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对话成都:如何炼成“中国产业地标”?

叶燕 蓉城政事 2021-03-23


9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重磅打造的系列节目“中国产业地标”走进成都,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探讨成都如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一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应邀参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924wybbvi


为什么是成都?

成都如何炼成“中国产业地标”?

穿越70年

与时间对话

“透视”一座城市气象更新背后的

敢为人先与潜力无限

  


从0到1的突破 从1到万的前行



《对话》在东郊记忆的录制现场,一处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布置,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改变。除了电风扇、热水瓶,还有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一只茶缸。东郊记忆的前身即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1959年,中国第一根黑白显像管就诞生于此。


▲《对话》在东郊记忆的录制现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从战略需要出发,在成都布局132厂、420厂、宏明电子、亚光电子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布局发展了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科院成都分院、中铁二院、611所等一批高校院所,为成都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成都抓住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契机,促进个体、私营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希望集团、科伦药业、地奥药业等骨干民营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成都抓住开放机遇,先后引进英特尔、德州仪器、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国际知名企业;推动中芯国际、富士康等重大项目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成都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对成都建设者,84岁的宏明电子原厂长张仁任来说,这是奋斗一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离开成都,一直住在成都,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成都工厂里,工作到退休。”


70年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到今天正在迈向万亿级产业。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这将是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


成都将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攻坚18项重点任务,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一带一路”机遇到人才聚集



张仁任一代的奋斗,成就了《对话》中的另一个场景——在舞台的另一角,是一个现代化的家庭,布景中有京东方的显示屏、极米投影电视、戴尔的平板电脑,每一个角落都写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对话》在东郊记忆的录制现场


现场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表示,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为全国乃至全球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王东升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黑匣子和主持人互动起来,这个黑匣子可以不停折叠,打开后毫无折痕,这其实是京东方的柔性屏。


  

事实上,京东方一次又一次把重磅投资放在了成都,除了柔性屏,还有数字医院等。为何选择成都?王东升表示,成都城市定位和京东方走向世界的想法是相同的,未来,成都将作为京东方走向欧洲市场的基地、“一带一路”市场的基地,“成都拥有诸如电子科大、川大等著名高校,聚集了相当多的优秀人才。成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成都发展的决心。”

  

《对话》现场的智能家居布局中,还有一台格力空调,这是一台可以对话的智能空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来到了现场,谈及选择成都的理由,董明珠表示,选择成都,首先是成都有市场,格力在成都受老百姓欢迎,第二个是政府,“我们到成都来以后,确实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但我讲的支持不是说简单的资源资金支持,给我们多优惠的条件,关键是他们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感动的。”



从“种子小苗”到“参天大树”


  

成都的工业土壤,不仅吸引行业巨头落地,同时,也培育“种子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今天成都有了新的“红光”品牌——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谈到,从电子科大毕业后,自己去了南方,工作了10年以后,选择回到家乡成都创业。“成都是一个从零到一,创造一个全新形态产品,做颠覆式创新最好的地方。成都是一个悠闲不失效率的城市。”作为年轻一代,钟波希望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他们这一代的打造,不断往前发展,不断蓬勃发展,成为有生态力量的电子信息产业。



▲极米4K双色激光无屏电视 图片来源:IC photo


此外,成都还有清华紫光集团、中国电子信息发展产业研究院、卫士通、壹玖壹玖、医联等企业崛起,构成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在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陵江看来,企业腾飞,“得益于成都的信息技术环境,得益于成都的营商环境,也得益于成都的创造动力。”

  

医联、企鹅杏仁创始人王仕锐表示,在成都创业5年,得到诸多支持,“用了5年,打造两家医疗互联网的独角兽,我们聚焦于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两个板块,要做好这两件事必须要依靠整个城市的力量,需要医院、医生、药企、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支持,甚至需要大量的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配合。”

  


从“电子信息+”到公园城市


  

《对话》中,企业家们多次提到成都的“宜居宜业”,对成都来说,工业正在进入发展新时代——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从“成都速度”到“成都品牌”“成都质量”,成都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电熊猫、京东方、华为、腾讯、中国网安……今天的电子信息,不仅仅是单一产业,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提到,成都现在电子信息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成都,甚至延伸到四川,都看得到电子信息在工作行业里面的应用推广,这是“电子信息+”,“这是一座金山银山,成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比如1919,看似新消费场景,但企业发展,也在依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清华紫光王慧轩提到,清华紫光正在成都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全线布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成都建设一座3D堆叠芯片工厂,计划2021年正式投产128层的3D堆叠芯片。他尤其提及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带来宜居生态,“成都的形象非常好。”

  

正如企业家所言,成都还在不断前行:以高能级产业支撑高能级城市功能、以高品质产业形态塑造高品质城市形态,以“人、城、产”理念,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厚植城市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在看↓

• 成都,用诗歌和世界交朋友

 成都!来耍!

 “过节耍成都”时尚指数告诉你成都有多潮!

蓉城政事记者 叶燕

编辑 周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