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狗年开工大吉,今天说说是虎还是犬这件事儿


大家好,狗年春节一上班,有木有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勤奋的小编一来到工位,就对boss说:老板,咱们Apollo无人车队刚刚跑上央视春晚,您看新闻报道都刷屏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再多赏几个鸡腿?


谁知道boss直接甩过来一篇稿子:你看看你看看,就是最近太火啦,有人说咱们画虎反类犬

 

在老板发飙之前,小编迅速“脉动”回来,研读了这篇“画虎还是画狗”的大作。


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光文末参考文献就有十来本,并旁征博引了博弈论、微观经济学等等宏论进行了看起来无可质疑的逻辑推演。


说实话,读完之后,小编就像被抓回学校上了一堂超长的思想理论公共课,被掏空的身体感觉充实无比



但是,如果坐而论道、理论堆砌能推导出汽车产业的未来,并给出非此不可的唯一方案,就不会有这两天刷屏的“汽车疯子”李书福们了,我们还张扬勇敢创新、拼搏实干的企业家精神做什么?!



掉书袋式的行文,汪洋恣肆的旁征博引,是知识精英标榜自己不同于普通麻瓜世界的常见方式。甚至夸赞Waymo的部分占据1.6万字文章的多半,小编都想给其原文改个标题,作者何不叫《论Waymo软硬一体造车理念的伟光正,顺怼百度Apollo没戏》。


小编不得不说,正是作者组合起来的万字宏文,暴露了许多经不起推敲的逻辑硬伤,有很多对Apollo开放平台的指摘,更是有点莫名其妙。

 

之所以如此,可能源于作者对Apollo的雾里看花,不甚了了。

 

下面小编就简单提出几点与作者商榷。


 1、谷歌(Waymo)不做,

所以自动驾驶Android模式不行?


作者指出,谷歌是Android系统的始作俑者,最有资格做自动驾驶的安卓,但是谷歌没有做,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Page和Brin早就知道自动驾驶领域照搬Android那套行不通的,即使做了也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作者得出如此鲜明观点的依据是,“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同时犯错误的概率几乎没有。”


看得出,作者非常崇拜Page和Brin,把他们看做不会犯错的大神,这本来没啥问题,但不该转过脸就直接下结论“李彦宏和陆奇没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简单粗暴的成见,已经丧失了学者公正客观的立场,就像喜欢吴亦凡的粉丝,在夸自己的爱豆时,非要踩一脚鹿晗,这在粉丝圈里也是不太厚道的行为


作者在为谷歌两位大神摇旗呐喊的时候可能忽略了,谷歌在早期分别和GM和Ford谈过,后期包括和本田也谈过,希望授权技术给他们,然而彼此间的沟通并不愉快。

 

一种商业模式,行还是不行,取决于是否有需求,有回报。彼时,美国汽车市场只有3家汽车巨头,谷歌在那边没有找到市场可以理解。此外,时机也不对。在iPhone手机没有大卖之前,安卓系统始终找不到合作伙伴,因为诺基亚们没有危机感。


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有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且在时机上现在正处于自动驾驶量产前夜。


在中国这样的市场机会下,开放VS封闭,相当于是任何一家独立公司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较量,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创新,让我们有机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行业优势,以开放的策略,带动中国汽车工业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技术差距,甚至实现赶超


2、自动驾驶的本质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终极形态”? 


安全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是终极使命,这是作者的一万多字长文的立论基础,是文章的起势。但遗憾的是,文章从这里就“起”偏了。众所周知,安全只是自动驾驶的基本属性,自动驾驶的本质还是“驾驶”,安全不是目标,是保障。


人类发明汽车和驾驶,是为了解决出行问题,发明自动驾驶系统,是希望在出行过程中解放司机当然,机器人司机未来会更安全,因为TA不会酒驾,不会疲劳驾驶,精准的判断也使得TA比人类犯错的概率低很多


3、“软硬一体化”=安全?


即使小编硬着头皮理解了自动驾驶安全的本质,但当作者马上接着说,Waymo软硬一体是为了保证安全,小编就又彻底懵圈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错过了什么?……凭什么说软硬一体就能保证安全呢?


