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平凡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杨东莼、牧口常三郎的生活史》

2017-02-17 克拉玛依教育

作者简介

周洪宇主编的这本《平凡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杨东莼、牧口常三郎的生活史》,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两位近现代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杨东莼和一位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生涯,试图通过三个个案生活史让人们了解近现代中日教育家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地开拓前进,探索适应本国国情的教育之路。


内容简介

周洪宇,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


文摘

一、贫寒家庭出身的“小和尚”


在美丽的新安江支流练江上源丰乐河畔,昔日的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里,住着一户姓陶的人家。陶家门前对着景色宜人的屏风山。水秀山清,修竹茂林。远眺黄山,云蒸雾腾,奇峰怪岩,若隐若现。近处的秀美,远处的壮美,熔铸于一炉,构成一幅斑斓多彩的图景。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就出生在这户贫寒家庭。他原名陶文溶(浚),字世昌,有一姐一妹,姐名宝珠,幼殇。妹名美珠,又名文漠。

陶行知的父亲名长生,字位朝,号筱山,祖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辗转迁居安徽省歙县(旧称徽州)西乡黄潭源村。粗通文墨,为人厚道,原在休宁县万安镇经营亨达官酱园。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洋货倾销,农村的自给自足经济每况愈下,营业萧条,家境困难,只得将酱园出顶给曹氏亲戚,回故乡黄潭源村种田务农,卖柴卖菜。陶行知的母亲曹翠仂,除种田务农、操持家务外,还替人缝补浆洗作佣人。

陶行知小时乳名和尚,是因为姐姐幼年夭折,陶父鉴于人丁不旺,出于迷信观念和民间习俗,想让陶行知寄于沙门,荫佛长寿,故取乳名和尚。同时,也是因为他小时候头发因省事起见常常被母亲剃得光光的,村里人都叫他“小和尚”。陶家那把剃刀,用过三代,遂有“一把剃刀剃三代”之说。陶行知把母亲使过的剃刀视为最可纪念的传家宝。母亲逝世后,他曾作诗一首:“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

由于家境贫寒,陶行知自幼便饱经世故沧桑,深知农家疾苦。十一二岁时,他就成为家中的半个劳动力,每天随祖母一起绩麻,跟母亲一起种菜,随父亲一起砍柴、卖柴和卖菜。他平日接触的大多是贫民,一直生活在贫民社会环境中,对劳苦大众无比挚爱,对有钱有势者则极为鄙视,自幼便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救民的思想。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当时,歙县西干十寺有两个当家和尚勾结官府,鱼肉人民,利用宗教,作威作福,强奸妇女,并以宣扬佛教为名,沿西干山坡修建18座佛龛,强捐恶索,惹起众怒。陶行知激于义愤,与同学朱家治等人,把西干沿河的木雕菩萨全部摔人河里,并指责说:“佛心何在?”还告诫小和尚不要为虎作伥,应修善宁人,方是佛门本色。可见他自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这是他日后爱民、为民、救民的思想起点。



编辑: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

来源:网络



精彩回顾:


【读书】党员干部必读十本书,果断收藏啦!

【读书】《免疫》

【读书】《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读书】《没有围墙的学校》

【读书】《妈妈教的数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