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对外汉语”是什么

Editor's Note

经常有学生问汉语和中文两个概念一样不一样,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角度的回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咬文嚼字 Author 史有为

“对外汉语教学”是吕叔湘先生确定的名称。意思是“对外国的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合。英文对应为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为外国语的汉语教学),这里的核心成分是“汉语教学”,“教学”更是核心的核心,不可缺少。流行了一阵子以后人们开始“偷懒”了,就把六个字缩减为四个字,变成“对外汉语”,甚至有些单位、期刊和普通名称也跟着来,成为“对外汉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对外汉语必读”等等。

把“教学”丢了,问题也就来了。有人认为有一种“对外汉语”,跟国内的汉语不完全一样。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种叫“对外汉语”的汉语。对外教学的还是我们国内大家说的汉语普通话。只是教学的时候要从简单的日常用的开始,有个由易入难的针对性教学程序,就是“教学”的花样有些不同罢了。因此,上面这些名称应该理解成“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机构”“对外汉语教学必读”,否则就“名不正言不顺”,该卸招牌了。

如果有人认为“对外汉语”可以对应为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那也错了。这两个中英文是不能对应的。后面的英文意思是“作为外国语(教学)的汉语”,甚至还可以表示“对外汉语教学”。

假如当初起名时把位置略为调整一下,改成“汉语对外教学”,就不会发生如今的尴尬。人们就不会偷懒去简化为“汉语对外”,因为“汉语对外”实在不像是个合格的汉语。

如今又到了更换名称的时候,“对外汉语教学”改成了“汉语国际教育”。为什么要改。因为前者表示主战场在中国,所以“对外”。而如今国外也已经成为另一主战场,因此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应替换为“国际”才顺理成章。将“汉语”调到前面,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又解决了可能的歧义。但问题解决了吗?解决了,又似乎没有完全解决。

说它解决了,是许多单位都以此为标准调整了名称。例如北京语言大学成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系列讲座”,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说它似乎没有完全解决,是因为这样的改动不仅替换了词汇项,而且改变了整个序位,让二语教学界一时不能适应,于是又产生出新的问题。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还由于国际上还存在“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人们口头上还经常使用“国际汉语教育”这样的称呼,市场上还有“国际汉语推广中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等,这些名称里的“国际汉语”,都会时不时单独使用,因此还可能会让人生疑:有没有一种叫“国际汉语”的汉语?

现在为了照顾国外多用“中文”一词来指称“汉语”的习惯,又出现了“中文国际教育论坛”这样的会议。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2019年12月9日—10日在长沙召开的国际会议“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国内国外的学者达成共识,要将“国际中文教育”作为正式名称。从孙春兰副总理在开幕致辞中“中国政府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表态来看,这不但是学界的共识,而且也是官方的态度。虽然“国际中文教育”主要用于海外、国际场合,但国内跟进已经开始。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已经成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这两个内涵相同而序位相反的名称,是否又将使原有名称的困扰进一步加重?是否又会出现“国际中文”来捣乱?

但愿这些只是笔者的过虑。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0年第12期《学林》栏目。本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4370935订购。或到咬文嚼字淘宝店(http://yaowenjiaozi.taobao.com)选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

识别二维码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识别二维码订阅2021年全年电子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