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琳 | 语法知识是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回顾20世纪80年代教学语法体系的研制
语法知识是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回顾
20世纪80年代教学语法体系的研制
田小琳
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研制过程,可以了解到语法知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学语法体系有别于理论语法体系,它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语法知识确立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确定了汉语的语法单位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层层剖析了五级语言单位组合的特点,清晰展现出汉语语法的层次,并结合语义、语用多平面反映出汉语语法的特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成功研制的经验,对于今后继续研制新的教学语法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摘要:关键词: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
语文基础知识
田小琳
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前荣誉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生(合作)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副主席,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学术顾问,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修辞及社会语言学、词典学和语文教育研究。(香港)
继20世纪50年代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①] (下称《暂拟系统》)以后,1984年1月由教育部直属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语文室正式公布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称《语法提要》)[1]。
[①] 详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新中国成立40来年,语言学界和语文教育界联手制定出两套完整的教学语法体系,说明基础教育阶段语法知识非常重要,人们对语法知识特别重视。这个好的传统无疑应该继承。
笔者有幸参加了《语法提要》这套教学语法体系制定的全过程。自1980年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酝酿,经过不足一年的筹备,1981年“全国语法和教学语法讨论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至会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起草《语法提要》,经六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次修改,198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布《语法提要》,前后五年时间,我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事沉浸在这一工作中。因此,对于《语法提要》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事情过去了40年,有些老师希望了解20世纪80年代这套教学语法体系的情况,因此,本文简要回顾《语法提要》研制时对一些语法问题的考虑,以及如何在50年代的《暂拟系统》基础上有所前进。
在回顾《语法提要》研制的情况之前,先谈谈语法知识的重要性,虽然是老生常谈,也是提醒大家语法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语文知识。
语法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至关重要,语文教育离不开语法知识。
1.语法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之一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语言结构规律,三者缺一不可。从语言学理论上说,语法的重要性显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适应于汉语,也适应于其他语言。
资讯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人们不仅要掌握好自己的母语,还要掌握英语等其他语言,以适应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学好汉语的语法,不仅关乎母语表达,也有利于我们学习其他语言的语法。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对比是学习两种语言不可缺少的方法。
这是肯定语法知识重要性的理论基础。谁能够否认呢?
2.普通话定义中的语法地位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句话涵盖了语言三要素,第三句话说的就是语法。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里的组词造句的范例,就是对语法实际运用的规范。看起来这三句话中语法标准最难掌握,其实这个表述既科学又灵活。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范围内的名家名作。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提倡白话文,白话文从此进入基础教育,进入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里,呈现了汉语组词造句的各种形式。从独词句,到各类单句复句,从多重复句到句群,语言单位的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各类组合既合乎逻辑又体现修辞,这便是语法规范。因此,普通话定义里关于语法的第三句话,是具体的。要从名家名作里去学习语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表达。语法并不只是用来修改病句的。
我们用盖房子来打比方,如果你只能画简易的设计图,那就用几样建筑材料组合,盖个简易平房;如果你能设计高楼大厦,那么多建筑材料由你选择,由你组合,落成的摩天大楼美轮美奂。这和写文章一样,词语组合方式简单,很少变化,表达就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词句组合方式多样,灵活变通,表达就丰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那设计图,那组合方式,就是语法。语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达水平。语法还不重要吗?
