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子征文】穷养富养不纠结,孩子独立最重要

2017-03-28 克拉玛依教育



穷养富养不纠结,孩子独立最重要

高级中学  孙延宾 


近日读到第八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室整理的十一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菜单“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你”。认真阅读了文章,文章有文有图,内容也是当下大热的《亲爱的翻译官》。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看了老师们用心编辑的文章也就知道了个大概。

文章主要分享了三个观点:一是对富养穷养的理解,二是溺爱的危害,三是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教师用心良苦,很是感谢。

对文中的观点,多数我颇为认同,少数有不同看法。根据我们家庭教育孩子的实际,结合文章,我谈谈我的看法。

讨论穷养还是富养,其实是有前提的。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理所当然地讨论穷养还是富养成――即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权利、有能力选择穷养还是富养。穷养还是富养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家庭真正贫困潦倒的,能选择的就是穷养。家庭贫穷,而又能做到物质上穷养、精神上富养的,实在是少数。在社会差距扩大、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做到物质穷养,精神富养对做父母的是很大的挑战;第二种是家庭真正富有的,他不可能选择穷养。选择的要么是物质富养精神穷养,要么是物质和精神全都富养。富贵之家都想选择后者,只不过能做到的是极少数。能做到的家庭往往会由富而贵,做不到的往往富不过三代;第三种是家庭情况一般,相当于现在的小康家庭,也可以说是中产家庭。物质上可以穷养,亦可以富养。精神上总想富养,但最终穷养的要超过富养的,能做到富养的就是所谓成功的、优秀的家庭了。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极少数,属于特殊情况,不再讨论之例,学校推荐的文章其实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第三种,因为我们的家庭也属于第三种。

一、“穷”生活,富读书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爱人基本没有给我的儿子买过新的大牌的服装。她热衷于从亲戚朋友那里淘其他男孩子穿过的衣服。据老人们说,穿其他孩子穿过的衣服自己的孩子更健康。我想,这不是我爱人的初衷。因为,她认为,孩子从小不应该给太好的物质条件。衣服嘛,只要干净、舒适就好。我心里不忍,出差的时候,偶尔也会给儿子买一些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服饰。当孩子穿上衣服的时候,爱人总是带着欣喜的口气数落我两句。她看到孩子穿上品牌衣服感觉也不一样,可又觉得还是要让孩子吃点苦。所以,我只能花了钱,还不落好。到现在,我坚决反对总给孩子穿名牌。但我也反对,从来不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当孩子见过、穿过所谓的阿迪达斯、耐克后,他就会知道,阿迪达斯、耐克也不过如此,和中国的回力、李宁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的儿子到现在都很少吃零食。小时候,是儿子不懂事、没能力,我们不让他吃他就不吃。现在,是他本可以干点小坏事,偷偷摸摸地吃点零食,但也基本不干小坏事。因为他习惯了,也觉得这样挺好。这主要归功于孩子的母亲。爱人从小就不让孩子吃零食,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心肠软,就想着用零食哄哄孩子。爱人就说,饿一饿就好了,不要给零食。今天给了,以后,我们就得追着孩子求他吃饭。爱人的话应验了――儿子到今天吃饭都非常好,很少吃零食。而许多朋友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追着孩子喂饭。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了他身上花的最大的钱,一是读书,二是弹钢琴。我无论到哪里出差,除了工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儿子买书。儿子读的书肯定是最新的、市面上最少见的。经常是过了几个月或半年之后,儿子读过的书才会在克拉玛依的书店见到。最难为我的是,儿子读书多了,迫使我再选书时,必须自己先读一遍。否则,我辛辛苦苦从内地买回的书,儿子会带着“嘲笑”的口气说,“爸爸,谢谢你,我看过了!”最惭愧的是,从结婚以来,我出差只给爱人买过三次礼物,其他都把精力花到给儿子买书上了。当儿子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不知道,爱人会不会埋怨我。当然,至少现在她不会,因为她的精力也在儿子身上。儿子从五岁开始弹钢琴,到现在过了八级,每年基本要花近一万块钱。这还不算爱人陪儿子到香港参加比赛的花费。我觉得这很值得,因为孩子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学会了耐心、坚持等很多。

“穷”生活,富读书,带给我们家庭许多快乐。一是我们全家都爱读书。在克拉玛依,我们一周一定要去一次书店;到北京,我们去的最多的是王府井书店。我有时也特别扭,做为女人的我爱人,不爱红装爱读书,要让别的男子汉知道了,会不会小看我啊?二是儿子也觉得这很正常,也习惯于朴素了。儿子很少埋怨吃不到零食,穿不上名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儿子遇到我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也不嫌弃他们。儿子和爷爷奶奶的感情很好。他喜欢农村的泥巴,也不嫌弃动物的粪便。我的父母基本生活在农村,经常要与泥巴、粪便打交道;三是我和爱人懂得了,除了工作,再忙,也要花时间陪孩子;再穷,自己少吃点、少穿点,也要舍得给孩子买书、付钢琴费。

二、“穷”眼前,富未来

我和家人都是学校的教师,都自认为是学校优秀的教师;我和爱人都是农村出来的“成功者”,都觉得自己很不错。所以,我们与大多数家长,或者是大多数家长与我们一样,总想着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比一比,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所以我们曾经很注重于孩子眼前的成绩。

于是,爱人每天帮助甚至逼着孩子预习、复习,每到考试前我们比孩子还努力。结果,孩子在期中、期未会考一个似乎是不错的成绩。两三次之后,我就觉得哪儿不对劲了。孩子在哪儿呢?孩子干什么了呢?学习应该是他的事啊――如果有一天,因为不好好学习,受到了惩罚,也应该是孩子受惩罚啊!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现在就开始替孩子受惩罚呢?

