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岁消防员病倒,拒绝躺病床,竟因“战斗服太脏”…网友:命令你躺下!

《新闻法治在线》每天18:50播出

(请滑动观看)

1月22日天气:

哈尔滨 多云 -17/-03℃;

加格达奇 多云 -24/-10℃;

佳木斯 阵雪 -20/-08℃;

黑河 阵雪转阴 -20/-13℃;

齐齐哈尔 多云转晴 -18/-08℃;

绥化 多云 -19/-08℃;

大庆 多云转晴 -15/-05℃;

伊春 小雪转多云 -24/-12℃;

鹤岗 阵雪 -19/-10℃;

鸡西 小雪 -15/-06℃;

牡丹江 多云转阵雪 -16/-04℃;

双鸭山 小雪转中雪 -17/-08℃;

七台河 多云转阵雪 -18/-09℃;

绥芬河 多云 -15/-06℃

  还记得,在一个炮兵营训练场的后方,有一面墙,上面写着:“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时,热泪盈眶。至今仍是。


  付国臣,新疆阿克苏地区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政治指导员;


  杨爱杰,今年20岁,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一名消防员。


  1月12日凌晨12时,杨爱杰所在特勤中队接到调度命令,前往增援一起库房火灾。


  “灭火现场全是水,衣服被打湿在所难免,但就算结冰我们也感觉不到冷,因为现场紧张的气氛让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和杨爱杰一起参加灭火的战友陈帅说,当增援结束后,他们又接连出了两个火灾现场,时间就持续到12日15时许。



  当最后一个灭火救援即将结束时,神经猛地松懈下来的杨爱杰开始哆嗦着喊冷,现场可以看到他脸颊绯红,嘴唇绛紫,没等登车就瘫倒在消防车跟前。


  付国臣在接到杨爱杰发烧生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杨爱杰身上没带钱,需要钱怎么办。于是,第一时间微信联系了正在输液的杨爱杰。


  “我当时问他有钱看病没,他就给我发了张已经打上吊瓶的图片,我看到图片上有个病床是空着的。


  “头晕难受怎么不在病床躺一会?”


  “我的战斗服太脏了。”


  付国臣说,他当时回复杨爱杰“好孩子”三个字时,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了。


  付国臣说,1月4日杨爱杰就感冒生病了,但由于人员紧缺等因素,连续一个星期感冒发烧的杨爱杰为了不影响工作,只是吃点感冒药,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希望这两天没有火灾,如果还得去灭火救援,这样折腾几天还真难痊愈。”陈帅说到。


  杨爱杰在网络获得关注是一个意外。他是人民的消防员,他的使命是护好人民周全。他会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他而言,生活并无两样。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这件事情之外,还想多说一点


  最近很多先生的逝去上了热搜。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好像经常是以这样悲痛的消息认识这些人。而这些人,还刚好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穷尽一生艰苦卓绝的奉献,为祖国和人民写下安稳的注脚。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接着呼吸机,也要在电脑前工作。


瞒着妻子,给孩子打了试验的疫苗


  有位科学家,叫顾方舟。


  但谈起自己的成就,他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印象里,那是小时候最好吃的糖。只是当时太小的我们,还不知道它的作用是预防小儿麻痹,更不知道是谁把药做得这么美味。


  直到几十年后终于认识了“糖丸爷爷”,却是在他溘然长逝的消息里。


  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江苏省大面积爆发。那时的小儿麻痹比现在的癌症还吓人,症状很不明显,一旦暴发就无法治愈。


  刚回国不久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了对小儿麻痹的专项研究,也开启了他一生的事业。


  确定了“活疫苗”的方案后,顾方舟担任起研究组长,和死神争分夺秒地赛跑。


  疫苗的第一期,需要在人体身上检验效果。


  顾方舟冒着瘫痪的风险,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胆战心惊的一周过去,他安然无恙。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顾方舟皱紧了眉:“成年人本身就有免疫力,可这药是给孩子吃的呀……”


  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瞒着妻子,给儿子喂下了疫苗。


图片来源@CCTV13


  在未知的风险下,许多研究员被顾方舟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他们纷纷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试验。


  煎熬的一个月过去,孩子们情况良好,预示着第一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后来又经过了反复探索,糖丸疫苗终于送到了千家万户。


  从无药可医,到消灭小儿麻痹症,整整44年,顾方舟鞠躬尽瘁。


  他生前说:“我们觉得很满足,你可以跟老百姓说:我尽力了,你们的孩子再也不得这个病了。“


  他还不忘嘱托免疫工作者:“一定要看好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顾方舟代表的是一届精神首富,眼里没有利益纷争,只有苍生。


当你遇到困难时

可以在成良面馆免费吃面


  往年从入冬开始,杭州有一家面馆总会被环卫工占满。


  2013年,面馆刚开业,老板张成良就在门口贴了一句话:当您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成良面馆免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很多环卫工人吃过一次,就不好意思再来了。张成良还会专门打电话去请:“大姐,我刚做好的卤蛋,你来尝尝味道嘛。”


  有人说张成良是哗众取宠,炒作,殊不知,他这口号一喊,就是5年。


  光是2018年初,他就免费送出去5万多碗面,最多时候,一天就送出了359碗爱心面。


  他说自己人微力薄,能做点好事帮到一部分人,就很满足了。“只要我在,这家面馆就会一直一直开下去。”这句话还萦绕在很多人耳边,然而张成良却失言了。


  2018年12月19日,年仅57岁的他,因病去世。



  那天,很多来为他送行的环卫工都哭了:“太可惜了,他是个特别好特别好的人……他应该活到100岁。”


  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张成良就是这种人。


  30岁之前他玩命打拼,有了自己的事业;30岁之后他放慢脚步,开始陪伴自己的家人。


  2013年,他签了“生死状”,自费去战争、瘟疫四起的索马里当中国志愿者,为那里的灾民带去了很多药品和奶粉。


  安全回国后,他每年都会去偏远的山区两次,夏天送书包、书本,冬天送棉被、冬装。


  孩子们给他写了好多信,都盼着他来,每次都会让他多留两天。


图片来源@成良看世界


  他开的面馆墙上,曾经挂着数不清的荣誉,如今封存成了永远的记忆。


  他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点。


  像张成良这样的好人,绝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去年11月,又一个巨星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在他的学生时代,在绵延的炮火里,他跟着学校搬了7次家。硝烟中,他奋笔写下:“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1950年,程开甲拿着博士学位,放弃了高薪,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他一面教书,一面钻研,10年后,一封邮件打破了他宁静的生活。


  自此,“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成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机密”。


  那时候,程开甲只要醒着,脑子里全是核研究的数据。半夜他刚躺下,突然想到一个思路,立马就爬起来记录、验算、直到得出结论。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工作、生活在核试验基地,在西部大戈壁滩上隐姓埋名20多年。


  程开甲在坚守中,展现了为科学奉献的淡定与从容精神。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1964年,在所有人的屏息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有人问,条件那么艰苦,为什么还要发展核武器技术?程开甲回答:“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一个人没有骨气,就站不直;一个国家的脊梁不硬,就做不到真正的强大。


  我们不应该忘了,现世安稳,是谁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所谓烟火,就是终归火热;所谓人间,就是一起努力创造光明的时刻。”

来源: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国新闻社、末那大叔

向原创致敬,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责编:崔力文

统筹:杜贵波、宋毅君

监制:赵国辉

《新闻法治在线》热线:0451-82890000

更多热文

龙视新闻在线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喜欢就戳个好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