3.教学语法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中国有了现代的语法理论。120年以来,语法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语法专著层出不穷。专家们各立门户,构建汉语语法理论体系,这称之为专家语法或理论语法。用于基础教育的语法体系,要进入中小学的语文课堂,则是吸取专家语法所长,将大家公认的语法理论成果加以归纳总结,以“精要、好懂,有用”为原则形成体系,用于教学,这称之为教学语法。有了教学语法体系,中小学教师教语法,术语基本一致,规则大致相同,教师作为参考,用起来十分方便。
现代最早的教学语法书,首推黎锦熙先生编写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本语法书,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印行了24版。《新著国语文法》实际上起了教学语法教材的作用。由于这本书在语法研究上既有创新,又很实用,在改革开放后,被选为《汉语语法丛书》十种之一,由商务印书馆不断再版。[2]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十分重视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上世纪50年代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80年代公布的《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试用)》,就是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担纲,经过语法学界的学者和中小学语文老师充分讨论,产生的两套完整的教学语法体系。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语法提要》约1.7万字,是在1981年哈尔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之后,吸收了各理论语法学派的研究成果,在吕叔湘、张志公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定稿的。
概括地说,20世纪80年代的《语法提要》对于《暂拟系统》中不够科学的地方,作了大刀阔斧的删改。例如,划分词类的标准不用《暂拟系统》的“词汇、语法范畴”的说法,主要根据语法功能给词分类,同时兼顾词汇意义;取消了动词和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认为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是它们本身的语法功能;取消了三种合成谓语的术语和讲法,《暂拟系统》中有能愿合成谓语、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语法提要》将这三类都并入动词短语;取消了宾语前置的说法,按结构来分析句子,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对《暂拟系统》改动之大。
同时,在研制《语法提要》时,经过充分讨论,反复切磋,吸收了当年诸多语法专家的意见,增补了很多新内容。例如,将语法单位定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有了语素这一最小的语法单位,词的内部结构得以分析透彻。吸收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胡裕树、张斌等多位语法大家关于短语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短语的地位,在短语的功能、短语的分类上作了较详尽的描写,篇幅上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句子分析方法上,吸收层次分析法的长处,通过框式图解分析,可看出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层次。增补了句群,将句群视为最大一级语法单位。等等。可见,《语法提要》吸纳了理论语法相当多的比较成熟的成果,面目焕然一新!
下面从七个方面综合来谈《语法提要》涉及的主要问题。谈论并不拘泥于和《暂拟系统》的比较。
1.确立语法单位为五级单位要分析语法结构,首先要确立语法单位。《语法提要》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从小到大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对语言进行分析,就是分析各种语言片断的结构”,“要做语法结构的分析,首先得确定一些大、中、小的单位,例如‘句子’‘短语’‘词’。”[3]《语法提要》设五级语法单位,是吕叔湘先生首肯的,也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中提出的。
如果深入分析,汉语语法是分词法和句法的。以词法来说,汉语的词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最多,近现代三音节词增多,四音节词基本饱和,五音节或五音节以上的词主要是专用名词和科学术语了。从双音节词到多音节词,内部的语素组合有多种方式,这组合方式就是词法。因此将语素列为最小的语法单位,就合理解决了词法分析的根本问题。
增加句群为最大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学界有不同认识。《语法提要》一方面注意吸收语法学界对于句群的研究成果,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出现了“句群热”的现象,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一方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篇章的最小单位,吸收句群进语法体系,体现了“有用”的原则,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训练有直接的好处。
五级语法单位的设立,至今看来,符合汉语的语言结构的实际情况,不少大学的《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接受了这个架构。
2.确定语素为最小的语法单位《语法提要》里关于语素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重点突出。
确定语素的定义为:“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按语素的音节数,将语素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并指出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这是汉语极为重要的特点。也等于诠释了语素和字的关系。古汉语遗留的双音节“连绵字”和由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构成的音译外来词,在语素的科学定义下,构词得到完美的解释。
单音节语素是语素的基本形式,有的可以单独成为单音词,有的要和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成词。语素组合时就会出现自由组合、半自由组合、不自由组合的三种情况。这种构词的组合方式是语法的起步内容,十分重要。
至于语素组合成词经常用到的联合(并列)、偏正(修饰)、述宾(支配)、述补(说明)、主谓(陈述)的组合方式,由于讲语素才起步,所以从略了。后面讲短语之后再回过头看语素之间的组合,就比较豁然了。
近几年,陆俭明提出“语素组”的概念,[4]语素组主要体现在三音节或者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的构词中。语素组的概念可带出构词的层次,因而有补充的价值。
3.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词类划分是语法界争论了几十年的话题。确实有一些词的界限难以划分。一些词类的语法功能很多,例如,动词主要作谓语,但有些动词有时也能作定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大部分也可以作谓语;副词可以作状语,大部分不能独立成句,有少量副词也可以独立成句,等等。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就划分词类无措。凡事不能一刀切,汉语语法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一刀切,这是汉语灵活的地方。根据语法概念分类后,还可以有细致的描写。
《语法提要》依照传统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这个实虚的概念很重要。因为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组合中的关联组合主要是靠虚词(连词等)来实现的。至于副词,是半实半虚的词,五六百个副词的功能不尽相同,《语法提要》还是将它划归虚词。叹词是可以独立成句的词,不和其他词组合,但是意义比较虚,也归入虚词。总体看,虚词是封闭的,可以穷尽的,意义比较抽象;实词则是开放的,不能穷尽的,意义比较具体。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这个分类法已经为《现代汉语词典》(第5—7版) [5]所采纳;也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3版)[6]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7]所采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凡例》的“词类标注”一项里说:“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各有两个附类,名词的附类是时间词、方位词,动词的附类是助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的附类是属性词、状态词。”[5]凡例 比照上述描写,《语法提要》除了没有提到形容词的附类,其他都有。
虽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凡例》没有提到“实词”“虚词”,但是在正文词条里是有的。“实词”条下的释义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5]1185“虚词”条下的释义是:“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5]1477
《现代汉语词典》是公认的规范词典,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对词的语法词性加以标注,推动了汉语学习者对词类的认识,是普及语法知识的重要举措,值得点赞!
