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成都即将出台新政!
9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学习《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听取全市近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部署有关重点工作,研究审议《成都市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送审稿)》《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送审稿)》等议题。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今天的市政府常务会集体学习了这项内容
2023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有哪些变化?会议对新修订的《条例》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成都的贯彻落实举措进行了集体学习。
《条例》共7章78条,包括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七个方面。
◆ 要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真正从思想深处拉响警钟、上紧发条,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 要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以清单制为抓手,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及时梳理明确新领域新业态、责任不明确或职能交叉领域监管职责,完善安全生产指定管辖和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出现“责任真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 要加强全过程应急管理,全面做好安全风险排查,运用智慧化手段,加强风险辨识评估和灾害监测预警,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城乡消防、危险化学品、文化旅游等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实战化演练,优化救援装备配备和力量布局,全面提升应对安全风险水平。
9月空气质量形势同比偏差
如何守住“成都蓝”?
日前胜利闭幕的成都大运会,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体育赛事,“大运蓝”“成都蓝”刷爆“朋友圈”,向全世界展示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魅力。
▲遥望雪山 刘海韵摄
根据成都平原联合会商预测结果,9月空气质量形势同比偏差,有1-2次污染过程。目前,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区城市正遭遇一轮区域性污染过程,将持续至9月11日,9月中旬中后期也有臭氧轻度污染风险。
如何守住每一个“成都蓝”?会议听取了全市近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并播放暗访警示片。
◆ 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季度、四季度既是经济指标的冲刺期,也是大气环境质量的攻坚期,要利用有利气象条件,为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要深入推进源头治理,用好成都大运会经验,聚焦“小切口”加强移动源和工业源整治,抓紧出台运渣车、公交车等8个细分领域新能源车推广三年方案,研究提出加快国三及以下老旧车淘汰和国四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措施,积极推动污染较大的家具、制鞋、包装印刷等行业转型升级和整治提升。
◆ 要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对涉农区域、交界地带、高压输电通道等部位巡查力度,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露天焚烧行为查处,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瞄准高质量发展
这两个产业专项政策即将出台
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已成为不少城市争相布局的重点产业链,目前成都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动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培育建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会议审议的《成都市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送审稿)》《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送审稿)》分别提出了10条政策。其中,既有借鉴先行城市做法的突破条款,也有我市独有的创新条款;既有对最新上位文件贯彻落实性细化条款,又有对分散在产业普适性支持政策中涉及航空发动机产业、工业无人机产业的政策汇总强调。
◆ 要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加紧出台政策实施细则,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申报培训引导,强化政策效益跟踪管理,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 要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政策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人才培养,积极培育更多本土“链主”企业,加速补齐产业链条薄弱缺失环节。
◆ 要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坚持以一流服务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突出航空航天产业特点、瞄准细分领域,在政策支持、产投基金、应用场景、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提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
会议还研究审议了其他事项。
蓉城政事记者 李彦琴
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