我们早上是鸡汤泡饭,中午是鸡汤就馒头,晚上是鸡汤下面,顿顿鸡汤,不死也会伤啊。这个行业准确的说,既不是教育业也不是培训业,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娱乐业,娱乐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你放弃思考,让大家一起high起来。   肖教授说:“情窦初开的小初中生迷上自己的偶像可以理解,绝望的主妇们迷上TFBOYS也可以理解,但创业者迷上一个明星企业家,迷上一个明星创业者,进而成为别人的粉丝,是不可以理解的。”   肖教授觉得不可以理解,但我觉得是挺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可以把教育培训当成了娱乐,甚至把创业也当成了娱乐业,这样当然也在创造GDP,也在导致某个行业的繁荣,但这样的教育和培训,跟创业和真正的商业离得还是挺远的。   “干货式学习”、“自high式学习”都是一种“伪学习”,因为他们不尊重最基本的学术逻辑,不尊重学术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当然,我们去追逐“干货式学习”、“自high式学习”,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出于某种恐惧感,出于某种怕被淘汰,怕被别人扔下的的那样一种焦虑。   就像当股市泡沫的时候,所有的菜市场都不谈论菜价一样,面对着你的街坊四邻都在发财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正在丧失一个巨大的机会,你如果不及时的赶上去,你就会自绝于人民大众,你就会自绝于财富自由,你就会被这样一种潮流所裹挟。   我记得在前苏联时期盛行过排队,大街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看见有人在排队,直接原因是那时的苏联是处于短缺经济的状态,所有日常需要的东西,从吃到穿到用都是稀缺的,所以,有一个地方在卖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排队,而另外一些人看到有人在排队,那一定是在卖稀缺的东西。   当你到前面去问你们在卖什么的时候,你可能就在丧失机会,等你回来的时候,发现又有十几个人站在你的前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做一件事情:看到有人排队,你就排队。这样的跟风,这样的排队,这样的一哄而散,真的有点儿耽误事。   现在不流行一句话吗?——“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既伤钱又伤感情,还是不要追风的好,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是各种信息和知识,而是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一个安静的洞穴,坐下来,在一张白纸上认真地念一个简单的清单:我现在真正的焦虑是什么,真正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答案,那你暂时停下来,去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情,认认真真的做,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会向自己提问: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害怕自己会掉队,唯恐失去眼下的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是怎么在玩手机的。当你玩手机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你怕错过什么,错过特别重大的信息,错过特别重大的新闻,错过特别重要的知识,但是,有一天突然你手机掉了,或者是手机没电了,你又大半天不能玩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也没有错过多大的事情。   当我们在网上看各种干货的时候,你唯恐自己会丢失它,于是就把它Copy下来,把它收藏起来,遇到什么信息和知识都习惯性的Mark一下,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收藏其实都是埋葬。   你每天可能要Mark十几条深度好文,重磅好文,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年你就可能要收藏4000多条,你每天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快速浏览,立即收藏,然后再浏览再收藏,你每天做的事情不过就是“收藏”而已。   而当这个量足够大的时候,你获得了某种囤积的快感,或者是获得了某种因为收藏和Mark而获得的某种安全感。其实,除了这种临时的快感和虚幻的安全感,真正的收益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和知识不断地向你涌来,用各种姿势在跟你抛媚眼,或者是用恐吓的神情让你去接触它、收藏它、占有它的时候,我们要拥有一种很基本的能力——删除力。   多余的钱只能做多余的事,多余的时间,常常也只能做多余的事。当你那么忙碌去追逐各种学习机会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太闲了,我是不是没有正事可做?当我们这样多问几句的时候,这种追逐各种伪学习的兴致可能就会减少许多。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确实要让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要“好好学习”——学习,要好好的学习,爱因斯坦说:“游手好闲的学习不如学习游手好闲。”   我们这种对未知事物的追逐,说到底是一种游手好闲的学习,是错把娱乐和闲逛当成了学习。只有删除这样的学习,你才会逐渐知道,你真正需要学什么,最重要的是你真正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   感谢大家,下周再见!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订阅相关内容 《伯凡·日知录》试听 —— 如果你对吴老师的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感兴趣,但还没下决心订阅,伯凡时间现在提供一个免费试听《伯凡·日知录》的机会。我们每天提供10个免费试听当天节目的名额,想要参加活动的朋友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试听】+【个人微信ID】,我们会逐一添加微信,并告知大家具体参与方式。 ————————  推荐阅读 ———————— —— 打开伯凡时间微信公众号,点击内容精选-历史文章,输入关键字就能查看历史文章。 ▽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