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卖国党,也配评价袁老的一生?!
乌鸦校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举国悲痛,众生哀悼。
袁老之丰功伟绩,其实无须多言,甚至不少平时黑中国黑到飞起的外媒,也实在从袁隆平院士身上找不出什么黑点,也在发文纪念、赞美袁老为世界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但就这两天,微博和朋友圈却有些牛鬼蛇神跳得欢,纷纷化身“人间清醒”,开始讨论袁老是不是被“过誉”的问题了。
他们准备了各种说辞,有人说,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的总体量里占比没那么高,全国99%的超市买不到袁隆平的杂交稻产品。
还有人说,让人们吃饱饭的,不是靠自给自足,而是靠市场经济,只要有合理的制度,就算没有耕地也能解决粮食问题,欧美没有袁隆平,照样有饭吃。
而外网上用华语攻击袁隆平院士的妖魔鬼怪更是让人没眼看。
有媒体说,杂交水稻当时研究的人不少,没有袁隆平也会有别人,另外不是所有的杂交水稻技术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我们现在吃的水稻大多也不是他培育的,袁隆平的贡献,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大.....
更有“中国独立学者”,跳出来在外媒不遗余力地抹黑袁隆平和中国共产党,大谈民众歌颂袁隆平是中国的造神运动。
更有素质低下者,满口喷粪,公然使用肮脏字眼辱骂中国人民,素质低下和思想肮脏程度令人接连犯呕。
袁爷爷才去世几天啊,这位让路透、法新、日经都黑不出来的伟人,却被人用我们的语言集中攻击。这让乌鸦感到,确实应该发出点声音了。
1
有人说全国99%的超市买不到袁隆平的杂交稻产品,可见杂交水稻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可有可无。
要说明的是,我们普通人去超市里买米,买的确实大都不是杂交水稻,而是购买那些口感更好,味道比较香甜的大米。
所谓的杂交水稻,普通的消费者进商超粮油米店是买不到的,一般的粮店也不卖,因为用杂交水稻做出来的饭口感的确比较差,大家都不爱吃。
那既然如此,为啥还要种植杂交稻?
因为粮食,不仅是用于直接食用。
还记得经典的“中国人吃肉毁灭巴西雨林”吗?当中虽然到处是胡言乱语,但是有一点却是事实,那就是我们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都不是榨成豆浆送进中国人嘴里,而是主要进入食品工业系统,制成包括饲料在内的大豆制品。
大米也是如此。杂交米,虽然很少被中国人食用,但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二次加工等领域,我们经常吃的米粉、年糕、米饼很多都是杂交稻做的,因为杂交稻的价格比较低廉。
而正因为这些领域都用了口感相对差的杂交米,所以你才有好吃的大米吃。
如今我们的确不必再吃“不好吃”的杂交稻了,但在饥荒之年,这些杂交水稻就是老百姓的救命粮。
曾几何时,中国还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吃糠咽菜。为提高稻米产量,从1976年开始,国家大范围推广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水稻产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杂交水稻能适应盐碱地,抗逆性好,南方每年都可以种三季,并且每季的产量都要比普通水稻高15%~20%,正是因为杂交水稻的播种和普及,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才被彻底解决。
你没吃过杂交水稻,不代表你的祖辈和父辈都没吃过,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今天不一定有你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称得上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秘密武器。
在现今和平富裕年代,很多人感受不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超级杂交水稻”,目的就是在极端情况下,也要保证全国人民有饭吃。
就算受到粮食封锁,或者发生极端气候灾害,中国也可以凭自己的农业技术和现有耕地,养活全国人民。
中国人对于饥饿的记忆已很遥远,但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摆脱饥饿,现在真正把杂交水稻当做救命级别存在的,其实是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
杂交水稻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产量极高,袁隆平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使得杂交水稻比非洲和中东当地的品种最高增产300%之多。长期饱受饥饿之苦的非洲和中东人民,就因为杂交水稻大大改善了粮食危机。
因此,阿联酋迪拜将本地产的杂交水稻定为了“国礼”,马达加斯加甚至把杂交水稻的标识,印在了本国面额最大的纸币上。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在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时候说,正是由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和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其设立在马达加斯加马希齐非洲分中心的合作,马达加斯加的水稻种植者才得以将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到10吨。
所以可以说,现如今杂交水稻的使命,已从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问题,过渡到了中国人的“吃肉问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吃饱问题”。
杂交水稻的意义,不能靠有没有吃到今天的中国人嘴里来判断。
我们只需要知道,杂交水稻的发明,让数十亿人类免除了饥饿的痛苦;让曾经饱受饥荒折磨的中国人能不再为了一碗饭而担忧;让人类能够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养活最多的人,这就已然是杂交水稻最伟大的意义。
2
还有人说,让人们吃饱饭的,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袁隆平。
那么试问,市场经济要真这么牛逼,咋没让印度人民吃饱饭呢?
