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丨中山大学 SYSU-SynMicrob队伍获首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金奖



Congratulation!

      2022年7月9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2022年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在深圳理工大学(筹)明珠校区成功举办。我院SYSU-SynMicrob队伍的项目“人工多细胞体系模块共催化生产酪醇及其衍生物”获得金奖。

      该项目由刘建忠教授指导,我院本科生2019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孙华为、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班叶迪凯作为团队领队,参加了9日的线下决赛。自2021年9月报名参赛开始,队伍积极组建团队、开展相关实验,在项目过程中,同学们锻炼了科研技能,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合作,克服难题,经历了队伍从无到有的蜕变,也增进了队员间的友谊。在线下的决赛现场,同学们获得与众多大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接触到国内合成生物学的最前沿,开阔了科研眼界。



项目内容

Project Details



     “人工多细胞体系模块共催化生产酪醇及其衍生物”项目提出了基于SpyTag/ SpyCatcher环化的模块共催化策略:以高产酪氨酸菌株作为上游模块菌;以E. coli DH5α作为底盘菌,使用CRISPR/Cas9敲除其旁路代谢基因,转化重组质粒(含催化酪醇合成的酶基因及SpyTag/ SpyCatcher序列),作为下游模块菌。两种工程菌单独培养后混合,“分工合作”催化酪醇的从头合成。


     另构建两种质粒,含催化酪醇衍生物合成的酶基因和Spy序列,导入底盘菌E.coli DH5α,作为第三模块菌。单独培养后混合至三菌体系中,通过“酪氨酸—对羟基苯乙醛—酪醇—红景天苷/羟基酪醇”通路,实现了两种高价值衍生物的“接力”合成。该方法对现有多细胞体系的产物细胞毒作用和传质阻力问题,进行了改进。


比赛风采

向下滑动查看


邓子新院士为获奖队伍颁奖(右一为孙华为同学)

2019级孙华为作复赛8分钟详细介绍

2020级叶迪凯作初赛90秒“快闪”介绍

刘建忠教授作为评委专家莅临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教授发言


指导老师

Advisor



刘建忠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是国内较早研究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学者之一,其团队早在2006年就尝试将外源的基因簇引入大肠杆菌,并生成了辅酶Q10、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虾青素等物质。目前研究方向是高价值天然产物,一类是具有强抗氧化、抗菌等活性的芳香化合物,另一类是类胡萝卜素。


参赛成员介绍

向下滑动查看


学生领队


王佑琪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基地班

     《人民日报》2020-2021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

在本次比赛中负责项目设计、构建模块菌、提供技术指导。

邮箱:wangyq265@mail2.sysu.edu.cn


孙华为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基地班

      负责书写wiki和推送文案、统筹队员分工、产品检测

邮箱:sunhw6@mail2.sysu.edu.cn


叶迪凯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强基班

      在本次比赛中负责指导湿实验工作、准备参赛文件和材料、审阅文案。

邮箱:1989859079@qq.com

学生队员


王志威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

      在队伍中负责写wiki代码、设计插画。

邮箱:zhiweiwang2001@gmail.com


马子柔

传播与设计学院2017级

UIUX设计师 | 插画 | 平面设计| logo设计


马芷彤

传播与设计学院2020级

       爱好平面设计,在本次比赛中负责美工设计和海报。


宋京航

生命科学院2019级基地班

      负责培养菌体和催化操作,及审阅文案。


付子豪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

      热爱合成生物学与免疫学,负责整理实验数据、绘图。


梁程生

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

      负责整理实验数据、绘图、处理模型。


刘鼎瑞

水生生物学2021级研究生

      热爱水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负责制作项目成果展示。


田嘉源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

      负责准备实验材料、收集实验数据。


黄曼青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

      负责接种菌种、记录实验结果。

胡姝羽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

      负责接种菌种、书写实验报告。


赛事简介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2022年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创新、创智、创造的平台,为合成生物学、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培养后备生力军。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1所高校共27支队伍参赛,线上线下超220万人次观赛。此次竞赛不仅是青年学生间开展的头脑风暴与思想碰撞,也是合成生物领域“开路者”与“践行者”对于科学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接力现场,是合成生物学向新一代青年传承的盛会。竞赛评审专家组由近30位合成生物学大咖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等,专家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新加坡以及美国等一流大学。


     作为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面向青年学生群体的盛大赛事,竞赛鼓励全体参赛团队“与其期待未来,不如自己创造”,共同打造中国的合成生物学新名片。竞赛创新赛制,采取“线上初审+线下竞技”的模式进行,由专家组对所有团队进行线上评比,团队再抵深参加现场PK。竞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四大环节。初赛快闪节奏轻快,展现亮点;复赛和复活赛详细展示,检验专业功底;复活赛的设置为名次反转增加悬念;决赛环节更加出其不意:所有队伍根据专家提出的挑战问题即兴演讲,这不仅考验团队的专业功底,更加考验队员的思维开放度和临场应变力。


     最后,中山大学SYSU-SynMicrob团队与武汉大学WHU-mNucleoside等13支队伍获得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创新赛金奖。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相应内容

专业 | 实验室 / 团队 | 校历 

校友 | 生科视角 | 资讯

学院 | 校车 | 时节

导航 | 如需其他信息,欢迎随时咨询主页君

留言 / 投稿 lsmedia@mail.sysu.edu.cn

-----------------------------------

信息 生命科学学院

图片 生命科学学院

封面 媒体中心

排版 詹雅淳
编辑 媒体中心

初审 熊丽娜

审核 张雁

审核发布 张斯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