人的求知欲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不可抑制。小编努力地在字里行间找作者的逻辑,发现观点是“软硬一体比较可控”,举的例子是iPhone比Android的手机体验好。But,体验和安全好像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作者还举例谷歌是如此高度纵向一体化,试图论证“软硬一体化”对安全有莫大的关系,并推论Waymo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是最好的。


但事实上,所谓的软硬一体化,也不可能是Waymo一家从芯片到软件到刹车片到发动机都自己做,仍然离不开芯片、激光雷达以及更多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参与。

 

作者如此推崇“软硬一体”,但小编忍不住想提醒他“百度一下”就会发现,李彦宏是在业内最早提出AI产业化必须“软硬结合”的企业家之一。

 

而搭建Apollo开放平台,汇聚从OEM,到Tier1、Tier2等等全产业链条的合作伙伴,一起融合创新,构筑从硬件工程研发到数据和算法共享的创新飞轮,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软硬一体”啊

 

难道非要自己上下游全部垄断,吃掉硬件软件所有环节的甘蔗,给别人渣都不剩,才叫“软硬一体”?

 

更让人不明所以的是,作者举例:2010年谷歌正是通过推出的Nexus One手机,来了解手机设计和制造的整个流程,从而优化安卓系统的。

 

那么,这款被作者寄予厚望的“名机”,真实身份到底是啥呢?


根据官方介绍,Nexus One手机是由HTC设计并代工生产。谷歌发言人称:“发布这款手机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Google想了解手机设计和制造的整个流程所以造了Nexus One这款贴牌产品,逻辑上是不是有些说不通啊?

 

Nexus:我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这么牛逼


实际上,要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除了“软硬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算法的准确性,有足够多的真实数据,进行大量的真实道路测试、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等等很多方面。因此需要在每个领域足够专注,不断深耕才能更好地保障安全性。

 

因此,每个公司都应当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最擅长的领域去做,而把相对不那么擅长的领域交给合作伙伴,通过紧密配合去实现真正的“软硬结合”。


不过,虽然不是软硬一体才安全,但作者既然如此关心安全,我们废话不多说,上一些干货给大家科普下Apollo的安全模块。


从百度自动驾驶成立开始,在组建的团队中即包括了决策规划、安全、数据、仿真等专门的团队在百度自动驾驶中,功能安全被定义成为自动驾驶的基础工作,从系统的可靠性、乘客的决策权、行驶区域权、软硬件冗余能力等关乎于乘客安全的方方面面


负责Apollo安全的工程师告诉小编,如果打个比方,Apollo的安全工作就像一个“透明厨房”一般,开放使得每个链条上的参与者都可以对Apollo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清晰可见。 还可以剧透一下的是,Apollo正在与全球顶尖的安全团队和安全检测机构进行合作,夯实Apollo的安全能力。


 4、自动驾驶企业上传假数据祸害竞品?

 

除了极力推荐“软硬一体化”模式,稿子内文还diss了国内车厂的诚信值,说他们给Apollo的都是假数据。

Apollo平台采取的是公平数据原则(Fair Data Policy),即贡献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合作伙伴得到的数据一定是比自己共享的要多。如果各成员真的与Apollo存在所谓的利益冲突,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不加入,不参与。

 

Apollo平台核心有意义的数据是:感知器件收集的外部环境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驾驶行为数据


如果平台参与者如作者猜测的要做假数据,就需要专门编程干掉某个传感器的数据。


但是决策系统不知道你这个车有几个传感器吗?不知道你的整个感知和执行过程吗?简单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挖空心思的数据造假,是多么不可思议。


特别是,Apollo的生态合作伙伴不乏北汽、一汽、奇瑞、金龙客车、博世、大陆等全球知名企业,他们完全没有造假动机。


为了平复作者的担心,小编在这里不得不郑重声明下,截至目前,Apollo未发现任何合作伙伴上传过假数据

 


另外,小编还要提前剧透一下,2018年,Apollo即将发布超大数据集,旨在提供大规模的开放数据集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自动驾驶研究人员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


请小伙伴们拭目以待吧!


 5、Android联盟的本质,

据说是无利益冲突的公司们在一起愉快地赚钱?


实说,小编看到这里有一点点方,稿子里得出结论运用到的理论是 “纳什均衡”,它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非合作博弈均衡”。



拿一个书面的理论来简单推断Apollo合作伙伴之间会互相欺骗,照这个逻辑,世上还有能谈成的生意吗?这不是博弈论,这是厚黑学

 

如果从伟大的纳什均衡可以得出结论,自动驾驶的“安卓”模式必挂!那为什么这个牛叉的理论在手机安卓生态就失灵了呢?

