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饼齐飞 哪个夺标
三饼齐飞,
哪个夺标?
汪惠迪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两国的印(度)裔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7.9﹪和6.9%。当地都有一道著名的特色美食,叫roti prata,一日三餐和下午茶都有人喜欢吃,也是我的最爱。
在品尝roti prata之前,最吸引老饕眼球的是它的制作过程。请看作家笔下的描述:
“三少爷斜倚在门边,看这天竺厨娘将双手涂了油,用掌心将这一小段面团压成一饼,随后握住面饼的边缘,便往外甩手。那块面饼虽小,韧性却极好,顺着厨娘甩手的方向便忽地飞出去。眼见着要脱手,那绿衣厨娘却连眼也不眨一下,看准面饼的出势,将腕轻轻一压,握着边缘的十指略松,又往内一扣,便又将整张面都收了回来。较之出手前,面饼已整整拉大不止一倍。未等在手中停留一秒,她又顺手将饼再抛了出去。
这回似用上了一二分力道,那饼旋转着斜抛而上,虎虎发声,在空中稍作停顿,便直击向下。三少爷见那女子却是眉也不皱一下,将双掌一合,斜切出去,正齐齐搭上面饼边沿;随即双臂一振,两掌便错开了数寸,一前一后交叉着将饼压至了案板上。这薄薄一饼,较之上一次落手,又何止大了一倍?
(一瘦千斤:《那一抛的风情》)
”
这段文字中用了三个关键动词:甩、飞、抛。因此,
在深圳、长沙、青岛、桂林等地叫“甩饼”,因为它是用和好的面团不停地甩成薄如蝉衣的圆形面皮,然后烘焙而成的饼子。
在上海、重庆、南宁、西宁等地叫“飞饼”,因为它是用和好的面团绕头飞旋,在空中用“飞”的绝技做成的;
在广州、杭州、武汉、北京等地叫“抛饼”,因为那天竺厨娘是一抛再抛使面皮成倍增大的。
可是天竺厨娘做的这种烙饼在新马两国叫roti prata,做Rroti prata、卖Roti Prata的很少华人或马来人,大多是印度人。
我的新加坡朋友到印度实地考察后告诉我:roti是马来语,prata是印度语。新马两国华人都管roti prata叫“印度煎饼”。这块煎饼早被我国引进,说也奇怪,我们竟然没有采用新马两国华社沿用已久的规范华文名称“印度煎饼”,却在一个动词上大做文章,把“煎”字改成“甩”“飞”或“抛”,由于这种食物源自印度,所以把roti prata叫做“印度甩饼”“印度飞饼”或“印度抛饼”。
饼是家常食物,名目林林总总,如烙饼、锅饼、葱油饼、豆沙饼、豆豉鲮鱼饼、香酥玉米饼,等等。可是从未听说过“甩饼”“飞饼”“抛饼”,前冠“印度”二字,就更“神”。
roti prata制作方法独特,当街制作,常常吸引途人驻足围观。有人称赞它是一件绝妙的手工艺品,卖点凸显,吸引眼球。酥黄薄脆的roti prata已成为酒店宴会上的一道名点。许多人喜欢一面看印度厨师做Roti Prata,一面品尝。他们说,这会使人联想起印度的轻歌曼舞,这会使餐厅的印度风情浓得化不开。
Roti Prata到了中国,改名换姓,风头十足,同时体现了国人造词的智慧,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在神州大地,眼下是三饼齐飞,异名同实,最终哪个胜出,一统天下,就看语言用户的选择了。
印度煎饼制作时可以加鸡蛋,吃的时候配特制的咖喱酱等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