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有信心!成都经济力求稳增长!
“稳预期”,是中央提出的“六个稳”之一。过去一段时期,随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部分企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影响到企业的预期和信心。
如何回应社会关切?如何引导社会心理预期变化、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如何着眼长远战略,助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1月11日召开的第59次市长办公会上,市统计局通报了关于全市“稳预期”工作有关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对下一阶段“稳增长”工作做出部署。
Q1
形势如何?
“总的来看,当前我市稳预期的经济、政策及信心支撑较为稳固。”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从先行指标来看,9月成都市综合PMI产出指数(50.9%)连续7个月扩张运行,其中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3%)连续4个月在较快增长区间运行。PMI作为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每项指标能反映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已成为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对于成都而言
“稳、好、强”是当前经济的发展态势
👇🏻👇🏻👇🏻
“稳”在哪里?
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47.2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8.0%-8.2%区间。
工业经济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连续12个月保持在8%以上。
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0%,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8.5%以上。
“好”在哪里?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的城市优势更加突出,对全国、全省的经济贡献不断加大。经济增速连续2个季度位列副省级城市第1位,出口总额增速连续11个月位列副省级城市第1位,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服务业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
“强”在哪里?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对企业、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不断增强。“企业总部经济十条”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新希望全球控股等总部企业纷纷落户,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96家。
此外,成都加快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于稳住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1-9月,全市累计减免税费815.2亿元,全市新登记企业16.1万户、增长9.1%,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1.1万亿元、增长11.6%,民间投资增长率回升至4.8%。
在民生福祉改善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6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8%,增速在近3年中处于较高水平,公共服务投资增长35.1%、较全市投资增速高25.5个百分点,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65所,新增学位约4.6万个。
Q2
风险如何?
受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致使更多的生产者对未来预期不明、信心不足,在生产经营决策上趋于保守,直接影响了投资。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市场主体投资预期,收入预期不稳影响消费者消费预期。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基于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顾虑,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意愿下降,买买买之前居民多考虑了钱包。同时,外部风险挑战加大也导致外资外贸预期承压。
Q3
信心如何?
“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成都是一个昂扬发展中的城市,有很多项目、很大潜力可以做!”罗强在会上指出,从大环境看,中央、省委、市委对“六稳”做出部署为成都标定方向,借进博会的国家平台成都抓机遇、抢大单,朝着目标有策略、有信心地迈进;从经济运行来看,成都的投资、工业、消费、出口等数据都在增长,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他以当日上午开幕的第十四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技术合作洽谈会为例,谈到市场信心,“一年比一年来的嘉宾多,一届比一届办得规模大,外国人都看好,我们自己为什么不看好?”罗强说,要强化服务,建设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向企业宣讲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机遇,让企业家们看到发展的大势。要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持续推进民营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要利用好区位优势,把握好泛欧泛亚通道建设,深度联结欧盟、东盟市场,深入拓展东南亚市场,加快多元化市场建设步伐。
如何提振市民们的信心?罗强谈到,要继续增强民生福祉改善,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小区配套幼儿园,这是年初市政府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的承诺,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工作,目前看来进度滞后,“要加大投入力度、拓展市场手段,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大家都在看↓
蓉城政事记者 钟茜妮 摄影记者 赤途
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