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四支柺的日子
8年前随手拍下的几个小视频,拼凑起一个真实的个人纪录片。今天看起来尤为珍贵
2012年,已经61岁的我还行走在旅游采访路上。12月的一天,我正在南京拍摄,突然接到妻子电话,她不慎摔倒,股骨颈骨折,住进医院。
马上收行李,买机票,匆匆打道回府。
女儿也从深圳赶回,她在医院陪护多日后,返回深圳,有点不放心地把接力棒交给我,一再叮嘱了几件必做事项。我一一铭记在心。
病友的孩子很可爱,给她拍了不少照片
隔壁床的老婆婆骨折,老公天天来陪,感动之余,拍了几张照片送给他们
另一间病室的老人家过生日,也赶去拍照
接下来,我每天按时去医院送饭,也陪妻子聊天。她是我的摄影老师,80年代初,婚后不久,我就靠着近水楼台,认真跟她学习摄影。后来,这个技能改变了我的人生,得以中年改行,做了20年旅游记者。
在医院,我也不忘这项技能,热衷帮其他病人拍照,再把照片送给他们,成了一位颇受欢迎的老同志。
妻子14天后拆线,医生宣布可以下床了。我赶紧买了一对柺杖,还试用了一番,在走廊里拄柺疾走如飞。护工小徐赶紧劝我:“黄老师,不要这样,不吉利的。”没想到,这句话后来不幸被应验。
把我送上火车的陌生人
出院后,妻子在家里拄着双柺慢慢行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我请的假也快到期,临走前,和几个摄影发烧友去了一趟犍为,去散散心,顺道拍摄保留至今的小火车。
都说祸不单行,我也紧步妻子之后尘,摔断了腿。
意外是在黎明时分发生的,天还没亮,我去追赶缓缓开出的小火车,被地面一个突然隆起的坡坎绊倒,狠狠摔在水泥地上。疼得根本站不起来,当时就觉得糟了,肯定是骨折。
同行的人扶我站起来,一个好心的当地人又搬来一张椅子。我打电话给妻子,向她汇报这一意外。连我自己都觉得此次意外过于奇葩,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起来。
妻子更不信了,一直催我,有啥事快说,不要再开玩笑。
椅子也是别人送来的
总算回到成都,先去医院照了片子,髌骨粉碎性骨折,碎成八块,回到家,被搀扶进屋,就像犯了大错误的小孩子,怯生生来到妻子面前,她彻底惊呆,被眼前这个只顾自己贪玩没事找事的老公气得无语。
接下来,她又给不久前认识的骨科医生打电话求助。但我不想动手术,死活不去医院,终于,以前的老同事杨女士帮我联系到祖传中医骨科杜老医师,他的爷爷曾经给周总理看过手臂。
第二天一早,杜医生带着助手小董登门,看了看,先轻轻拿捏几下,然后敷药、上夹板固定,给了些口服药,接下来,他来过两次,以后就由小董每天来换药。
杜医生的母亲和爷爷都是中医骨科界的名人
从这以后,开始了一段艰难日子。
妻子拄着双柺做饭,又用绳子拉着临时送餐车送饭,就是个拆了靠背的电脑椅,轮子太随性,经常撞墙。
早上洗漱也困难,妻子只能把装了水的漱口杯揣在羽绒服口袋里,用头顶着湿毛巾,拄着柺走在我床前,像足球运动员顶头球一样把毛巾传给我。我伸出双手捧住,擦完脸再放回她头上。
不能下床的日子太难捱,消磨时间的最大内容就是坐在床上打电脑,写一本有关麻风的书,这几年去过一些麻风村做志愿者,也记录了很多感人故事,正好用这段时间写下来。想不到,见证了那么多麻风群体的苦难,今天,苦难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几个月后,和翠屏姑娘一起完成了《最后的孤岛》一书的编辑、筹款和印刷。
这株盆景现在还在,叶子早已数不清了
写累了,就发呆,或是逗小狗玩。它跳到床边的椅子上,用自学的作揖动作讨要吃的,让人暂时忘记烦恼。
朋友老龙送了一株只有7片叶子的盆景,平时完全不热爱养花的我,竟然常常盯着它看,认真观察并清点每一匹新增的叶子,为它一天天长大而欣喜,数到30多匹以后就数不清了。
视野之内还有窗外一株桃树,它也用枝叶的缓慢变化提醒我时间没有凝固,从发出嫩芽、开花、吸引人拍照,到桃花凋谢、枝繁叶茂。平生第一次这么真切地从一棵树感受到季节交替的细节。
冬去春来,终于有一天,我试着站起来,拄着双柺走出房门,在走廊和妻子意外见面,四柺相逢,她吃了一惊。我脱口而出:“敖包相会”。两人都笑了。
想起来也有点怪,同样的事情,放在我身上就会变得滑稽。比如,妻子受伤后,女儿第一时间返回,见到母亲便抱头痛哭。担心女儿伤心,我没有把受伤消息告诉她。春节前,她回成都探亲,不见我去机场接,到家又不见我开门,女儿奇怪地问:“老爸怎么啦?” 走进房间,见到卧床的老爸她非但没有哭,反而忍不住大笑。
朋友们来探望,也纷纷扔下同情心,带着惊喜和我们一家两人四柺合影,都笑言,这样的事情太罕见。
我选择的保守疗法免除了手术,但康复却极为艰难。卧床两个月的腿像根棍子无法弯曲,康复开始后,妻子也迅速变脸,俨然一位严厉教官。每天数次,毫不留情地把我揪起来,强迫我压腿,还坐在椅子上用她的柺压我的腿,疼得老夫龇牙咧嘴汗流浃背,幸亏我当过三年知青,有了插队那层苦垫底。
为了激励自己,我自制了各种角度的尺子,制定了间隔5度的一个个小里程碑,其实,每减小一度两度都要付出极大努力。90度是个大坎,好多天都过不去,只好去医院康复科求助。试过几次,但效果甚微。医生看我太痛苦,也劝我放弃,以后再去办个残疾证。
我不甘心,一旦进入残疾行列,不能自驾,也无法旅游,我深爱的小木屋、草原、白桦林都去不成,大量美好事物将离我远去,唯有继续坚持下去。
在李教官严格逼迫下,经受了一次次挣扎,总算迈过90度的瓶颈,之后,康复进程骤然加快,尺子不停更换,很快接近正常水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走路训练。
康复过程中,我意外看到一则消息:小狗摔断了腿,主人把它放进水里游泳,小狗很快痊愈。受到启发,我每天也拄着拐去楼下游泳,竟然也很快奏效,提升了走路质量。
苦难的日子终于熬到头,2013年下半年,我的腿伤痊愈,但不敢登山,不适宜继续旅游采访,次年退休,然后住进麻风村,开始了麻风博物馆建设,连续几年,自驾十万公里,跑了160个麻风村。再后来又来到中俄边境的恩和小木屋,把日子过成了诗。
八年过去,但这段相濡以沫的日子至今难忘。 (写于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