印度从1947年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但所谓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并没有让印度从国际市场给它的人民买到足够多的粮食,和早已吃饱饭的中国相比,印度至今还有数亿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的状态。
印度的农业条件其实远远好于中国,其拥有的耕地面积是中国的三倍,适合农耕的耕地总面积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作物普遍一年三熟,降水丰沛......
尽管印度掌握天时地利,但因为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200公斤左右,而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却达到了400公斤左右,足足是印度的2倍。
人口规模与我国相当,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总产量都只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所以印度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饥饿人口所在国并不令人惊讶。
超过2亿的印度人常年处于饥饿状态,印度5岁以下的儿童之中,约6成营养不良,5成身高体重不达标,72%的婴儿和52%的已婚妇女贫血。
印度人缺粮至此,然而“得益于”公知一口一个的市场经济,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常年做粮食出口生意,宁可卖粮挣W也不给穷人吃饱,只能说低人权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什么实行市场经济能吃饱饭?全球市场经济国家那些挣扎在温饱线的人们听了不得跟你拼命?政府不办人事,市场经济有个什么卵用……
就目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来看,一个国家如果在关乎生死存亡的领域都不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那么在关键时刻在大家都忙于自保的情况下,谁都救不了你,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证明。
去年3月,不少国家开始宣布粮食出口禁令,这让很多粮食生产国限制甚至停止了粮食出口,粮食不够的国家都傻眼了:伊拉克告急,需要进口上百万吨小麦和20多万吨的大米,印尼和菲律宾两国也宣布粮仓告急,称粮仓的储存量最多能维持三个月。
这样的焦虑情绪也传播到了国内,网上有声音号召大家囤米囤粮,但我们国家是怎么回应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让大家莫慌,告知大家“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给全国人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市场经济吗?不是,很简单,是因为我们有着充足的储备,这也是“手中有粮心不慌”真正意义上的诠释。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余粮相当充足。除了袁隆平爷爷的杂交稻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外,也是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还有从各方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
这一切的努力,被有些人简简单单一句“市场经济”就给抹杀了,那么请问,从孟德尔发现杂种优势之后的整整一百年,世界那么多的市场经济怎么没能搞出杂交稻?难不成是因为他们的人民不想吃饱?
在袁隆平没有攻克“三系育种”之前,全世界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水稻亩产到顶也就300斤,而袁老攻克杂交稻这一世界生物科技难题的时间,也不是在市场经济时期。
那些大放厥词把中国人的温饱归功于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市场经济的人,不仅连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没有,抹杀了袁老的毕生付出和贡献;更是想诱导中国粮食安全舆论,鼓吹“种不如买”,其心可诛。
3
还有人说,杂交水稻当时研究的人不少,没有袁隆平也会有别人,另外不是所有的杂交水稻技术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袁隆平的贡献根本没有那么大。
很值得玩味的是,纵观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我们崇敬的伟人,他们秉持着人民史观,从未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都是说这是属于“人民”的成就。
没错,历史由人民创造,杂交水稻技术就算没有袁隆平来攻克,也迟早会有人来攻克,就像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也总会有人发现;没有华盛顿,北美殖民地也总会独立。
但人民史观也从不排斥英雄,有没有想过,在“下一个袁隆平”攻克掉这个技术的几十年间,中国乃至全世界因粮食危机被饿死的这些人,他们的生命又要靠谁来拯救?
