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愤怒是一种必须被控制的情绪吗?

2017-01-20 伯凡时间 伯凡时间

语音丨伯凡时间



长久以来,愤怒都被当作一种

需要管理和控制的负面情绪,

不过,愤怒真的那么

一无是处吗?

 

 

不用说,愤怒是一种讨人厌的情绪。所有人——包括处在愤怒漩涡中心的肇事者——都很难坦然拥抱这种情绪。而且,对愤怒的厌恶还是世界性的,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对于愤怒都有着相似的态度。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悲剧作家、哲学家塞内卡(Seneca)在一篇很早的论述愤怒的文章中,曾经形容愤怒是“所有情绪中最令人憎恶、最狂暴的”;中国古代也把“不愠”作为君子的一个标准。

 


很显然,人们对愤怒的厌恶并不是无中生有。想想看,因为愤怒而一团糟的人际关系,因为愤怒而产生的各种暴力,甚至连心脏病和高血压也一直被认为是“易怒”的附属品,怎么可能有人喜欢愤怒?

 

几乎所有提到关于情绪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书都警告人们,愤怒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之一,每个人,至少是每个活在现代文明世界的人都要“学会控制愤怒”。但是,愤怒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

 

1


事实上,虽然从来没有受到人们广泛欢迎,但是作为一种上天残忍的“恩赐”,“易怒”这种特质居然还是“择主而栖”。



历史上有很多被当作天才的人,都标配着一副坏脾气。比如总是跟人吹胡子瞪眼的牛顿,狂暴起来让人不敢接近的梵高,以及发起脾气来随时会朝人扔东西的贝多芬,都是著名的火药桶。

 

在商业世界,爱发脾气的名人更是一抓一大把。在电梯里就迫不及待把人开了的乔布斯早就坦言:发脾气有时候是最好的行事方式;还有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也是典型的“暴君式”领导,据说他在办公室发起脾气口不择言,能当场把人骂哭。

 

美国镀金时代的福特、卡内基也是知名的“坏脾气”俱乐部资深成员。在好莱坞,那些被誉为天才级的演员和导演,也常常伴有“难相处”的评价,就连大家公认好脾气的导演李安,也形容自己在片场里的时候是“横着走的”。

 

坏脾气喜欢跟聪明人纠缠在一起,这还真的不是靠着瞎指几个偶然案例就硬套上去的一个说法。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两批学生,让其中一组回忆自己曾经最恼火的事情,然后写一篇文章。

 



之后,这些学生被要求在16分钟内想出尽可能多的“提高心理学教育水平的方法”。正如实验前的设想一样,那些回忆了愤怒往事的学生想出了更多的主意,而且他们的想法更有原创性,这一组学生提出的想法重叠率只有1%。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验最后发现,那些愤怒的学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思维活跃、快速的产生那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调动了一种叫做“无结构”思考的东西。

 

这是跟“系统性思考”相对应的一种思考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不遵循过往经验、不深究理性判断的一种杂乱无章法的随机思考。这种思考方式被认为是“创新”的根本,因为大多数时候,创新不是延续和修补,而是完全的再造。

 

而愤怒恰恰是激发这种思考方式的一种途径。

 

2


和大多数情绪一样,愤怒从大脑的杏仁核开始,杏仁核负责的是探测对自己的威胁。它的效率很高,在躯干以及大脑的其他部分意识到威胁之前,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大脑发出信号让身体变得兴奋。



听起来很神奇,其实每个暴怒过的人都体验过那种反应。当你感到愤怒启动应急反应时,你会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同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增多,肌肉的血液量增多,你的整个代谢系统都屏息以待,随时准备战斗。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叫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的生理学家提出过“战斗或逃跑”的反应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感到焦虑的时候,常常会产生逃跑的念头;而当人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则会被激发起战斗欲望。因为一旦愤怒情绪被激活,人体会自动判断为有危险,从而开启“战斗模式”来让自己免受威胁。

 

在运动场上,那些被激怒的运动员往往能爆发出超水平的发挥,很多时候就是拜这种反应机制所赐。甚至这种状态也是我们真的遇到危险时,能够活命的一根救命稻草——电影中那些被打趴下、还被百般蹂躏侮辱的弱者,能够在最后一刻发出怒吼反转剧情,并不都是编剧瞎编的。



因为当人体感受到威胁时,大脑会严格限制人们必须处理的信息的数量和范围,为了强化对威胁的感知,大脑在这个时候会帮我们放慢动作,甚至能帮我们屏蔽掉一些无关的声音或者画面。

 

这多少也解释了为什么暴怒的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总是格外倔强和不可理喻,完全一副冲昏了头脑的样子。想一下吧,这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放弃了大部分关于“道德”、“礼仪”甚至是周围环境的判断。

 

所以想说服一个暴怒的人,通常都特别难。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认为愤怒是导致暴力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身体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其实,愤怒反而是人体在对暴力做出的预警。愤怒时我们拉长的脸、暴起的青筋还有涨红的皮肤,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表现,而是一种向对方展示力量,希望吓走对方的选择。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跟动物世界中用吼叫吓唬对手的方式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是一种期待避免暴力冲突的做法。


3


长久以来,愤怒被当作一种需要被疏导和控制的负面情绪,“克制自己的脾气”几乎算是现代生活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不发火,保持平和心态,也是各种鸡汤文,养生文,甚至是科普文中都会出现的高频词汇。



但是,愤怒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2010年,一个科学团队开始跟踪调查644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希望判断出心血管疾病恶化和病人情绪变化上的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愤怒情绪并没有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反而是压抑愤怒让心脏病的病发概率提高了3倍。虽然还没有找到出现这个结果的确切原因,但是至少表明压制愤怒对身体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科学研究也正在更全面的解读出愤怒对人们的影响。比如愤怒能加强人们的语言技巧,有轻微语言障碍的人,在愤怒时常常能一鸣惊人,爆发出让自己都惊叹的演讲能力;比如愤怒对人们记忆力的影响,因为我们总是更清楚的记得那些让我们发怒的事情,包括旁人难以理解的细节都能在若干年后回忆的一清二楚。


 

甚至,有科学家认为,愤怒可能与利他主义存在某种密切的关系。这个研究也没有更新的理论支持,不过我们都知道暴怒的比尔盖茨同时也是捐款超过280亿美元的慈善家。

 

也许,以后再有人让你“控制愤怒”的时候,你应该告诉他:我正在保护自己,或者我正在为这个世界提供更多创造力。当然了,这只是一句玩笑,你千万不能这么说,否则,发怒的可能就是对面的人了。



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