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研发最新软体机器人不仅能抓取,还能实现"人造肌肉和心脏"

2017-12-16 堂博士 机器人大讲堂


我们见过很多软体机器人,他们中有的可以披着科技的外衣,靠将一个完美的故事登上《Science Robotic》的封面。比如眼下这款


无意冒犯

 

也有的实实在在的科学家,怀揣民生大计,踏踏实实做着软体机器人。比如我们之前为大家介绍的文力老师和他的软体机器人。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款良心之作。那就是被一些媒体被誉为柔性金箍棒的美国哈佛大学BioDesign实验室研发的软体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外表看上去并不华丽,所做的动作也不会惊艳到很多人。但看到下面这两张图片之后,戳中了我的泪点。


如果身边有患病的老人

就更能体会这款机器人的价值了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富贵病也成为困扰很多人的慢性病,而这些病中,最让人接受不了的便是中风引起偏瘫。据哈佛的官方网站称,目前美国大约有四百万名慢性脑卒中幸存者患有偏瘫,而全球发达国家又有六百万人患有偏瘫。此外,还有数百万其他人患有类似的情况。手部运动能力的全部或部分丧失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哈佛的软体机器人就分布在这个手套的手指里,患者可以通过控制柔性金箍棒来重新获得抓取的能力。这对于患这种病的老年人,无疑是另一种重生。以下是关于研究团队与偏瘫患者的一段采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19na6zpb&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除去偏瘫便是能够保持心脏跳动的柔软的机器人泵,目前,人工血泵是由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它会侵入心脏,血液必须流经泵体,容易引发感染。它可轻轻挤压心脏,帮助它保持泵血,对心脏无侵入。它适用于心衰竭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让他们终身手术后不用服药。



能够做到这些,其关键因素在于,这款机器人能够被信号驾驭,不是简单的伸缩,而是在信号的控制下,完成若干种变化。

 

第一类变化:伸缩


第二类变化:弯曲


第三类变化:扭曲


以上三个维度的变化还可以同时进行


而最关键的在这些看似无意的变化中其精度也是可圈可点的。图中红箭头是目标方向,一旦指定,它就一直朝着那个方向。



图中的虚线图案代表预订指令,实线是机器人按照指定路线走出来的路线,跟指定的路线几乎吻合。



这种可收缩的躯体和灵活的运动方式也能巧妙地避开障碍物,立即返回原来的轨道~



第二次遇到障碍物,干脆将障碍物推开,依然按照原定路线前进。



这款机器人的优秀表现,也让人们不禁为它的未来有了更完美的畅想。比如人造肌肉。当这款软体机器人变得更细小,更有劲,且刚柔并济时,它就会越来越像我们的肌肉了。



而刚柔并济的典型代表,还有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能够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绝非偶然,这虽然是刚性结构但相当柔软的机械臂,真的比人手还灵活。难怪它可以轻松将葡萄皮隔开并完美缝合。



而如果技术可以,我们让柔性软体金箍棒来做这个手术,它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还会大幅降低。当创伤直径小于2毫米时,很多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了。



所以,这种软体机器人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今天的很多大手术在未来变为小手术,或者微手术。

 

真正好的机器人就应该这样,不遗余力的造福于人类。

 

推荐阅读

往期回顾|001讲王田苗—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热点与趋势

往期回顾|002讲新松总裁曲道奎--机器人发展的临界点

往期回顾|003讲中民国际资本执行董事刘国清-数字化工厂与人工智能

往期回顾|004讲赵胜--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和机器人

往期回顾|005讲甘中学——从智能工业机器人到智慧工业机器人

往期回顾|006讲长江学者王树新——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往期回顾|007讲哈工大教授杜志江——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究体会

往期回顾|008讲80后博导齐俊桐--无人机智能控制前沿技术

重磅|清华大学教授攻克机器人最后1cm防线

一堂课下潜深海7000米!揭秘罕见黑暗生物链+蛟龙号“龙脑”

投资蓝海+国防重任!上海大学精海系列无人艇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中国空白

无人机也有"大小脑"?湖南卫视偶像级80后科学家分享多项首创突破性技术

温馨提示

意向合作,文章转载, 均可联系堂博士电话:13810423387(同微信)。

以上需求均可联系微信:357357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