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别学术问题?
我最近在读中文文献的时候,发现有时整篇文章都没有一个核心问题,或者作者陈述“本文将要研究”的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学术问题。所以我今天想分享两件事:什么样的问题算是好问题?怎么区别一般问题和学术问题?
先聊聊怎么定义一个好问题。
我觉得一个好问题应该是值得思考但又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我说“这是个好问题”,那么说明这个问题可能我已经想了很久,但是没有明确答案。又可能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我竟然以前没有想到过。
一个好问题往往预示着一个前沿的思考方向。
你如果思考的不够深入,那么就只能提出陈旧而无趣的问题。好问题往往标志着思维上的先行一步,所以也就格外有挑战性。一般来说只要下功夫潜到一定深度做过研究,问出来的问题都会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一个已经被反复咀嚼过的无趣问题。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觉得提出好问题很重要。一般行政机构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上,更重视执行力和技术方法,探讨一些宏大的问题则会被视为空谈。追问宏大问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失败的几率高,短时间内效率低下,舍得投入研究这类问题的企业不算多,更多时候是被当做学术研究。
再谈谈怎么区别一般问题和学术问题。按照之前的定义,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问题,“值得思考”却“难以被简单回答”。对想做研究的人来说,能识别“什么是学术问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学术问题并不等于研究生提的问题,研究生在课堂或平时学习中问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学术问题。想要提出一个有效的学术问题,通常需要比较深入的浸染在某个领域里。初学者灵光一现发现的问题往往早就有人回答过了,就算是沿着这个问题追问下去,也不过是习得知识,而非创造知识。
学术问题必须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待验证的问题。
学术研究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可以称为学术的知识必须能在历史的标度上代表一种传统,属于某一体系,创造知识必须与其他学者对话。从前有些学者一口气写下一本经典,而几乎不怎么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甚至一两本著作就改变了某一学科的格局。这种学问在今天这个时代是不太可能了。
今天的学术圈检验一个学者是不是合格,看你是否能够在已经建立起的体系基础上有所贡献,是否能够与某个领域最领先的思想对话,而不是看你多能拉洋片儿,自说自话。
学术问题必须是通过一定方法,能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获得确定答案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学术问题之所以成立,得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研究采用的是学术界认可的方法。无外乎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还有混合研究方法这三大类。
第二,问题的设定是有约定条件的。好比咱们中学物理学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完整表述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前提条件是“没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最后,问题必须有解。换句话说,如果这个问题没法回答,那也不算是有效的学术问题。
我觉得中文文献里最常见的是最后一个问题。有些社会科学的作者在摘要中声明:本研究从国家对环境治理政策的角度回答如何有效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这个问题。我真为这种致力于解决宏大问题的作者捏一把汗。
我听到的类似文献还有“城市密度比较研究” 。有的作者筛选了几个世界城市,对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做了个街区尺寸比较,得出结论就是这些城市街区大小的平均值。好吧,如果把瓜果梨桃拿出来比一比就是比较研究的话,我无语了。
如果你正在琢磨的问题,觉得它是一个好问题,或者你打算写一篇论文发表,但不太确定算不算一个有效的学术问题,不妨跟帖,咱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