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鞋服业究竟需要怎样的C2M(上)?

陈果 陈果George 2021-05-31

【注】本文部分内容去年公众号发过,现有所修改,重新发布。

 

本文讨论的“C2M”,指的是消费者定制服装,将量体数据和个性化的选择(样式、部件、面料等)——在线订单的信息是最方便的形式——传递到制衣工厂,在柔性生产线实现大规模按单生产,降低成本,实现订单的快速交付。某些人将鞋服产品由工厂向消费者直销也称为C2M,这种模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最近一年多,随着舆论推动,智能制造、“工业4.0”被认为在中国服装业制造产能过剩大背景下,代表了服装业供给侧转型方向。红领西服、报喜鸟男装等服装C2M示范案例,使得不少鞋服企业对这种模式跃跃欲试。


这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模式并不是新概念,90年代中期著名管理著作《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一书,在传入国内时,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书中描述的李维斯提供消费者定制牛仔裤的案例,其创意和方案跟今天中国鞋服界热议的C2M模式一模一样,也许是受这本书影响,韩永生教授2002年在雅戈尔任职时,就推出了服装的“大规模定制”概念,当时也推出了基于这个概念的定制服装店。可是,Levi’s Original Spin定制牛仔裤项目,这个在商学院理论上广为流传的案例,并没有存在很久就被Levi‘s放弃了。今天,除了传统的牛仔裤参数,Levi’s 采用CurveID(身材)等新参数方式,仍然是用个性化的选择组合,来选择标准产品。


完全的消费者定制是中国鞋服业发展真正的痛点吗?


“参数化定制”是我发明的名词,借鉴计算机图形学概念。计算机的曲面模型并不是完美曲面,而是线框参数的直线折面,参数越复杂,线框“颗粒度”越细,则直线折面越接近真实曲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很复杂,我们可以将消费者需求定义为产品的参数,参数定义的颗粒度越细,参数取值越精细,则越接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就服装而言,人的体型前差万别,衣服在人体上要穿着服帖,需要有高超的制版技术,同样标记型号的衣服,例如175/90A,有些品牌的衣服穿起来很合身,有些觉得不服帖,差别在制版上,制版是衔接造型设计和缝制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服装的个性化,则是版型“参数”(参数的个数、参数取值量度)有多细,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


服装制造跟所有产品制造的供应链模式并没有区别,不外乎是MTS/ATO/CTO/MTO/ETO几种类型:


传统模式 - 标准型号、面向库存制造MTS:

基于有限参数组合的标准型号服装,最细层次的型号是SKU。


一般来说,决定服装SKU的参数有尺码(尺码参数1-3个,例如裤子是裤长、裤腰,衬衣是领口、袖长,皮带是长度)、颜色等,参数取值为非连续取值,例如男装西服上衣:身高(165/170/175/180/185),胸围(84-90),体型(Y=瘦,A=适中,B=胖,Y=加胖),加上面料或颜色,如果身高有5个值,胸围有4个值、体型有4个值,面料(颜色)有个值,穷尽组合是5X4X4X4=320种,极端值的组合一般不会生产,实际投产最多几十种。在投产前的产品计划过程中,根据历史销售规律,确定一个服装款式下的标准SKU占比,例如:


 各SKU的百分比占比的总和为100%。根据季前计划安排生产,面向成品库存开展销售;季中销售时,加强门店间协调,拼色拼码提高售罄率;过季的多余尺码在工厂店折价处理。即使是制服定制行业,传统做法是定制企业对个人进行量体,然后把量体结果匹配到标准SKU上,向用户交付标准尺码成衣。

在实践中,中国服装零售业的产品SKU密度远远低于美国等零售发达市场,例如衬衣,我们大多数男士衬衣在一个款式之下就是S/M/L/XL/XXL五个SKU选择而已,而美国一个衬衣款式除了可能有Classic/Tailor/Slim等几种Cut外,尺码是袖长和领圈丰富的组合, 如下图所示(14~18.5领圈,0.5一格;32~38袖长),提供20种以上选择。

 


 不少鞋服企业谈C2M,其实只要加密SKU密度,并不需要改变MTS模式,很大程度能解决消费者的尺码个性化问题。SKU密度大,相应地,库存风险变高,由于国内服装零售企业渠道复杂、市场复杂,信息化水平低,数据分析,所以不敢轻易加密SKU数。某些数据分析软件,例如SAS Size Profiling(例如下图),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鞋服产品的尺码构成比例,以及不同店群的尺码配置,从而提高售罄率,降低折价比。我认为某些鞋服企业并没有很好做SKU尺码分析,而声称走C2M是想取巧。