4.按语法功能和结构着重描写短语短语是《语法提要》的重点内容,在《语法提要》中占了很大的篇幅,相对《暂拟系统》来说,这是一大飞跃。这部分被公认为吸收理论语法研究成果最成功的地方。以吕叔湘、朱德熙先生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认为在汉语的各级单位里,短语承上启下,全面体现汉语语法组合的方式,是应该着重描写的。短语结构清楚了,句子的结构就迎刃而解。他们说的这个方法是百试百灵的。
《语法提要》按短语的语法功能将短语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然后详细描写每类短语的构成及用途。以动词短语为例:
动词短语的定义:“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的短语,动词后头可以有宾语、补语,动词前头可以有状语。”下面再分别对“动+宾”“动+补”“状+动”“状+动+补+宾”“能愿动词+状+动+宾+补”进行描写分析。如“动+宾”的描写分析。“动+宾”主要分析宾语:宾语由不同词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充当;宾语表示各种不同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如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表示存现、消失的事物,表示和主语有同一关系或隶属关系的事物和人;进而提到双宾语,说明有的动词(给、送、教、告诉等)常常有两个宾语(近宾语和远宾语)。在动词短语的最后部分,说明动词短语的用途: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宾语、主语、定语。
这样的分析,涉及语法结构的平面,也涉及语义和语用的平面[②],尽管没有把“三个平面”术语说出来。
[②] 当时语法学界还没有特别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作语法分析。
要注意的是,短语的内部语法结构(并列、偏正、述宾、述补、主谓)和词法结构的一致性在《语法提要》中没有明确表示出来。没有把这五种主要结构方式放在一起说。在短语部分,列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接着就列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然后,在“句法上的几个问题”部分,补充讲“并列和偏正”,说明“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除了主谓、动宾、动补、介宾等之外,还有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这样的安排,现在看起来比较乱,教学也不方便,应该将内部结构关系放在一起说,才符合逻辑。
短语按语法结构进行的分类,可以方便划分出层次,为句子的层次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静态单位的短语,带上语调语气,就成了句子。汉语不同单位组合的一致性得到彰显。
5.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句子的分类,承袭《暂拟系统》的内容比较多。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还列有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按句子的用途又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语法提要》在讲单句时,首先提出“句子的主干”。“所有的单句不论怎么复杂,如果把它逐层压缩,就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一般的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下来之后余下的部分。”其实这个方法就是我们教学生辨别句子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修改病句的办法,极其管用。这也是句子图解的“符号法”的理论基础。主干,好比一棵树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如同一棵树茂盛的枝叶。主干各部分要搭配恰当,而定语、状语、补语往往是句子主要要表达的部分。
复句按分句间的关系可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多种复句。复句的分类其实是一种逻辑上的分类,凸显了汉语语法和逻辑的紧密关系。这是汉语语法重要的特点之一。语法、逻辑、修辞在汉语表达中的三合一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复句讲授。
6.灵活运用句子分析法在制定《语法提要》之前,语言学界对于句子分析法展开过热烈讨论,权威语言学杂志《中国语文》就发表了不少相关文章。很多文章批评《暂拟系统》所采取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忽视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是不科学的。但是很多一线老师,还是觉得句子成分分析法在教学时容易把握,很好用。讨论气氛热烈,言辞激烈,是学术界难得一见的论争。