这并不是说,那些曾经被饥饿困扰的人,都是凭袁隆平一己之力拯救的。
正如很多杠精所说,第一株雄性不育野生水稻“野败”是李必湖发现的,应用面积最广的“珍汕97”不育系是颜龙安培育的,“汕优63”是谢华安培育的,那为什么袁隆平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底做了什么贡献?
以上所有这些育种工作者,都是人民英雄,都功不可没。袁老也说了:“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在杂交水稻方面,我是做了一些工作,但最终的成果,是广大科技人员和基层民众一起努力得来的,功劳不能只归功我一个人。”
我们的确不能把功劳归功于袁老一个人,但这不是否定袁隆平功绩的借口。其他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确应该加大力度宣传,而不是来讨论袁老是否过誉。
如果你去翻翻那些挑事者的言论,就会发现,他们平日从不热衷赞美中国杂交稻事业,也毫无兴趣宣传这些中国科学家,只不过是把他们当成了贬低袁隆平的“工具人”罢了……
至于袁老本人,我认为国家给再多的荣誉、人民给再多的爱戴都不为过,因为我国甚至国际上开展的所有杂交水稻育种工作,都是基于袁隆平的理论和实践而来的,袁隆平突破的,是这块研究的“0”。
李必湖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野生水稻“野败”不假,但前提是袁隆平打破了“水稻无杂交优势”这个国际共识,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病态之谜。
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功之前,世界上的五大经济作物除了水稻以外,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都实现了杂交高产。日本、美国之前也都搞过杂交水稻但都失败了,“水稻杂交无优势”是当时普遍的国际共识。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说白了就是雌雄同体,本身就可以自交,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水稻杂交难度很高,并且培育出来的种子没有优势。
但1961年袁隆平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水稻后,坚信水稻存在杂种优势。
1964年,在连续14天观察了14万多稻穗之后,袁隆平发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母稻),加上第二年的苦苦寻找一共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植株。
进行杂交实验后袁隆平发现,用这些雄性不孕株和其他水稻杂交繁育出来的后代,表现非常好,于是在1965年10月,袁隆平把初步研究结果整理撰写成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投稿到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杂志上。
在这篇论文中,袁隆平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
也正是从这篇论文开始,国家成立了由袁隆平牵头、李必湖和尹华奇组成的3人科研小组。然后就有了后来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发现了“野败”,为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
1973年袁隆平开创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也因获得了关键材料“野败”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里是想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一个集体成就,但袁隆平的贡献在于他提供了一种大家都能用的育种方法,这种育种方法是后续一切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
比如说谢华安院士的汕优63,因为解决了高抗稻瘟病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一直被国家和各地推崇,推广面积已超过了十亿亩,增产粮食高达700亿公斤以上。那么他为什么不是“杂交水稻之父”?
很简单,因为谢华安的汕优63也是基于袁隆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所取得的。
有人曾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从1976年开始,袁隆平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4亿亩左右,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未来谁来养活中国”,这可能是最有力的回答。
除了实现粮食自给,我国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走出去”,帮助世界各国走出粮食困境。
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出口”美国。现如今光是美国要支付给中国的转让费,每年就高达600万美金。
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袁隆平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同时为3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名技术人才。
这些专家回到本国后都成为当地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技术骨干。越南种植的杂交水稻比其全国平均水稻单产增产40%。菲律宾种植的杂交水稻更是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
连这些国家的国民尚且都懂得感恩袁老,国内外一些操持中文者,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不惜无中生有、巧立名目“硬黑”,真真是令人感到可笑又作呕。
袁老为人民谋稻粮,公知则为稻粮谋,嗟来之食的味道真就那么好吗?
还有些反华媒体说中国人民对袁隆平逝世的悼念,是一场造神运动......中国人民需要神吗?中国人民不需要神,因为千百年来我们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们如此热爱袁老,正因为中国人懂得“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道理,而袁老,是真正把这句话付诸于实践的中国英雄,是千千万万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活生生的中国人的代表。
这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知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你吃过吗?为什么说他养活了中国人
推特、微博等社交平台
乌鸦校尉的视频在B站上线啦!
小伙伴们有兴趣一定要去给我们捧捧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