 


较多参数配置 - 面向客户订单的配置或组装CTO/ATO

提供更多的可配置参数,例如Nike网站上推出的部分型号鞋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则属于这种模式http://www.nike.com/cn/zh_cn/c/nikeid


鞋面、贴片、鞋带、中底、后跟等十个可配置项,每个可配置项有十多个选项,甚至选项下还有次级选项,例如鞋面可选纯色、渐变色、花型,而纯色、渐变色、花型下各有十多种选择,如果再加上尺码,穷尽排列组合是几千种,这么多组合,完全没法用前述的百分比进行SKU计划。预先生产鞋面裁片、鞋底、中底、鞋带等标准部件,按照客户订单进行成品组装、交付。一般来说,存在条件约束的方式(什么鞋带允许配什么鞋面,不允许配什么鞋面),称为“配置”,即按订单配置(Config-to-Order, CTO),不存在条件约束的方式,自由组装,称为按订单组装(Assemble-to-order,ATO)。


CTO/ATO最典型的模式是戴尔电脑的在线销售,其部件、工艺都是标准化的。国内前些年就有学习Nike这种模式的,例如“爱定客”。目前走红的红领、报喜鸟的西服定制在用户端的表现也基本是这种模式,例如口袋、门襟等特性可以选配,红领更强调根据量体信息的一人一版,而报喜鸟(下图)相对来说版型标准化强些。

 


 丰富参数组合定制面向客户订单制造(MTO

按单制造(Make-to-Order,MTO)含义是,订单需求驱动成品制造,并随之驱动部件(半成品)的制造,亦即部件是有订单才生产,没有订单不预先生产。和部件、工艺都是标准化的CTO/ATO模式相比,MTO过程的大部分基于标准的部件和工艺,少部分根据订单特殊需要。红领西服宣称的量体数据到个性化版型确定,再将个性化版型传到生产线上进行柔性制造,个性化版型处理属于MTO模式。


MTO模式的探索不仅存在于服装行业,在其他制造行业里已经探索很多年了。例如传统的小汽车都是MTS模式,4S店里销售的都是库存车。有不少学者和信息技术公司多年以来在鼓噪乘用车的MTO模式变革,可是除了“辉腾定制”这样的纯MTO模式外,完全MTO的厂商并不多,奥迪销售可订单选装,交期大约1-2个月,大多数购车者都选择付款提现车。


我觉得红领在定制化上能够形成成熟、上规模的应用,也许跟它做制服定制的外贸B2B2C商业模式的企业基因相关,这种模式是否适用于更具有广泛意义的B2C模式?从红领的宣传来看,其“定制”含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服装版型参数化,参数为连续取值,无限的组合,也就是一个订单一个SKU,生产线的数控加工能力足够强大,量体数据直接传到面料裁床和缝制设备上,也并不是太大问题;二是锁眼、口袋、纽扣等部件和工艺可以选装或者条件配置。

 

鞋服企业实施MTO的难点我觉得是商业模式本身:一方面是供应链约束。服装行业最大的供应链瓶颈是面料。为什么现在C2M初有成效的报喜鸟、红领都是男装呢?因为男装的面料丰富度低、流行变化慢,所以预储大量面料来进行定制,库存风险小,而女装的面料种类繁多、流行变化多端,如果预储面料定制,面料超储风险大;另一方面是消费行为研究,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合身”或者“个性化”在付钱后等待几天时间?随着电商发展,传统按季整单生产的模式也在变化,服装生产线通过小组模式,加强生产计划和执行的柔性,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如下图),这样的多频次库存管理,加上零售体系提升商品计划和调配管理水平,消费者在现货和期货之间,更愿意选择前者。

 


自由参数定制——完全单件定制:

按订单设计并制造(Engineeringto order)是指完全没有标准化的部件和成品设计,根据客户需求,现设计,现制造。服装业的纯人工高级定制属于这种模式。如果未来实现服装3D打印,如果不考虑设计的因素,也算是单件定制。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国内鞋服企业C2M的确是商业模式的颠覆,但是鞋服企业在没有思考清楚在商品计划管理、商品管理、消费者行为等方面如何加强基本能力,盲目跟风是没有必要的。

 

本文下半部分,我将具体谈实现C2M的关键信息技术手酸和流程,包括:

  1. CRM:在线选配、在线订单、顾客信息(购买历史、量体数据)

  2. PLM:部件信息、设计元素、部件和工艺标准化

  3. MES:生产线排序、产线物流、订单跟踪

 



中国鞋服企业转型,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