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浙大·第七站 | 工程师学院:服务需求 优化发展
服务需求 优化发展
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工程师学院/ 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于2016年9月12日正式揭牌成立,主要开展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学院紧密依托浙江大学高水平综合办学优势,在工程八大类别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类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和未来领军人才。
发展至今天,工程师学院已经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多工程领域交叉复合的特色学院,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入,八大实训平台设备一流,海外双学位项目成果丰硕,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截至目前,学院研究生超过4000人,其中工程博士389人。
一、
工程师学院的初心使命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初衷是通过分类招生、分类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培养,尤其在工科学科里,区分度不是很大。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更好推进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浙江大学于2015年7月开始筹备工程师学院,得到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2016年9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出席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并为学院成立揭牌)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要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师学院的使命就是要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
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秉承“分类培养回归工程,复合交叉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牵引科教协同”的理念, 工程师学院高度聚焦“技术应用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构建系统、完整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教育教学体系。
第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理实结合、学以致用实践课程体系
强化课程实务性,实践课程占比50%以上,新建34门实践品牌课程,与华为、吉利等合作开发16门校企共建课程,推广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同时大力推行行(企)业专家同堂授课制度,上一学年已有175位行业专家参与到97门课程中来。
(行(企)业专家同堂授课)
第二,增强实践能力,以应用为导向改革培养环节
做实专业实践训练,研究生须在企业开展6个月以上现场实践,同时加强过程管理,量化考核指标,保障专业实践务实有效。研究制定分类出口标准,出台《工程师学院工程专业学位卓越培养项目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前置成果要求》,成果更看重专利授权、行业标准制定、企业应用价值等。国内首创,贯通人才培养与工程师职称评审通道,优秀毕业生在获得学位证、学历证的同时可申请工程师职称证书。
(每年定期开展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师职称评审)
第三,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邀请行(企)业资深实务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论文指导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推行校企双导师(组)制,采取“学生带企业项目入学,校内外导师联合攻关指导,毕业带回项目解决方案”的培养模式。与浙能、舜宇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15个,并组建科研团队联合攻关,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围绕国企、央企、军工、民企龙头企业,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沈飞、成飞、西飞、宁煤、内蒙古电力、北京热力等都开设了专班。
(研究生在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校外实践基地参加实训)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研究生通过工程师学院与法国、荷兰、韩国等工程类名校的双学位项目、交换生计划、短期访学项目等到海外大学或校企合作实验室开展学习实践。其中,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三所院校合作开展的创新创业管理双硕士培养项目至今已录取5届共59名研究生。项目单独组建班级,全程全英文授课,法方导师亲自来院上课,第二学年赴法学习实践,前两届毕业研究生全部获得法方学位。
(2019年3月31日,首届中法创新创业管理双硕士学位项目毕业典礼暨双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兼顾国家、行业、学科及考生需求,工程师学院不断调整研究生招生类型和结构,已覆盖工程专业学位八大类别和工程管理类别,包含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工程管理硕士多种类型,招生规模每年在1000人以上。2020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99%,近一半研究生赴国防军工单位、央企、世界500强等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全校前列。
围绕人才培养定位,浙江大学专门设立“工程教育创新”教师岗位,与传统教学科研岗位相比更侧重工程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同时聘请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浙能集团党委书记胡仲明等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兼任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创新师资队伍。
当前,已投入4亿多元建成8个国际先进的公共实训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设20多门工程实践课程,同时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共建工程试验中心,有力支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此外,新建百亩办学基础设施,为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优良的教学、科研场地。
三、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发展愿景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工程师学院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第一,围绕“卡脖子”关键技术重点推进工程卓越培养项目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国家急需人才的重点领域,按项目跨多个类别(领域)和多个专业学院(系)招生,集聚形成以张泽、杨华勇、陈纯、蒋华良、吴汉明、任其龙等两院院士领衔的一流导师团队,同时与行业知名企业紧密合作,以重大课题攻关为依托,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解决一批工程技术难题,建立一批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推动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
第二,创建工程教育高端品牌
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契合国家政策导向,规模化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规范导师指导、课程培育、全周期项目历练等培养过程。
(工程博士开班仪式)
第三,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为服务国家战略,工程师学院在浙江宁波、衢州、台州等地设立分院,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结合,分院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未来根据学校战略布局,推进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标准、高质量、特色化设立分院,促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相互滋养,树立校政企协同发展新典范。
(2020年11月8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奠基仪式在衢举行)
展望未来,工程师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原则,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思路,为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奋发努力,为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继续探索成功经验、提供工院模式。
(工程师学院教学楼群)
2020年11月26日,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丰秋作了题为《服务需求 优化发展 着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发言,分享了工程师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我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经验举措与发展愿景。以上为发言主要内容。
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
欢迎关注
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