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人又胖了,女生比男生身体棒!(附体质监测指南)

蓉城政事 2022-07-23

2019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日前正式出炉

成都人体质达标率再升1.2个百分点


不过

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比去年略有增加

分别升高0.2和0.1个百分点


来!一图了解我们自己的体质情况



2019年,成都市参与体质监测的人数总计为100747人。本次监测公报实报样本量为28251人,有效样本量为27368人,其中,幼儿8125人,成年人15098人,老年人4145人。
我们先来看几个总体情况:
(一)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成年人改善较为明显;(二)身体形态水平略有增长;(三)成年人及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持续增长;(四)成年人及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增长;(五)力量素质下降趋势有所改善。

点赞!



成年人达标率连年提高

4年升6.4个百分点


2019年成都市总体体质达标率继续提升达到92.0%

比2018年的90.8%高1.2个百分点

而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

这一数据分别是85.6%、88.3%和90.3%


从2016年到2019年,成都市民总体体质达标率持续提高,呈积极向好趋势,也高于全国以及四川省平均水平。


成都市民总体体质呈积极向好趋势


4年来,成都市的总体体质达标率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这与近年来成都市体育系统持续打造“运动成都”全民健身品牌,加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不断扩大市民参与面密不可分


时尚!



绿道健身带动市民运动热潮

去年1200万人次参与


2019年,成都以休闲运动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发挥天府绿道载体作用,推进体育设施、组织、赛事、活动“四进”绿道,组织登山徒步、越野跑、自行车、嘉年华等绿道体育活动,邀请驻蓉使领官员、在蓉留学生和来蓉参赛运动员走进绿道,全年组织天府绿道健身系列活动831场次,参与人数1200万人次。


成都市民在绿道进行健身活动


此外,成都创新开展社区运动节,带动社会基层“细胞”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培育健康社会风尚和共建共享赛事名城的良好氛围。大力支持开展老年人桌上冰壶球等新兴健身项目,参加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成绩优异,圆满举办市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


2019年,成都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782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提升至680万。


加油!



“少壮派”已经在觉醒

但仍然“拖了后腿”


2019年成都男性体质达标率仍低于女性

成年人达标率仍低于老年人

但值得欣喜的是

成年人群体中的“少壮派”

有后来居上之势



2018年与2019年国民体质等级评定人数百分比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为92.0%,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幼儿达标率变化不大,为92.7%,增长0.2个百分点。成年人达标率仍然较低:20~39岁的成年人达标率为92%,增长0.8个百分点;40~59岁的成年人达标率为91%,在所有群体里“拖了后腿”,但他们的提高幅度也最大,增长1.4个百分点老年人达标率依然最高,达93.1%,增长0.4个百分点。



专家观点

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人整体机能的提高,得益于他们把健身当成了一个习惯,希望年轻朋友向他们学习。
要想提高身体素质必须多锻炼,每周至少有3次中等强度(脉搏在每分钟110次~160次之间)、每次持续半小时到1小时的锻炼。

雄起!



男性达标率提升较大

但依然低于女性


按性别看,2019年成都男性达标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91.9%,但仍然低于女性——成都女性达标率为92.7%,提高了1个百分点。


成都市民参与“壮丽70年 运动新成都”——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府绿道健身嘉年华活动


而从各区(市)县上报的数据看,女性和男性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不少区(市)县女性达标率高出男性3~4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成都女性的达标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幼儿和成年人,这与此前几年的监测结果一致。



专家观点

成年男性体质整体水平低于女性,表明男性参与运动健身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相对而言,成都女性更注重身体形态变化,参与健身的积极性较高。
但我市成年女性仍然需要更新观念,加强肌肉力量的练习。力量练习不仅能更好的减脂塑形,还能保护骨骼、增加稳定性。女性可多采用徒手练习或借用弹力带、瑜伽球等辅助练习。每次练习的动作5~7个,涵盖躯干及四肢的大肌群即可。

注意!



幼儿阶段锻炼不能放松

多项指标有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

成都3~6岁的幼儿

发育水平稳步增长

但多项体质身体指标有下降趋势




与2018年相比,2019年3~6岁幼儿的身高、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2~3.56%之间;体重、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网球掷远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07~8.55%之间。



专家观点

幼儿身体形态的增长,主要与营养状况改善、生长发育水平提高有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意识的增强,幼儿身体横向和纵向充实度的增长已维持了较长的周期。


但由于静态娱乐方式的普及、幼儿教育对幼儿运动发展以及训练专业度的缺乏、幼儿户外活动种类不够多样等因素,导致幼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警惕!



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率降低

但肥胖率略有提升


2019年,成都市民身高指标比2018年均略有增长,但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略微下降。


根据我国颁布的BMI各等级标准评估,数据表明,2019年成都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29.6%和43.2%,比2018年分别减少了0.3和0.4个百分点。


成都的超重人群也越来越注重参与运动健身


但与此同时,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7.8%和11.2%,比2018年均增长了0.2和0.1个百分点。


虽然从数据来看,近年来,成都市民的超重检出率有所减少,但肥胖检出有所增加。超重、肥胖,仍然是影响我市成年人、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



专家观点

超重、肥胖人群运动的关键是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因此运动强度不必过大,一般保持在中小有氧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的50%~70%)即可。


超重人群每天运动45~60分钟、肥胖人群每天运动60~90分钟,每周运动5~7天。方式主要是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辅以抗阻力量练习和牵拉练习。

好事!



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体机能继续上升

身体素质指标下降趋势有所改善


有两个好的趋势是

成都成年人和老年人

呼吸系统机能、循环系统机能

继续呈上升趋势

肌肉耐力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指标

较去年有所改善

此外,20-39岁年龄段人群

身体柔韧性改善较为明显




力量与柔韧性都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的测试项目握力,主要与一个人的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相关联;后者的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则主要与一个人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等其他组织的弹性伸展能力有关。


要使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离不开日常的锻炼,负重卷绳、捏抓杠铃片,转体、拉伸肌肉,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专家观点

绝大多数普通健康市民健身应遵循以下方法:
1.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搭配力量和牵拉练习。
2.时间和频率: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体力活动。力量练习每周2~3天,每肌群2~4组,每组重复8~12次。每天进行牵拉练习10~15分钟。
3.强度:中等强度在有氧运动时为运动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60%~85%;在力量练习时相当于最大肌肉力量的50%~70%。老年人建议中低强度有氧练习、较小强度的力量练习(即最大肌肉力量的50%以下)或徒手力量练习。



在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监测站

市民不仅可以免费预约进行体质监测

还能获取体质测试报告

针对您的个人体质情况给出运动处方


想要参与体质监测的朋友

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选择适合你的体质监测点

预约进行体质监测

↓↓↓



大家都在看↓

• 最新!四川这些地方调整开学时间

• 四川: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补助标准公布

• 成都累计检测湖北来(返)蓉人员30521人,探访核酸检测现场

• 四川:湖北等重点地区入(返)川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

• 你的米面油管够!爬上30级台阶,成都粮仓里满满都是安全感

来源:运动成都

编辑 周霖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预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