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文 布拉格向北
图 30x40 Design Workshop
没有人能告诉你 你是谁或者你是什么
你就是你
2018年的美国建筑与设计电影节,上映了一部短片A Choice to Make,讲Eric Reinholdt的创业经历。Eric是美国缅因州的一名建筑师,同时他还是电影制作人和油管博主。
两年前我开始追他的油管教学视频,还买了他的书,上过他的设计企业家课程。我喜欢Eric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极具创造性的生活美学。“为创造为生”是很多人的追求。Eric不仅身体力行,还获得了成功。
(以下文字根据短片改编)01职场岔道口作出选择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动手造玩具。别家小孩玩乐高,我买来《木工大全》和《机械百科》,放学回家就在车库里鼓弄各种玩意儿。如今,我看到八岁的儿子在家里剪硬纸板、用胶水粘出各种造型,就会想起自己在他这个年纪时做的微缩版太空基地。
我工作时,他也会在旁边看。有一件事能让我和儿子都感觉来劲,那就是在头脑里想象一座房子,然后做模型,反复揣摩工艺材料、细节,直到确信这幢房子能被造出来。建筑世界很美妙,有大师理论、文化历史,还有技术结构、工法细节……它让我的生命饱满,也让我的世界变得辽阔。
对我来说,作一名建筑师就意味着创造,要能造出东西来!
在建筑学院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创造灵感,然而毕业后的建筑实习却摧毁了我的信心。当时我在一家大公司实习。画图,没完没了的画图!第一年上班每天12小时无聊重复,做的事情跟创意完全不搭边。在拿到建筑师执照的一刻,我下定决心:绝不能再这样下去,我必须作出改变!
后来我去了家小公司,主要接私人住宅项目。客户里有不少律师、医生、教授、作家,他们愿意请职业建筑师来为他们设计度假别墅,或是为退休生活准备的海景房。
尽管比原先在大公司上班有更多自主权,我却不得不经常开三四个小时的车去看场地,出差也是家常便饭。头一年我的航空里程就积累到金卡会员,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常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人聚少离多,夫妻关系也变得紧张。
有一次,在去见客户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什么时候我的工作重心才能转到创造这件事上来呢?
这个问题刺激到了我。
刚好当时小公司生意不景气,承担6个建筑师的工资有些吃力,经协商,团队决定不辞退任何人,而是每人每周多放一天假,你可以用这时间接个人项目,或者做你想做的其他事。
四天工作制让我有机会尝试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比如学摄影、开博客。我一直有做思维笔记的习惯,刚开始笔记是写给自己看,后来我把工作过程录成视频传到网上,居然几个月就有十几万粉丝。
看大家的留言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不满目前的状态,想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活有所改变,我尽己所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身为建筑师,你有两种收入:
第一种,是一对一地服务客户,投入时间才能获得收益。我给客户设计住宅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是制造产品给很多人使用,一旦形成产品,就用不着花太多时间创收。我把设计过程分享在油管上,写书拿版税、广告授权、网上授课,都属于产品收益。
服务客户总是有限制的;然而把产品做好卖出去,只要模式对了,被动收入就如同滚雪球。
02把创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五年前我送了份大礼给自己:在自家地盘上造了个小房子,我叫它30X40,这是传统英格兰农场粮仓的尺寸。
这间工作室是我创作的修罗场,置身其中,不仅造房子,我还做木工、玩摄影,拍摄剪辑视频,录制博客。我儿子和他的乐队伙伴周末在这里排练、录音。
我经常邀请新客户来我的工作室。他们看到实物的那一刻,无论是建筑材料小样、还是构造细节,沟通都变得无比通畅。
03理想的生活就藏在平凡每一天
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说过:你怎样度过一天,就怎样度过你的一生。
此言不虚。每天我从家门口出发,走17步就到达工作室。我每天工作的核心是创造。早上的时间,我用来录音、制图、手绘、写视频文稿。不处理电子邮件,也不跟客户会面。
接下来的一两个钟头,我会离开工作室,到户外散步或骑行。对我来说,锻炼绝不妥协,它已成为仪式,跟画图、做模型同样重要,保证我思路畅通、能够全然投入创作。
离开工作室的这段时间是思想的孵化器。每当我在山林河谷之间神游时,总有灵光闪现,各种奇思妙想就在我额头出汗的时候跟着冒出来。
散步是午后时光的序幕。这之后的时间,我用来作项目管理,整理文字,打电话、回复邮件、管理日程。5年来的每一天,日日如此。
让创作优先于管理,是我有意为之。
工作室就像个容器,让我不断成长,每天我到工作室总有不同感受。创造还让我快乐。
所以,创造于我,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生活,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而是我自己选择做的无数件小事组成的。
04Eric给我的启示
他的成功也恰恰证明,即便始于免费分享,好东西的创作者也不会一无所获。这对你我有什么启发?
