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住在这个老小区的爷爷奶奶再也不用爬楼梯了

2017-06-12 伟瓣桔 伟瓣桔


龙猫先生︱撰文

肖当当︱编辑

李木易︱摄影


爬五六层楼,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简直“难于登天”。历经九年,东城区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率先成为检测合格并取得使用许可的老旧小区增设电梯试点工程,整个单元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终于可以不再“望楼兴叹”。


与平摊到每户需要数万元的集资新建相比,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采取的是“代建租用”的增设电梯形式,住在顶层的居民平均下来每月只需缴纳300多块钱。






家住4单元2层的张海乔已经78岁,作为楼门长,老人对单元里每家每户的情况基本上都“门儿清”。


“我78,但是这岁数在我们单元就算个平均值,五楼的老太太今年都93了。”


张海乔告诉伟瓣桔(微信号bjcbnews),刚住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才40岁出头,但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中年人都步入老年,曾经的健步如飞,现在都已变成步履蹒跚。张海乔说,自己现在身体还算不错,但每次看到比自己大的老街坊上下楼的样子,心里就不免为将来发愁。前两年,住在四层的一位行动不便的邻居,就因为实在受不了没有电梯上下楼的不便被迫搬家。



93岁的赵桂兰是4单元最年长的,也是住的楼层最高的。几十级台阶对于赵桂兰老人来说,就是她与外面的世界最“远”和最“难”的距离。


“有时候上下一趟楼,就得快20分钟,走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喘半天。”


张海乔说,2015年9月,楼里的6户邻居写了一份关于安装电梯的申请。2016年9月,北京出台《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简化审批手续,为增设电梯“亮了绿灯”。


“我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有多难,还要找到老楼最初的设计规划图纸研究安装电梯的可行性,还要协调那么多个部门,幸亏有好政策,不然我们这些人这辈子都不一定能用上电梯啊。”






北京华龄安康控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电梯的设计者郑宏安把这部电梯所有的设计重点都集中在如何让老人使用方便上。


“这部电梯承重450公斤,基本上是普通电梯承重的一半左右。因为经过测算,一台电梯使用的人数只有40人左右,所有并没有考虑很大的吨位。而且从楼根儿到电梯最外端,深度只有不到两米米,并不妨碍楼前道路通行。”



虽然轿厢不大,但郑宏安说,他经过多次试验测量,“必保”的就是能让一个轮椅自由的出入,而且轮椅进入轿厢之后,侧面、后面都可以轻松站下一个人,这也是考虑到老人坐轮椅出门时家人陪伴的问题。电梯轿厢内是柔和的乳白色,不仅照明良好,而且还带有采光窗,这让电梯内没有丝毫的逼仄和压抑感。






之所以老楼安装电梯步履维艰,很大原因是由居民担心在楼外安装电梯影响采光,同时还提出“电梯运行会产生噪音”。

郑宏安说,这栋老楼是“L”型,也就是带有拐角,所以设计时特意采用了全通透、钢化玻璃材质,相当于一部“观景电梯”。


“如果不是拐角楼,就不必使用这种全透明的,即使安装了电梯但也不必担心采光,而且造价还相对较低。”



走进电梯轿厢,刷一下IC卡,电梯门缓缓关闭,以0.5米/秒的速度平稳上升。无论是在轿厢内还是在电梯间,能听到的声音微乎其微。郑宏安说,经过测试,这部电梯低于日间噪音标准,运行时的声音完全可以控制在60分贝以下。


“正常人说话的声音是65分贝,空调出风口的噪音值是38分贝,而这个电梯的噪音值我们通过测试只有40分贝左右。”






东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情况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安装电梯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水电气热等专业管线的改移。所以会推行“一个门栋一个方案”。


同时,安装电梯的重要前提是所在门栋的全体居民同意,此次增设的电梯就是在全部居民同意的基础上完成的。此外,前期相关部门到实地勘测,对楼体情况、楼间距、是否有地下室、是否占用消防通道等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是否具备可实施性进行评估,最后制定了实施方案。



据介绍,和平里一区4号楼4单元采取的是“代建租用”的增设电梯形式。


“这样核算下来,居民每个月平均掏出两三百块钱就可以,而且一户几口人都可以使用,这个方式比拥有产权的新建电梯减少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居民也更容易接受,推广起来的困难也减少了很多。”





北京晨报都市部出品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查看菜单底部“转载须知”


荐 读

我竟然在京郊发现了霍比特小屋

厉害了,萌叔韩磊给北京这个区唱了一首歌

这碗豆浆他免费送了11年,如今他77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