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第九期上线啦!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送的是机械电子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2016年5月4日参加华中科技大学“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精彩片段。




   求学求真求实,

尽行尽善尽美



尤政


机械电子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1985级校友


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未来芯片北京高精尖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国防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等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政府图书奖1项等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做再小的事情也应当成大事来做,

认真对待,做得尽善尽美



 

尤政:

1994年我在清华提正教授的时候,当时不到30岁。校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想做大事的尤政”,我没说这句话,他演绎了这句话。后来我2013年当选为院士的时候,就问我,你当初说这话是不是有所指啊?我说,没有,华工非常好,我非常想回去。我之所以到清华来,我还是勇于竞争的,想干更大的事情,想有更高的舞台,记者把它演绎成“想做大事的尤政”。我想,一个学校的历史会对每个人有影响,当初我们在的时候,杨(叔子)老师还不是院士,还没有一个突破,根本不可能想这件事情。但是别人常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在当今的条件下,我们华工的学弟学妹们应该有这个远大抱负。



关于大事和小事,我想这是从不同的侧面来看的,一个是做任何事情,做再小的事情,你做的时候应当把它当成大事来做,认真对待,做得尽善尽美,但做完之后就要当成一个小事,如果取得了成就那都是过去的,前面还有很长的路;二是我们做的这些东西,跟别人相比,和很多事情相比,就是小事。钱学森讲过,我就是搞导弹的,我们很多专家把自己一生的成就说的很轻描淡写的。


在学习中间,有两件事情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件事是在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为了抓学风,办作业展览,就是把你的作业第一学期做完后,第二学期拿出来展览,上面写的工整度和正确度这样的展览。我觉得当初对我来说震撼很大,做事情做工作要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前两天我看了大家发的两弹元勋上大学的笔记,英文简直和印刷体一模一样,像一本书。我觉得,我们学习、将来做科学研究,要从每一道题、每个作业、每个具体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学风和能力。第二件事是我觉得我们一直是中学的应试教育,政治思想方面的培育少了些。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时华工办党政学习班,我毛笔字写的还不错,让我去抄东西,我进入了党章学习小组,我觉得对我还是触动很大的,一张白纸怎样受到传统教育很重要。所以我1982年就入党了,到现在虽然我也很年轻,但也有30多年的党龄了,我也非常自豪,华工不仅教会了我知识,还教会了我人生该怎么做,两个方面对我的启发都挺大的。



2


做科研时要熬得过坎,

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发现规律,获得成功



 

尤政:

我们搞科研就跟跑1500 米一样,跑到 800 米的时候很多人觉得那口气上不来,就下去了,但坚持着就过去了,这 1500米就跑完了。我在学校做课题的时候,当时我们承担国家的一个重点项目,白天做实验做不出来,着急得不行,后来晚上实验就做出来了,老师白天一看又不行,所以后来我们就真的觉得很绝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后来发现确确实实是我们对环境的分析不够,我们做的是一个纳米的测量仪器。白天外面大马路上汽车很多,一震动噪声就全部上来了,到了深更半夜四五点钟的时候静下来了,就做出来了。这么一个事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对我们测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是夜以继日的去做这个实验,我们就不可能抓到晚上那相对安静的一瞬间做出实验,你可能就在没到终点之前把自己枪毙掉。



我觉得做科研时要熬得过坎,这个坎指的就是你有很多的机遇,要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发现一些规律,达到成功,最后才能解决一些问题。我想举个例子,当时我的老师跟我们熬夜,早上六点多钟就拿水瓶打了豆浆来看我们,现在说起来我还是很有感触,特别是在华工的那段时间。


作为研究者,首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识占有量决定你的科研成果。我一开始做课题,每周会将自己的读书笔记交给导师看,在此积累下,遇到问题时候就可以触类旁通,想想别人是怎么去解决问题的,对你解决问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而言,原创性进步其实挺少的,这都是人类技术进步带来的,我们更多的是技术的进步与(解决)技术难点的发明,因此灵活运用知识,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会有很好的帮助。另外,作为测量方向,解决难题的重要部分是很细心地对实验进行考量,不要把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因素牵涉到科研中,这样会很困难。比如做一个纳米的测量,控制温度、控制给进度、控制震动,这些基本的东西还要有些常识,或者通过你的预估、通过师兄师弟的讲解,可以为自己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环境。



3



将自我的内在喜好、

潜能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



 

尤政:

念研究生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个培养过程,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当初在研究生时候,我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本科是学机械制造,硕士是学电子信号处理,博士是光学,把机光电很好的通过博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我想现在科技发展到最后,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能运用这么好的条件,能够对知识有所掌握的话,应该是很好的机遇。第二,我觉得念研究生是寻找自我潜能的过程。教育最大的成功是把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他的潜能调动出来后,他才能做出一些普通人做不了的事情。研究生就是要将自己的潜能与学校专业及国家需求磨合的更好一点。当时对我来说,我觉得国家要发展质量是第一位的,不测量没有质量,工业水平上不去。当初我的兴趣和目的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动力很大,如果我不当教授,去就业的话,也能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事儿。



我觉得,一是研究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充实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要怕;二是要把自己内在的喜好、潜能和你的专业、国家的需求能结合上,有了这两点,不在乎你做什么职业,到哪个职位上,都能做得很好。


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应当不辜负国家培养的要求。我们105周年校庆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贺词中提到:青年学生要有爱国奉献的精神,要有追求卓越的情怀,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作为不同时代的年轻人,需要有爱国精神,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你的成长才能符合社会要求。社会发展了,你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你的心情也会很愉快。从上大学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老师、社会和各级领导给予我太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这是我们重要的职能与义务。并不存在说为自己做什么事,没有必要。从这个心态上来说,会忘了不高兴的事,一直往前走,获得正的反馈,这是我从自己比较顺的经历中体会的这件事情。




尤政院士寄语青年大学生

要想成功,首先要拥有知识,站得高、看得远;其次,要付出、要努力;第三,不要刻意追求什么,成功是自然所得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啦~下期更精彩,敬请期待哦!



网站

微博

微信

喜马

拉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