讨论结果,《语法提要》吸收了句子的层次分析法,这是较《暂拟系统》的一大进步。这首先体现在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分析中,也体现在句子的图解只是对于符号法图解,还应体现在从层次分析角度做进一步的说明中。朱德熙先生说过,对层次分析的认识应该基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他认为:“所有自然语言的语法构造都是有层次的,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既然如此,进行语法分析就不能不进行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是语法分析的一部分,是进行语法分析不可缺少的手续之一,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法。”[8]那么, 层次分析观对找中心词又是什么态度呢?朱德熙先生进一步分析道:“层次分析本身不要求找中心词,可是它也不排斥找中心词。所谓不排斥,是说层次分析跟提取中心词这两件事之间没有矛盾。其实这个话说得还不够。事实是不但没有矛盾,而且从理论上说,提取中心词还只能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9]
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语法提要》是如何处理的呢?是完全摒弃句子成分分析法吗?结果出人意料,《语法提要》既吸收层次分析法的长处(框式图解法),又保留句子成分分析法便于找句子主干的优点(符号法),完美解决了争论双方的问题。学界泰斗们的智慧着实令人折服。
7.增加“句群”这一最大一级语法单位句群是语法和篇章之间的过度语言单位。了解句群的组织规则有利于学习者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句群”并不是《语法提要》才提出的新概念。黎锦熙和刘世儒先生合著的《汉语语法教材》(1962年版)里,就明确提出“句群”概念了。[10]到20世纪80年代《语法提要》公布前后,不少学者、中学教师参与句群研究,发表在语文期刊集中讨论句群的论文多达二百多篇,笔者曾选编了一本《句群和句群教学论文集》(收文56篇),[11]该文集集中展现了当时“句群热”的情形和讨论情况。吴为章教授和我合著的《句群》 [12]、《汉语句群》[13]也是《语法提要》制定前后催生出的产物。2011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语言学名词(2011)》在语法学部分的04.03“句法篇章”一节已收了“句群”(sentence group)一词,编号为04.148,释义为:“由几个在逻辑上有密切联系、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14]可见,“句群”这个概念已经为语法学所吸收,得到语法学界的认可。
《语法提要》之所以增设“句群”,一是因为已经有一定理论基础;二是出于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考量。句群在篇章训练中十分重要。句群是一头联系句法、一头联系章法的单位,句群教学使得语法、章法教学得以综合进行,有利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把语法教学从句子延伸到句群是可取的。
《语法提要》里对句群着墨也不多,因为如果列出句群中句子之间组合的各种关系,如果把复句和多重复句的组合一一与句群做比较,太占篇幅。所以只是把句群和段落的关系,把有的句群可以和复句、多重复句互换的关系举例点到为止。以后如有机会修订,再考虑增加内容。例如,《语法提要》对于复句的结构分类,主要是逻辑的分类,分句间的关系已列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八种关系。句群除保留这八种关系以外,还可增加解证,总分(包含总分、分总、总分总),目的,让步等关系。复句和句群在关联词语的运用上,有同有异,很值得描写。
综上所述,《语法提要》作为教学语法体系,充分吸收了从《暂拟系统》以来30年理论语法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教学语法体系是理论语法专家和教学语法专家共同讨论研制的。
《语法提要》能够得以顺利研制,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筹备组织“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的支持。
讨论会于1981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时,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先生到会发表讲话,并全程指导会议的进程。
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这是一次很郑重的带有工作会议性质的学术讨论会。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根据倡议者的建议,由教育部正式委托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请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语言学会会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筹备、主办这次讨论会。”[15]
浦通修副部长的大会讲话题目是《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几个问题》。他回顾了我国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的历史情况,从目的和方法上对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定了调子,指引了方向。他指出:“中学的语法教学是从语文教学的总目的出发的,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法无用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是不对的。”“要赋予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取消是不对的,但地位要适当,教学要得法,要实用。”他还指出:“我赞成王力、吕叔湘先生的意见,把专家语法和学校语法区分开,大学可以有多种体系,中小学要有约束性。”[16]今天我们再重温浦通修副部长的讲话,完全没有过时的感觉,真要为这么懂行的部长点赞!