 

作者把手机安卓联盟做了一个区分,认为各家完美地各安其位,没有利益冲突。但作者似乎忘记了,展讯、华为、MTK、三星、小米等等,这些支持安卓系统的芯片企业之间难道没有竞争关系?还是说,小米、OPPO、华为、三星等等手机厂商间没有利益冲突? 


实际上,兰德智库测算,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要100辆汽车7X24小时不间断地测试225年,可想而知要实现自动驾驶的背后需要多么庞大的数据量,仅凭一己之力甚至需要花费几百年的时间。因此与合作伙伴共建大数据生态是一个高效、科学的形式。



所以,从整体大方向上来看,Apollo成员间非但不存在利益冲突,反而是利益共生的关系。


另外,稿子里还提到一点,百度Apollo的区域性仍比较明显。在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中国市场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车企、技术企业都在中国谋求最大的发展。同时,Apollo也拥有福特、戴姆勒、博世、大陆、TomTom等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伙伴。我们坚信,开放打败封闭,才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这几日,刚入股戴姆勒的李书福说,“要抓住全球汽车变革的历史机遇,必须要协同发展,共同占领技术制高点,寻找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小编想说,英雄所见,其道不孤啊。


除此,作者在文章中屡次把谷歌的街景地图数据等同为Waymo的高精地图能力,这种常识性错误,小编在此实在不想浪费口舌了。


絮絮叨叨聊了这么多,小编其实最想说的还是,百度自2013年起就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于2017年7月正式发布了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与雄安新区达成合作、搭载Apollo 2.0的百度无人车在硅谷开跑……正在创下自动驾驶界的“中国速度”

 

戳下方视频,一起感受下2018年1月初,在美国硅谷森尼维尔进行路测的搭载Apollo 2.0的百度L4级无人车,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下,不分昼夜地跑起来到底有多炫酷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57285rt4&width=500&height=375&auto=0

转弯、变道、识别信号灯、自动跟车、车辆避让等动作,车辆都能妥妥地自动完成)

 

而且,这套感应系统的测试精度不仅能够帮助车辆看清路上的行人,小猫小狗也完全木有问题。


一路走来,初心未变百度一直致力于搭建持续创新的开放生态,降低无人驾驶研发的门槛,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有不同的声音也再正常不过,许多议题也等待行业来共同探讨。

不可否认,美国在自动驾驶技术储备上的厚度仍然领先于中国,但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简单否定中国汽车产业界多年来的努力


普通网友仰望马斯克的太空飞车,可以自嘲“中国应该发射一个收费站上去”,但一位以学者自居的专业人士却不该如此妄自菲薄。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以前,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中国产业,希望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今天,当开放进入新阶段,我们开始开创“一带一路”这样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时,以Apollo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为何不能通过自主创新,融合创新,对外提供一种面向未来的“中国方案”呢?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所说,如果没有Apollo,很多致力于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得花费很多年及很大成本。以作者的观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市场,难道我们只能坐等外国技术公司来拯救,眼睁睁错过无人驾驶的时代才是最心安理得的正确道路?


我们好不容易花了三十多年时间,才在世界汽车工业中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难道又要在无人驾驶的技术革命中重回积贫积弱的旧时代?


小编想说,在奔向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上,包括Apollo在内的主要市场参与者都尚在不断探索、迭代和精进的过程中,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必由之路,未来获得成功的道路也或许不止一条


Apollo选择开放战略,既不忽视安全、也不妨碍合作共赢,反而是符合以中国市场为根基又放眼世界的战略方向,也符合人工智能“以算法算力为引擎、以数据为燃料”的技术特点。


我们只用了10个月时间,实现了从技术构想到开放简单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能力的巨大飞跃,我们和Apollo的伙伴们都干劲满满、信心十足,准备在2018年迎接第一批量产L4自动驾驶汽车的诞生呢!


说了这么多,相信沈纪余老师对Apollo有了新的了解、新的信心吧。其实小编就是想问一句:Will you join us?


开放的Apollo欢迎每一位致力投身无人驾驶技术浪潮的热血青年和行业伙伴,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