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动态】科幻影像中的硬核科技与浪漫想象: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影视特效峰会回顾
编者按:2023年10月18至22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举行,为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落地。《世界科幻动态》期刊特别设置“世界科幻大会”专题栏目,聚焦全球及中国科幻产业发展议题,对新亮点、新动向展开观察与记录。本期文章以特效技术赋能科幻影视创作为主题,展现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影视特效峰会的精彩亮点,探讨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
2023年10月21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影视特效峰会在成都科幻馆太阳厅举行,该峰会是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特色主题沙龙之一。本次峰会受邀的嘉宾有五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视觉特效艺术家、新西兰维塔工作室联合创始人、CEO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天工异彩创始人常洪松等多位国内外资深业界人士。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影视特效峰会现场
(图片来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官方图片)
影视特效作为科幻电影创作生产的一个关键截面,是提升整个电影产业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场嘉宾结合自身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围绕影视特效在整个中国科幻电影界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共话当下及未来影视特效的行业图景,带来了不少新观点和新思考。在科幻电影创作生产与实践中,影视特效的发展态势也特别值得关注,尤其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浪潮中意义重大。
一、艺术的启蒙:视觉造梦者成长道路的标志性起点
本次峰会受邀的嘉宾均为影视特效领域成就卓越的标杆性人物,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之所以会坚定地走进视效行业,从事电影特效相关的工作,往往与他们受到艺术的启蒙密不可分,因为创新者通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走”。
理查德·泰勒是世界顶尖特效公司新西兰维塔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CEO,被观众所熟知的《指环王》系列电影、《阿凡达》《猩球崛起》等经典影片中的视效,均出自于他所带领的维塔制作团队。作为曾五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视觉特效艺术家,理查德·泰勒表示,是一本名为《收租院》的中文画册启蒙了他踏上用影像“造梦”的道路。在孩童时期,他时常翻看这本画册中由中国成都资深雕塑家赵树同主创的雕塑群像的照片,年少的理查德·泰勒被画册里生动鲜活的雕塑和独特的艺术感吸引,并时常临摹。由此,这本漂洋过海的画册激发了他对雕塑学习的热情,推动他最终走上了从事特效工作的道路,也对他日后参与制作的多部经典影片产生了深切的影响。而真正对理查德·泰勒在影视特效方面有启发性的电影,则是1933年上映、由威尔斯·奥布莱恩(Willis O’Brien)监督视觉特效的电影《金刚》(King Kong,1933)。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令他深受震撼,因为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有影片做到在大荧幕上把大猩猩的形象如此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怪兽电影。
理查德·泰勒在峰会现场发言
(图片来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官方图片)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这一系列电影的导演郭帆而言,在詹姆斯·卡梅隆(James Francis Cameron)导演的电影《终结者Ⅱ: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中,机器人T-800沉入熔岩时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正是他爱上科幻电影的起点。而这一幕对当代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的创作生涯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他在执导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2018)时运用互文性叙事,以设置“钢铁巨人跌落地心熔岩竖起大拇指”这一情节向其致敬,形成致敬经典和探索创新在影像表达上的统一。
正因有威尔斯·奥布莱恩、詹姆斯·卡梅隆等这样的大师在影视特效领域做出开创性的艺术探索与尝试,影像叙事文本才得以焕发出新的美学魅力,更多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质作品才得以被创作出来,整个科幻电影行业才得以正向演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后人的艺术启蒙和更加进阶的影像叙事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理查德·泰勒、郭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一代代视觉造梦者在传承中创新,以创新赋予科幻电影新的生命力。
二、科幻电影的想象呈现:先表达情感,再接榫硬核科技
科幻电影是兼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听文本,是在艺术与技术支撑下创建出的高度具象化的影像世界。因此,在场的嘉宾们谈到了“在科幻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影视特效应如何平衡浪漫想象与硬核科技”这一问题。理查德·泰勒认为,在进行影片创作时,创作者应该要找到所谓的“亲密感”。这是因为科幻电影与其他电影一样,应为观众提供“镜像参照”,从本质上满足观众情感投射和身份认同的需求,才能够持续发展并且被观众接受。如果导演没有将诸如“爱恨情仇”等亲密情感放在故事中,这样创作出的电影将很难带动观众与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验,那么影片中所构建的世界就会变得非常肤浅。这就意味着,创作者必须通过在故事中融入“亲密感”,才能使观众感受到影片的故事感和震撼感,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影片的力量。正如拉斯·冯·特利尔(Lars von Trier)所指出的那样,电影创作中情感的探索远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在技术应用层面,理查德·泰勒还表达出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版权风险的担忧。在未来,影视特效行业将面临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创作者能否通过人工智能这一强大的工具来赋能自身?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尊重其它创意形式的基础上,又能保证内容的原创性,这将是今后影视特效行业开展工作的核心原则。”