教育部领导不仅支持这个讨论会的召开,重视专家们关于教学语法的研讨意见,而且,会后部领导对教学语法体系的研制也一直予以关注和支持,直到《语法提要》的正式公布。
2.人民教育出版社领导亲自督办讨论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牵头,会同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在筹备期间,两所大学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黑龙江大学还委派李德润老师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筹备工作。
这项工作有极大的学术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担纲。张志公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暂拟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他具有丰富的组织管理工作经验,在语言学界人望很高。他尊重老前辈,又能团结不同学派的学者。他有自己研究语法的成果,又能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像志公先生这样的人选,真是不可多得。他对于《语法提要》的顺利研制起了关键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立群先生,中语室主任刘国正先生,始终重视这一工作,除亲临哈尔滨的讨论会,一直在全程指导这项工作。中语室的全体同事也投入这一工作。
会后,根据大会的决议《〈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在吕叔湘先生和张志公先生的指导下,我和黄成稳、庄文中负责执笔起草《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试用)》草案。经专家和领导审定,经六次征求各方意见,六次易稿,最后的定稿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名义公布。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始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目前又担当起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的出版重任。组织力量构建和完善中学教学语法体系,过去和将来,人民教育出版社都责无旁贷,都是主力军。
3.语言学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中国语言学会于1980年10月在武汉举行成立大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志公先生和我作为代表参加,成为首批学会会员。会上,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等倡议,利用1981年暑假,召开一次“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修订50年代的《暂拟系统》,研制新的教学语法体系。会议期间就这一问题召开了座谈会,有来自20几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的30多位学者参加,我负责会议记录。倡议得到领导部门和主办方的支持。预计的目标是,就当前的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后,拟定一个教学语法体系,广泛交换意见之后形成一个初步方案。
哈尔滨会议集中了全国东南西北中的学者和老师,是语法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空前大团结的学术讨论会。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得到彻底的贯彻。经过“十年动乱”,大家要把丢失的时间抢回来,人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头,老中青三代人一起焕发着青春。
讨论会于1981年7月2日至12日在哈尔滨市友谊宫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赞助人,特邀代表王力、吕叔湘和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方面的语法专家、学者、教师、语文工作者共代表和列席代表119人。他们中间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还、王维贤、叶长荫、史存直、朱德熙、吕冀平、张志公、张寿康、张拱贵、张斌、张静、李临定、邢公畹、邢福义、周祖谟、胡明扬、郎峻章、俞敏、徐仲华、殷孟伦、殷焕先、黄伯荣、甄尚灵、廖序东等。[17]这27位专家多数是老一辈的语法学家,从与会者名单里,还可以看到一批中年语法学者,他们术业有专攻,现在也都是语法专家了。再从与会专家所在的大学看,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兼有,代表性广泛。
有这么多位专家学者把关,对于理论语法研究的成熟成果,大家取得一致认识,吸收到教学语法体系里,保证了教学语法体系的科学性,也体现教学语法体系内容的与时共进。这反映在会议通过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里,也为研制《语法提要》打下良好基础,达成了召开讨论会的预期目的。
4.语文教育界中学教师积极配合参加哈尔滨讨论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福州的中学语文教师的代表,其中有上海市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等,还就地邀请了哈尔滨市八位中学教师参加讨论。
会前会后,都有不少研究团队和中学教师提交论文和有关修订方案。在会后由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业务组选编的《教学语法论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论文汇编》里就收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和中学教师对教学语法系统的意见、苏州市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修订《暂拟系统》的意见、石家庄市教学研究室和部分中学教师对修订《暂拟系统》的意见。[③]
[③] 详见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业务组编《教学语法论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论文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第331—334页。
在《语法提要》初稿拟定过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也通过省市教研室多次征求中学老师意见。中学教师对于语法教学系统是否做到了“精要、好懂、有用”最有发言权。他们是教学语法在课堂上的实践者,没有中学教师的积极配合,是制定不出合用的教学语法体系的。因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高度重视吸收中学教师的意见和经验,这是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田小琳先生与“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中)、教育部教科所前副所长潘仲茗老师(左)合影
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融为一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才有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正式公布。算起来,经过的时间不算长,由1980年10月的策划,到1984年1月《语法提要》的正式公布,一共用了三年三个月的时间。不能不说,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自1984年公布至今,已过去37年了。我们对基础教育领域语文教材的编写及语法教学的实践,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检视,全面的调查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采用《语法提要》的情况如何;2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参考使用《语法提要》的情况如何;3师范本科及师范专科学校、各级教育学院的教材参考使用《语法提要》的情况如何;4综合性大学《现代汉语》教材范本科及师范专科学校、各级教育学院的教材参考《语法提要》的情况如何;5《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多部有影响的词典范本科及师范专科学校、各级教育学院的教材采用《语法提要》划分的词类来区别词性的情况,以及对其他语法术语的释义情况如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构建21世纪新教学语法体系的必要性。同时考虑前述第二部分所谈的七个问题是否需要修改和增补,以吸收已形成共识的理论语法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已经持续40多年,在理论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两方面都积累了不少成果,是时候考虑构建新的教学语法体系了。2020年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教材局共同推出“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小学语文室与由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用中心共同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看到刊发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课题组初期研究成果《对“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思考》一文 [18],作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研制者的一员,我非常高兴。因为教学语法是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教学语法内容。构建新的教学语法体系的契机来到了。
参考文献﹕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