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这个大腕儿9岁成名!67岁还排新戏火遍全国!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前段时间,

“同龄人抛弃论”引爆了朋友圈,

有人感同身受,有人不以为然,

韩寒都出来站队,

斥其“制造恐慌”,

然后传播进一步升级。



不想说孰是孰非,也说不清。

在这个60岁退休阿姨为环游世界学英语、

83岁学霸奶奶被阿里争抢的时代,

你一旦停止学习,

抛弃你的就不只是同龄人了。


其实任何时代,

你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吃过苦、受过罪,

并持之以恒地付出,才有资格不焦虑。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就是我们河北的戏曲大师裴艳玲。



1


裴艳玲这个人

是个疯狂的上班族!


对于她,从戏剧大师曹禺

到普通戏迷总是不吝赞美之词,

诸如“人间国宝”“前无古人”

“戏圣”“传奇”“裴神仙”

“武生泰斗”“活武松”“活林冲”

“活钟馗”“女演男举世无双”……



但小编最喜欢的却是,

“最in说书人”李林上《中国故事大会》时

形容她的一句话:

“这个人是个疯狂的上班族,

疯狂到能要自己的命。”


裴艳玲到底有多疯狂呢?

她的弟子郑标出了一本书《裴先生》,

记录了她“不疯魔,不成活”的戏曲人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裴艳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

就是“5岁登台,9岁挑梁,12岁唱红”。



《中国故事大会》上,

李林就用一句绕口令般的

“见过这么小的没见过这么好的,

见过这么好的没见过这么小的”,

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但你不知道这“小与好”

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2

5岁登台,

刻苦练功“女承父业”


裴艳玲的父亲裴聚亭

是远近闻名的京剧武行演员,

4岁起当时还叫裴信的她

就开始了在戏班的童年生活,

不知不觉中“看”会了很多戏。


最初裴聚亭没想过“女承父业”,

因为学戏太苦。

学戏的人得有九条命,

一条一条地死,全死干净了,

这戏才有可能学成。

注意,是“有可能”学成。



但裴艳玲跟戏曲注定是有缘的。

5岁那年,戏班在淄博市淄川区红山村

演出《金水桥》时,

演秦英的演员得了急性盲肠炎,无法登台。

眼看要砸锅,

裴艳玲自告奋勇顶替上场,

一招一式,像模像样。

观众哪里见过五岁的孩子粉墨登场,

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一句唱一声好,巴掌都拍红了。


眼见孩子是唱戏的料儿,

尽管自己并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

但禁不住众人的劝说,

裴聚亭开始培养女儿做演员。

与旧时的科班一样,

裴聚亭对女儿练功要求极其严格,

抬手就打,还经常用藤子棍打。


梨园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父辈做演员的一般都不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孩子学艺则另拜他人为师。

据说主要原因是怕自己的孩子舍不得真打,

而舍不得打是不可能培养出名角的。


裴聚亭自然心知肚明,

教了一段时间之后,

就让女儿拜在保定京剧团的

好朋友李崇帅门下。

李崇帅与裴聚亭一样,

对待练功苛刻得“不近人情”。



裴艳玲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

先是扳腿、踢腿、耗腿,

一小时后改练飞脚、扫腿和拧旋子,

上午吊嗓,晚上跟爸爸练台步,

学一些文戏,睡觉前还要练功,

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就是在滴水成冰的严冬,

凌晨四点也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

常常练得浑身出汗,嘴里冒血腥气。

近于残酷的是,练功时不准脱棉衣棉裤。

棉衣被汗水浸透了,

母亲给她在炉子上烘干,然后穿上再练。

一冬天,棉衣都成“铁”的了。



谈起这段经历,裴艳玲说:

“练功那罪不是一般人能够受的,

有时候累惨了,真想上吊!

心想上吊死了,也许能休息一会儿。”


3

一口气拧四十多个旋子,

技惊四座!


那成名之后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苦了呢?