我在高中工作,我经常遇到许多优秀的父母――受过苦、奋斗过、现有有了一点成就。他们经常告诉我,他们的孩子脑子很好,就是不能吃苦,希望学校管严点。可当学习本身需要孩子勤奋一点,比如每天学习到一点的时候,首先受不了的不是孩子,是父母。父母担心孩子要身体垮掉――尽管孩子身体健康的不能再健康;父母希望孩子生活幸福――因为父母曾经艰辛过。但是无一例外地,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985”、“211”,甚至是清华北大。

经过无数次的沟通,我和爱人终于达成了共识,我们宁愿现在承受所谓的不成功,承受所谓的不成功带来的冷遇、不理解,我们也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于是,孩子一、二年级时书写不规范,为了工整地写完作业每天要到一点,我们决定孩子独立自觉地写完作业为第一要务;孩子考试前在我们的帮助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变成了宁愿要一个不那么好的成绩,也要让孩子知道成绩是他自己的。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枚举了。

孩子总要长大,要离我们远去。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孩子以为我们还可以帮助他――那该怎么办呢?我和爱人一辈子辛苦,我们希望能培养出一个独立的男孩。他可以不富有,也可以不是达官,但可以自食其力。到那时,我和爱人,也可以真正过一段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生活。这是不是许多父母的心愿呢?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和爱人的未来,我宁可牺牲一些眼前的成绩,我都要培养儿子的独立精神。甚至有可能,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精神,失去一些我未曾预料到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后悔。

三、我追求物质和精神都富养

看了老师推荐的文章,似乎倾向于“物质上穷养,精神上富养”。而我倾向于物质和精神上都要富养。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倾向于通过挫折锻炼人、通过贫穷考验人。可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承受苦难、挫折吗?显然不是。是因为,我们长辈曾经经历过苦难、挫折,就非得让孩子经历吗?肯定不会。

如果我们经历的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那为什么我们非要在物质上穷养孩子呢?这不符合逻辑。如果可能,在物质上,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富养孩子。只不过不能把富养当成溺爱或是超出自己物质能力的富养。溺爱之弊自不待言。容易犯迷糊的是,以超过自己当前物质承受能力标准给予孩子不应有的物质享受。当孩子长大后,某一天,他以他曾经的物质待遇都是应该的――问题是孩子自己创造不了,而父母又提供不了。那该怎么办呢?让孩子享受他应该享受的物质待遇,只要不过份,这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多数普通父母的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

至于精神的富养,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贫穷的或富有的、普遍人或掌权者、文盲者或知识层。但问题是,富养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不愿意接受精神上的富养,而是成人不能承受精神上富养之重。凡是成为父母的,年龄基本上都到了三十左右,生活上都经历过酸甜苦辣。好不容易到了可以轻松一点的时候,又要为了孩子做这做那,确实有点残酷啊!按我的理解,老师推荐的文章还可以这样续一续:

如果,不让孩子看电视,父母就要远离电视;

如果,父母说手机影响了孩子成绩,父母就应该多做家务、多聊天而不碰手机;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父母就应该时时刻刻读书提高自己;

如果,父母希望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父母就应该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孩子的老师;

如果,父母相信孩子能够承受眼前的困难,父母就应该对当前的生活充满信心。

如果,……

对于所有的父母,这好像有点难哦!

所以,孩子从来都是挺好的!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好,基本上都我们家长的责任。我们做不到的,我们希望孩子做到;孩子达不到的,我们期待孩子达到。孩子呢,多数只能承受,因为他们大多懂得父母的不易。敢于当面指出父母不是的,毕竟是极少数。而父母,很少能理解孩子的难处。有个著名的作家几米写过一本叫作《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描绘。

或许,我们的孩子将来未必如我们所期望的,但我们不后悔。因为,到那时,我和爱人可以说:“父母最宝贵的东西是对孩子的真爱。”真爱属于父母只有一次。父母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不会因为没有履行父母的责任而悔恨,也不会因为没有陪伴孩子成长而羞耻;这样,在孩子离开他们远行的时候,他们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实际上,工作和家庭是同等重要的)――为孩子的成长而奋斗。”

    


编辑: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



精彩回顾:


【教子征文】坚持阅读的力量

【教子征文】你成长,我幸福

【教子征文】寓教于乐让儿子快速成长

【教子征文】放手去爱 拥抱晨曦

【教子征文】以“朋友”之名影响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