郭帆在峰会现场发言
(图片来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官方图片)
郭帆则提出,科幻电影的创作并非仅局限于使用高科技手段对“高概念”设定的呈现,最关键的还应该是情感,是创作者通过角色展现出来的情感。正是因为这些角色在情感层面的呈现,才能唤起观众在影院场域中跟随角色一起共情。因此,在《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郭帆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始终致力在“高概念”设定和情感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除此之外,郭帆还谈到自己曾因技术的快速迭代而存在过担忧,但经过一段时间向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学习,再结合去美国硅谷、新西兰等地的考察后意识到,创作还是以人为核心,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仅仅只是工具,就像画笔和键盘一样,人才是使用者,重要的是在未来,创作者们应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更好地赋能影视表达。常洪松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说道,尽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给影视特效行业带来不安,但其核心仍是为创意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他提出,“最终,创作者还是基于自身的审美来做选择,技术只是为创作提供更多可能。”
常洪松在峰会现场发言
(图片来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官方图片)
在未来,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整个行业系统的运作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技术革命将引导着电影美学的持续革新。在现有趋势下,创作者在科幻影像的生产过程中,应尝试通过寻找影像中情感与技术的平衡点,将情感化表达融入影像文本的同时,再接榫硬核科技,以技术赋能影片的表现力,填补过去拍摄和制作层面上的不可能,丰富电影视听语言的呈现形式,实现电影技术、电影美学与大众审美的破界与融合,从而创作出兼具视觉美感与情感张力的科幻作品。
三、“想象力”生产逻辑的新共识:迈入影视特效全球化的新阶段
当前,世界已进入由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驱动的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电影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不断产生,科幻电影也不例外。本质上,科幻电影的创作是一种“想象力”的生产,数字技术使全球各科幻电影生产者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和紧密,由此催生出一种新的共识:迈入影视特效全球化的新阶段。
25年前,一本中文画册开启了理查德·泰勒与中国之间深厚的渊源,其创立的世界顶尖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非常重视与中国电影的合作,参与了包括被誉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影片《流浪地球》(2019)、贺岁档影片《长城》(2016)、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动物世界》(2018)、奇幻冒险钜制《鬼吹灯之寻龙诀》(2015)等在内的多个电影项目。维塔工作室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电影领域,理查德·泰勒更是已经着手将合作的边界拓展至文化、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例如,维塔工作室应邀在中国珠海横琴新区打造了一家以“中医药文化+特色旅游体验”为主题的中医药科技创意博物馆,这是全球首家大型中医药主题沉浸式叙事体验馆。又如,维塔工作室参与制作了中国和新西兰首部官方认可立项合拍的动画片《太空学院》(2018),本片被新西兰梅西大学官方评价为“构建学习知识、搭建儿童技能架构、充实幼年体验的基石”。此外,维塔工作室还与中国移动、巨星传奇、杰威尔音乐合作,共同创作出周杰伦的超写实数智人形象“周同学”及以其为主角的首支元宇宙先导片《次元拓》。
这二十五年以来理查德·泰勒与中国结缘的特别经历,给予了他极好的体验,由此也加固了中国与新西兰之间最珍贵的友谊。这是一种来自于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爱所激发的友谊,这种友谊所产生的结晶值得在今后加以发扬广大,同时也反映出影视特效行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科幻电影生产过程中,诸如中国导演郭帆执导的影片《流浪地球》与新西兰维塔工作室这类影视特效的跨国合作活动日趋活跃,已成为全球视效行业发展的全新共识。影视特效的全球化使各国科幻电影生产者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各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准的整体提升,由此推动了世界各国科幻电影生产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给各产业领域的传统生产关系、生产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带来了深刻变革,影视特效产业亦是如此。
在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涌向影视特效行业之时,深耕内容仍是核心要义所在,技术则是成就影像表达的利器。未来,在硬核技术的赋能之下,影视特效的力量将被无限释放,在彰显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以逼真的手段和极强的真实可信度重新定义科幻影像的生产逻辑,实现从内容叙事到视觉景观的升级,提升科幻电影的艺术品质,从而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高质量影片,观众大胆驰骋超越现实的浪漫想象也将被更大满足。
作者:金梦瑶,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END
排版:沈 丹
编辑:闫进芳
审定:姚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