如果你感觉客户小气,可以多问自己一句:“我提供的服务、产品足够好吗?”足够好意味着:不可替代+客户需要。
实际上,当你带来的感受足够独特,又是对方最需要的,客户就会愿意为你的服务买单。想一想网红是怎样赚到钱的。他们在镜头前的所有动作都是“心理镜像”,“镜中人”让普通人想象无法企及的理想自我。能做到这一点多不容易!所以很多人心甘情愿为此掏钱。所以你一定要多问问自己:要怎样做,我的服务才足够好?注意:这个“足够好”不能以高成本为条件。世界不能容忍一个高成本的新公司存在。
想想你能教别人些什么,把分享变现。几年前,恩师给我撂下一句话:仅仅当个学生还不够格,直到你能教我点什么才算出师。这话我谨记在心,不敢懈怠。
对于职场人来说,“学”不是重点,你得达到能“教”别人的程度。这话听上去功利,不过我倒觉得,一个人有能力自我迭代,同时还能用拉高的智识创造财富,简直不要太爽!
Eric的书“建筑师+企业家”和他的YouTube视频,可以看作是教育类产品,做对了,就是王牌产品。他是如何用它创造出财富的?我总结了一下,做法分三步:
STEP 1: 留意网上建筑同行们最关注哪些问题,围绕关注度最高的话题,结合心得笔记录成视频,发布在YouTube上。从粉丝留言中获得反馈,整理下期话题;
STEP 2: 把自己的创业经验集结成电子书 “建筑师+企业家”系列。成为作者的他,又能在个人网站、YouTube视频、采访和演讲中,反复调用书中的内容,形成回路,扩大圈粉;
STEP 3: 从免费视频、到几十块钱的书、再进一步衍生出几百美元的图纸菜单、上千元的workshop。有不同等级的菜单推送给客户。身为Eric的粉丝,你总有花钱的机会,甚至不花钱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哎,我就是这样入坑的。
斜杠有门道,创业需谨慎。从Eric的经历看,他的主业相当扎实:他拿下注册建筑师,有长达17年公司稳步晋升的经验,还懂得高端住宅客户的心理,对业内行情掌握得一清二楚。
斜杠绝非另起炉灶,而是在主干上发展起来的。斜杠涨势越来越猛,有卖书和代理广告的大笔收入落袋,他亲眼见到这是一条可靠的生财之道,才逐步压缩接项目的比例。
所以说Eric创业十分谨慎,属于典型的精益创业(Lean startup),跟近10年来很多新创公司的发展如出一辙。精益创业的要点在于:要让产品能快速更新迭代,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采取“验证式学习”,开发最简可行产品。
Eric提醒想创业的年轻人,如果你想要做产品,一定要避开“贷款、借钱探路”的坑,在你目前的领域,你能想到的“最简可行产品”是什么?
短片里提到两种赚钱模式:第一种是一对一服务,用时间换钱;第二种是用心打磨产品,做出来卖给多个用户。两条路都有光明前程,我说给你听听。
像房地产、建筑、制造、门店销售这些传统行业,都是面向客户接项目,每个项目都是订制服务。如果你就在这些行业里继续在公司上班,记住:职业程度和时间单价成正比。为此,你要把工作年限转化为被市场认可的经验,也就是“高职业度”。职业程度高,意味着你提供的服务精准可靠。达到一定高度的你,还应该多想想怎样才能找到愿出高价购买你服务的客户。
反之,如果你选择后者,但目前时机未到,那就要想办法抽时间打磨你的“产品”。这里面有个“思维门槛”你必须得能挺住:
你一天只有24个小时,对于上班族来说,虽然有公司为你的8小时工作时间付费,但你要学会给自己的24小时算出个单价来,不存在便宜的时间段一说。身价,不是只有上班时间才有。
这样思考的结果是,对于并不把烹饪当成享受的人,可以考虑把做菜的任务交给专业人员。
好吧,你算出来了你一小时值多少钱没有?知道为什么我看不起电视了吧……不是“小瞧”、“看不起”,是“太贵了”所以“看不起”。娱乐对很多人都很重要,投入在跟自己时间价值相当的事情上才不亏。
总嚷嚷自己没时间的人,快醒醒吧!这里一小时,那里一小时,标记你生命的质量。如果你确实感觉自己莫名地浪费了好多时间,审视一下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你还上班,创造产品的时间从哪里来?真要不吃不睡吗?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
8小时用来睡觉休息,8小时上班;剩下的8小时里有4个小时属于个人时间用来吃饭、锻炼,还有4小时就是你创造产品的时间。
我知道你已经懂了。有没有这4小时,就看你的了!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