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帝内经》对医德的10点要求


祖国医学历来强调医生品德的修养。当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医德教育的时候,《内经》有关内容尚可借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反思!


一、广闻博识,善于思考


医生要治病救人,就要有治病救人的本领。这就要求医者在“专”上磨炼自己,这既是个业务问题,又是个医疗道德问题。《素问•著至教论》说:“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示从容论》说:“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要求医生不但要对本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还要了解天文、地理、人事,要博览群书,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这可看作“专”的第一个方面;《素问•示从容论》又说:“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了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要求医生还要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思考,分析,灵活运用(取类比象又是一个重要方法),这可看作“专”的第二个方面。


广博的学识和活跃的思维相结合,即是知医善用,是实施良好医德的知识基础。


二、为医之要,上以治民


《灵枢•师传篇》说:“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以治民”是《内经》中一个难能可贵的思想。可以说,这是实施良好医德的思想基础,它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是祖国医学的好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它,并赋予社会主义医德的新内容。


三、体察人情,通达世故


《内经》指出,治病要重视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对人的影响,不应把病人置于社会之外。《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而医生的“五过”“四失”(《素问•疏五过论》《徵四失论》)不少是不体察人情世故所造成的。《内经》中还要求医生“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师传篇》指出医生要学会做社会调查,这是实施良好医德的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以上也可以说是《内经》提出的实施良好医德的三个基本条件。


那么在诊治疾病时,医者又该如何呢?


四、临病从容,诊察入微


《内经》指出,医者要从容不迫,沉着细致的观察病人,分析病情(《示从容论》),又要“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素问•方盛衰论》)把点滴的细微的各种诊察所得,综合起来。这是诊治疾病的第一步——调查病情所必需的,在这方面《内经》要求医者既要“耐心”又要有“爱心”《素问•移精变气论》说:“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乃从其意……”指出要耐心进行调查,同时还要有爱病人之心,密切接触病者,掌握第一手资料。《灵枢•癫狂篇》说:“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治癫而“常与之居”,没有“爱心”是办不到的。


五、综合分析,切忌片面



诊治疾病的第二步——分析研究临床资料时,《内经》中要求医者要综合分析,忌带片面性,《素问•方盛衰论》说:“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指出不综合分析,思想片面,就得不到好的效果。《内经》这种调查研究,是符合辨证法基本要求的。



六、谨慎施治,善于开导


诊治疾病的第三步——施治时,《内经》要求医者要谨慎、精细,还要善于开导病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针灸时“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灵枢•九针十二原》亦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求医生聚精会神,明察秋毫,谨慎施治。《灵枢•师传篇》说:“且夫王公大夫……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医生还要善于开导病人。由此亦可看出:《内经》是重视发挥医患双方积极性的。


以上可以说是诊治疾病三阶段——调查、研究、施治,所应遵循的三要则。


《内经》也鞭挞了不良的医疗作风。


七、言必有据,不尚空谈


《素问•徵四失论》批判了那种“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以荒谬为真理,巧立病名夸耀自己及“妄言作名”言而无据、夸夸其谈的恶劣作风。指出这是医者的“过失”,从而要求医生言必有据,切忌空谈。


八、实事求是,勿哗众取宠


《素问•徵四失论》又说:“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批判了哗众取宠,术业不精,“妄治时愈”而“愚心自得”的不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要求医者一举一动保持好的品德,指出:“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素问•方盛衰论》)。


九、循法达变,去故就新


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好病,还要为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既要遵循已有的经验——循法,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开辟新的领域——达变。这也是医者应有的品德。《内经》既批判了“谬言为道”的坏作风,指出要“循法守度”;又指出要“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并说“去故就新,乃是真人”(《素问•移精变气论》)。张景岳解释说:“去故者,去其旧习之陋,就新者,进其日新之功。新而又新,则圣贤可以学至,而得真人之道矣。”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钻研新的学问,努力进取,才能“新而又新”。


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总有一些未知数等待人们去识破。故《内经》指出:“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只有循法达变,去故就新,才能“得其术”,不断攀登新的医学高峰。


十、医学之传,首重医德


《内经》对于医学之传,除提出因材施教“各得其人,任之其能……”(《灵枢•官能篇》)外,强调:首重医德。《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气交变大论》亦说:“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指出不是愿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人,不是有志于医学的人,不宜传授其医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医界的优良传统。



End


来源:中医书友会 作者刘亚娴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包括这个中药香包!

 关注!健康中国行动划定路线图:2030年中医药发展要实现这些硬目标


 【道地川药】羌活

  看完文章,请给我好看 

(づ ̄3 ̄)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