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哥华 | 一座“没有规划的城市”

江北 布拉格向北 2023-02-06


来温哥华参观的朋友让我谈谈温哥华的规划经验。


我的第一反应是温哥华并不是被各种法令“规划”出来的,反而像是由不同社群里的人为了争得千奇百怪的权益“谈”出来的。


再往下探究,各种谈判、争议和协商体现的是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在这篇小文章里,我就试着理出几条与设计有关的价值原则。


温哥华非常骄傲的价值观是公平。具体到设计方面,是筛选、取舍优质资源,布局均好,而不是把优势资源集中一处。比如享受靠近中心公园的人群,可能要忍受噪音和交通的干扰。



平衡资源、善用条件,看似容易,实则需要纯熟的技巧。优秀的设计师就像手作达人一样,擅长旧物改造,能找到时光沉淀在真实生活中的多种可能。


当地艺术氛围浓厚的“蒸汽城”是温哥华最著名的都市文化旅游胜地。她的成功并不依靠一次性投资改头换面,而是很多人共同努力,一点点把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们从贫困和低落中解脱出来。


这里有阁楼改装成一间舞蹈教室,意大利一家三代人开的皮革店,楼下是当地最好吃的奶酪蛋糕店……


下了芭蕾课的女孩轻声细语的钻进只有18座的奶酪店里,遇到她们喜欢的作家惊讶不已,拥上去聊个没完。


穿过院子,厨房工人们在后巷悠然自得的抽烟。


人在这里,可以停留、可以拍照留念,这样的地方,从来不缺好故事。



第二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适度”。优质资源并非多多益善,一个地方应该做到美得恰到好处,不贪图数量,也避免无休止的追求高配。在舒适和效率之间寻到一个平衡点。


温哥华长期以她优越的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吸引观光客和移民。森林、海滩、城市公园都是当地居民最珍惜的资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资产价值,是绝不能动土的。


然而环境主义者认为:单位面积低能耗并不等于人均低能耗。舒适开阔、郁郁葱葱的近郊社区,往往以高昂的生态足迹为代价,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近几年不少移民社区和年轻社群因为忍受不了日益翻张的地价,纷纷离开市中心。于是有景观建筑师和大学教授们呼吁“适度绿化”,增加留给人活动的场所。



以上谈到的这两点,是大家公认的温哥华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温哥华也和世界上很多城市一样,面临土地紧张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集约用地其实是很有效的途径,但想推行却受到层层困扰。八十年代的美国新都市主义,核心就是集约用地。在美国,新都市主义拥护者最难对付的难题是房地产商和高速公路建设,然而在加拿大,人们对集约土地的反感是出于对保护自然的狂热。


温哥华是一座宜居城市,也是一座绿色城市,但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地球健康的反面:每个加拿大人占用的生态足迹相当于127个中国人。所以在北美,标榜绿色城市的公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绿色星球的居民。



改变人的观念真的很难。如果还想要让一个人改变行为更是难上加难。


我认为温哥华的明智之举在于以健康为核心价值的城市文化他们提出人的健康、地区健康、地球健康息息相关。


如果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健康原则的事,那一定是我们规划城市和社区的方式出了问题。如何规划城市和我们的社区会影响到


我们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

我们出入任何地方的能力

在哪里住以及选择怎样的住宅

我们能接触到什么食物

找到何种工作以及在路上花多少时间

有多少绿色空间供我们休闲娱乐

我们对社区的感觉是否安全和包容



接下来,他们把怎样建设出健康的社区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实施这些项目的核心是为了保障居民拥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心灵。


这种思路其实并不是加拿大人的发明。它代表着构筑城市规划学科的三大传统之一“公共政策传统”。19世纪以来公共政策在城市规划学界和地方决策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公共政策的源头就是以关注大众健康而成立的公共卫生领域。


温哥华不过是借着加拿大国民对自然、对健康的痴迷,悄悄的松懈了人们对自家小院绿荫的顽固守护,从传统意义上的守护森林、守护自家房产,逐渐转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逐。


这何尝不是对我们当今中国的启示。




想了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