1960年,

裴艳玲作为一名民间剧团

的“江湖艺人”被调入

新成立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

当年,裴艳玲即担任了《宝莲灯》这出新剧的主演,

“一口气能拧几十个旋子的小武生”

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1976年,29岁的她受命进入电影

《宝莲灯》剧组再演沉香时,

刚刚产后二十几天,

却能一口气拧四十多个旋子,技惊四座。

这不能不说得益于少时的刻苦训练

和个人惊人的意志力。


4

为了练摔叉,

裴艳玲把自己摔到小便失禁!


1985年,裴艳玲自筹资金

排出了“美哉奇丑”的《钟馗》。

钟馗前半部为小生扮相、老生唱念,

后半部则更似架子花脸和武生的组合体,

有从两张半桌凌空翻下接7个摔叉,

以及单腿朝天蹬三起三落拾扇等高难度动作。



据说为了练摔叉,

裴艳玲把自己摔到小便失禁。

多年后,

年近花甲的她在台湾地区演出《钟馗》,

仍能从“高山”上凌空而下。



5

67岁“高龄”再排新戏

从十九岁直到一百岁


20世纪80年代,

裴艳玲担任着演出团的团长和领衔主演。

为了全团人员的生计,

演出频密,生活压力极大。

有一段时间,

裴艳玲累得患上了脱肛的病,痛苦不堪。


她演的多是武功吃重的戏,

一场戏下来,血都把内衣湿透了。

裴艳玲成名早,又多演武戏,

一般人都以为她一定

有一个让其他演员羡慕的好身体。

其实十多年前她就病痛缠身,

有时彻夜难眠。




1997年“原业归宗”回归京剧后,

裴艳玲又创排了《响九霄》,

戏中首演旦角,获得梅花大奖。

67岁“高龄”,裴艳玲再排新戏《赵佗》,

从十九岁直到一百岁。


武戏在先,穿厚底、扎大靠、

使长枪,武功繁难,载歌载舞;

文戏在后,戏装从蟒袍、帔到开氅,

髯口也是从“黑三”“黪三”到“白三”,

做表出神入化,演唱别具韵味。



两场击鼓的戏,赢得观众多次掌声。

人们不知道的是,为了方便练习,

裴艳玲常年把两支鼓楗子

放在随身的帆布包里。

天长日久,

鼓楗子居然把帆布包顶破了洞。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裴艳玲演出少了,

但偶上荧屏仍能将九节鞭耍得呼呼生风。

据说在她新加坡的家里,

卧室床头上拴着一个平淡无奇的铁环,

内圈靠下的地方有一个磨得锃亮的缺口,

还差一点儿就磨穿了。



它是裴艳玲练习拧旋子时用的辅助器械。

从1954年开始使用算起,

这个铁环就陪伴着裴艳玲。

这是父亲留给她的,这些年里,

裴艳玲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

在每年的除夕,吃饺子之前,

都要对着家乡的方向,

焚香、烧纸、磕头、拧一组旋子。

每当这时,那个拴在床头的铁环

就又派上了用场。


 

裴先生

还有太多令人感佩、

令人汗颜的故事,

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小编推荐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裴先生》。


这本书入选了河北青年报主办的

第五届“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

在书中你会看到一个舞台上惊才绝艳、

生活中普通低调、戏比天大、

性格倔强、直爽、坚韧、质朴的裴艳玲。


书中还收入了近300张拍摄精美的图片,

有很多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

比如大量裴艳玲排练、

演出《赵佗》的照片,

那身姿做派,哪像年近古稀的老人?

还有裴艳玲早年间演《哪吒》的老照片,

用惊艳形容绝不为过。



本书装帧也十分考究,

精装的黑色封面搭配

金色书名和暗红布纹书脊,

显得沉静、华贵、优雅,书

中图多但繁而不乱,用纸考究,

让人爱不释手。


了解了裴艳玲为表演事业所付出的心血,

你就明白,人生怎样过才能不焦虑。

愿你我都能从大师的故事里得到启示!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编辑/李若星


更多热文


现在知道还不晚!吃得太油可能得这么多种癌症!快看你超标没有……


厉害!河北师范大学又在全国出名了!


痛心!学生每天做的这1件事,迟早毁了一生!(必须警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