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招生报告、“伯克利妈妈”反思、国际学校政策传言……2016,国际路线家长最揪心这些事!

2016-12-27 校园风云录编辑部 WoW校园风云录

▲ 点击上方 WoW校园风云录 一键关注

优质初中 / 特色高中 / 国际学校
尽览大上海800所中学风云


大浪淘沙始见金!站在2016年的岁尾,今天WoW校园风云录(ID:wowcampus)独家盘点2016“国际路线”家长最关心的三大话题。


  

“哈佛招生报告”掀波澜


美国大学招生将要掀起“革命”?2016年1月20日,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莱斯大学、布朗大学、埃默里大学、阿姆赫斯特学院、鲍登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等80所顶尖大学和文理学院招生办共同“背书”、题为《扭转潮流:在大学录取中激发学生对他人与公益的关心》的报告正式发布。未及“扭转潮流”,已然“掀起波涛”。


大学招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总开关”。这份署名哈佛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Making Caring Common项目组的报告所意图扭转的,是大学招生中过分重视分数的弊端。引用报告原文,“大学招生办应当传递令人信服的信息,即道德参与(ethical engagement)——尤其是对他人和公益的关心——与智力参与(intellectual engagement)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份报告提出了诸多切中肯綮的具体建议。比如,对于社区参与和服务,报告提出,学生应从事“有意义的、至少持续一年的社区服务”,而不要做那些似乎是为了展示创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的“‘游戏式’服务(game service)”。报告提醒,重要的不是服务发生在本地或是很远的地方,也不在于你是不是团队领袖,而是在于你是否沉浸于这种经历,以及从中获得了什么情感与道德认知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又如,针对报告首段点出的“今日之文化太强调个人成功而非对他人和公益的关心”问题,建议部分指出,尽管个人服务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同样鼓励青年人考虑集体形式的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包括以小组的方式解决社区实际问题。


学生和家长要“改思路,大学招办同样要“换脑筋”。报告提出,招生办对课外活动评价应“质量而非数量优先”,学生报告两至三项主要课外活动就可以了,而非写下一长串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的列表,不要让学生“为做活动而做活动”;又如,不要单纯看所学AP或IB课程的数量,以造成学生的“过载”;再如,降低标准化考试的压力,考虑让这些考试成绩变成申请材料的可选项,不鼓励“刷分”等。


一言蔽之,按这份报告所指的方向,美国大学录取将降低分数的重要性,凸显持续而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的意义。这样的变革,对擅长刷分的中国孩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还在空中飘,我们的耳畔却响起七宝德怀特高中美方校长龙梅女士在首届“上海国际学校梦想日”上所说的一段话:


一个孩子,什么都可以做,就像(一张列表上)一个个框框可以勾起来。而且我相信,通过家长的努力和资源,可以培养成一个“看上去像国际人才”的孩子。但是,你真的去跟他交流、去了解他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最要关心的。(点击看全文




远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片来源:学校Facebook主页,作者:Elena Zhukova)

  

“伯克利妈妈”分享引反思


2016年5月14日,美国公立大学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举行毕业典礼。一位中国留学生母亲归来后,在某微信群做了言辞恳切的分享,“讲的基本都是我在培养孩子方面的一些失误”,其文稿迅速在国际路线家长圈内引发强烈反响。


这位“伯克利妈妈”感慨:“我觉得我孩子没有体会到伯克利的好处,这四年我孩子没有适应伯克利,伯克利也没有记住他。”她自我反思认为,孩子去美国前,应做好价值观、思维、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门户开放报告》,尽管增速连年放缓,2015/16学年,中国留学生数量仍以328,547人连续第七年位居美国国际学生榜首。随着本科留学群体规模扩大,从学业到心理,各类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个别留学生从“中国学霸”变为“美国学渣”,背后的复杂原因值得深思。


正如“伯克利妈妈”所言:“美国的教育的确是最先进的,然而在接受这种教育的时候,我们做好准备了吗?”这道思考题,留给了所有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


说句题外话,199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经诞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和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教授,他曾在上海市位育中学求学。更有意思的是,就在田长霖上任同年,他在位育中学的同班同学陈佳洱教授亦获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班两校长”,成为位育中学校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海国际学校“新政”传言引热议


10月24日,“上海市国际课程政策最新动态.docx”文档在沪上国际(双语)学校家长群疯转。当晚,上海市教委迅速作出回应,称相关文章“存在曲解”,本市外籍人员子女招收政策保持稳定,民办中小学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主流媒体亦认为,传言内容并非所谓“新政”,而是对现行政策的重申,为的是给国际课程“正正方向”。


近几年来,上海各级各类国际课程学校(中心、课程班)已逾70家,且仍呈增长态势。一位圈内人士坦言,“别说家长搞不清了,我也经常是被家长问到名字,才知道又有新学校冒出来了!”随着规模急剧扩大,鱼龙混杂已势所难免,极个别办学机构“草台班子”等乱象今年亦遭媒体曝光。


此次传言主要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专家解释,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我国公民而言“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皆有严格规范。因此,对中国籍孩子而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学校,皆应使用统编教材(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并参加初中毕业会考,其他教学材料只能做“加法”(补充材料)或“溶剂”(中西融合),“全盘西化”于法不容。高中阶段在我国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故可以选用国际课程。


以世界外国语中学为例,该校高中部开设IBDP国际文凭课程;初中部开设国家课程、双语课程和融合课程,“三类课程均属于义务制教育课程”,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针对中考选拔性要求,有的则结合国际文凭课程理念、满足初中会考要求。


日前,《教育+》直播推出专题节目,就国际(双语)学校择校热门话题做了解答,有兴趣的家长可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阅读访谈实录。



  

2016,你最关心的国际教育话题是什么?

欢迎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告诉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WoW校园风云录

2017,继续为你探索国际教育风云



著作权声明 本文为WoW校园风云录编辑部独家报道,配图除注明外均系WoW校园风云录资料照片,转载须获得授权

联系我们 news@wowyoung.org

   WoW校园风云录 · 分数之外更精彩

  点击下方标题直达文章

【校长说】上海中学前校长唐盛昌谈国际化教育:什么事都父母包办,这叫国际化吗?(附视频)

【出国党】爸妈苦苦相逼没有用?这位留美申请指导“老司机”说:60%孩子去了就换专业

【好老师】浦东、普陀、杨浦、虹口、黄浦、闵行、松江、金山中小学名师知多少?好老师名单赶紧收藏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关注,获取更多国际教育和课外活动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