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该死的粒子》

2017-01-19 克拉玛依教育


作者简介

尹传红,科普作家、科普图书阅读推广人,科学记者。现为《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吃的困惑》《樱桃树上的梦想》等12部书。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曾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内容简介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认为,理解世界是一种享受,没有被鼓励着去积极思考的人是不幸的。这本发掘经典科学著作理趣、展示科学阅读之美、具有广博科学视野的书评书话集,话题涉及不同领域近百部名著。纵横捭阖中,既有时空背景科学江湖的还原显现,又有思想观点精神情感的激情碰撞。理解和欣赏科学,爱上科学阅读,将从这里启程。



文摘

最是书香能致远


好书便是好伴侣,好书回味更悠长。

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由连环画图书开启的。印象最深的“小人书”是《东郭先生》和《看云识天气》,还有根据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改编的连环画。这或许就是我最初的文学与科学启蒙了。

此时此刻,当年奶奶给我讲解《东郭先生》时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她的神态,她的声音,她的话语,连同某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气场,都真真切切地留驻于我的脑海中。记得,就着这个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奶奶引申表达过一个意思:纵然时常有“好心不得好报”这样的事情发生,人还是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举。不过,像故事中的东郭先生那样向恶狼行善,未免也太过迂腐了。

童年当为人之一生永恒的记忆。奶奶是我的第一个人生导师,也是我的第一个“贵人”。在她膝下,在书香的氛围里,在她循循善诱的言传身教中,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美好,还有令我深切铭刻在心、终生不能忘怀的挚爱。

我11岁那年,奶奶走了。我的心头,从此有了永远永远的痛。我的世界、我的生活、甚至我的性格,也都变了样,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和无奈,还有无尽的哀伤和孤寂。然而,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奶奶始终未曾离去。在她撒手人寰37周年之际,我把自己十分看重的这部新著,特别题献给她,表达我深深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好书往往是一个人的精神向导,甚而成为照亮前程的人生坐标。

2011年夏,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来函称,为庆祝建社55周年,要在《科学时报》和《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杂志开设两个专栏,分别冠名为“我的科普情结”和“我的科普书房”。我受邀撰文跟该社“一起述说与科普的故事和对科普的挚爱”。

对科学普及出版社和《科学时报》,我亦怀有浓浓的、深深的感情。和我所供职的《科技日报》一样,它们既是滋润我成长的沃土,又都与我这部新著有着不解之缘。我小时候喜欢的引进版科普读物,大多出自科学普及出版社。特别是我读到的第一部阿西莫夫著作——胡树声翻译的《阿西莫夫论化学》,引导我走进科学世界并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那也是我真正热爱学习、学会思考,并对科学和写作产生兴趣的开端。

回望少年时代,每天我最惬意的时刻,就是在晚上做完功课后,随心所欲地翻一翻课外读物,再欣赏、整理一下邮集。常常是带着吸吮知识、开启心智后的快慰,美滋滋地进入梦乡。那会儿家中简陋书架上摆放的,一半是父母的工作用书,一半是我和妹妹的课外书,我的收藏以科普书居多。

大学时代,学校图书馆就是我的书房。功课念累了的时候,翻阅科普书成了我的消遣。正是在那个大“书房”里,我发现有份《科技日报》经常刊载阿西莫夫的科学随笔,译者林自新系这张报纸的总编辑。由此我对《科技日报》上起心来,并萌生了大学毕业后改行投奔此地的念想。同时,我开始结合专业学习进行科普创作,一年光景先后有76篇作品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科学画报》《中国食品报》等21家报刊登出。

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

1991年如愿加盟《科技日报》后,我业余读书、创作“积习”不改。1999年前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翁经义、卞毓麟、潘涛、王世平诸位领导,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范春萍老师,尝试着让我以“特约编辑”的身份,参与部分中高级科普图书译稿的审校与加工。这使我在业余天地里过上了一种特殊的“读书”生活。恰逢此时,《科学时报》“读书周刊”主编杨虚杰女士向我发出了撰写书评、书话的邀约,这又使我有了一种别样的“思考”方式。本书收录的一部分文章,即是在上述背景下写成的。

2012年秋,《中国科学报》(前身即《科学时报》)版面调整,“文化周刊”主编李芸女士约我开设“书里书外”专栏。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当年11月2目,首篇专栏文章《“春天”的觉醒——卡森与<寂静的春天>》刊出。“开栏的话”写道:“一本好书诞生的背后,往往很有‘故事’;同时,其影响所及,也贯穿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新栏目‘书里书外’,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些故事。”

2013年5月3日,已调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的虚杰,从“书里书外”专栏上看到《“DNA博士”的个人叙事——沃森与<双螺旋>》一文后,给我发来电邮,表示赞赏,并且提议适时把我写的书评、书话汇集,做成一本“有品位”的书:既能让读者对科学经典著作之内容背景有所了解,又能收获精彩的思想观点,借以增长见识、增进智慧。

在第20个“世界读书曰”到来之际,入列“全民科学阅读丛书”首批书目的本书即将付梓。特别感谢唐山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王绶珀、欧阳自远、张景中、刘嘉麒四位院士,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著名学者吴国盛教授,热枕为本书点评、推荐,予以鼓励。感谢虚杰竭力推动玉成此书,感谢责任编辑鞠强先生、张宇女士和创意装帧设计林海波先生的辛勤付出。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在阅读、思考和创作中挖掘科学的“理趣”。但愿本书真能成为“理趣阅读司南”,得到读者朋友的喜爱。


尹传红,2016年4月13日,于北京



编辑: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

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