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痛心!才42岁!他是河北人永不能忘的英雄

河青新闻网 河北青年报 2022-06-15


邢台新河县历史上人杰辈出,

董振堂就是其中之一。

从立志从戎到投身革命,

十余年的戎马生涯,

董振堂身经百战,

功劳赫赫。


他是人民军队历史上

首枚勋章“红旗勋章”的

获得者之一,

他率领的部队

曾因掩护长征

而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董振堂为国捐躯时年仅42岁,

他是红军牺牲的

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毛泽东称赞他是

“坚决革命的同志”。



英魂永志



董振堂(1895-1937),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村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炮(兵)科第九期,曾在西北军中担任中将师长。1931年12月,他率部起义参加红军,曾任红五军军团长等职务。长征时期,红五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1937年1月,编入西路军的董振堂在率部与敌作战时牺牲,年仅42岁。


立志从戎


从军三年

他从炮兵排长升为中将师长


走进新河县的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

诉说着董振堂将军和革命先辈不畏牺牲、

与敌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

在红五军团军旗前,

不少参观者驻足良久。


陈列馆馆长宋秀英深情讲述了

军旗背后的故事。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新河县

西李家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优渥的家境让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1921年秋,董振堂考入

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

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并进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短短三年时间,

他从炮兵排长被提升为中将师长。

虽然衣食无忧,

但董振堂的内心却非常痛苦。”

宋秀英介绍,

此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毫无意义的军阀混战

让董振堂备感厌倦,他渴求光明,

渴望百姓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中原大战结束后,

冯玉祥通电下野,

他麾下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了

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

董振堂成了第25师第73旅的旅长。

这次人员调动,

为接下来的宁都起义提供了条件。



投身革命


率部起义

充实了革命队伍的军事力量


在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内,

将军亲笔撰写的《宁暴经历》

一文手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文章清晰记录了董振堂

组织宁都起义、参加革命的心路历程:

“看清楚了国民党欺骗、压迫、剥削,

认清楚了唯有共产党

终能为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


1931年年初,

为铲除异己,

蒋介石故意将26路军

调到了江西和红军作战。

屡遭败绩加上水土不服,

这让士兵们情绪低落。

总指挥孙连仲

干脆借口治牙病离开了部队,

这为起义提供了外部条件。

1931年12月14日,

董振堂和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

及74旅旅长季振同率26路军的1.7万多名官兵

在宁都城宣布起义。


宁都起义胜利后,

中央苏区的红军人数

从2.8万多人骤增到了4.5万人。

这次成建制、大规模部队的起义

让国民党一再妖魔化红军的宣传破产。


宋秀英介绍,

这次起义充实了革命队伍

的军事力量及干部。

1955年,在共和国首批授衔的将领中,

参加过“宁都起义”的多达27人,

这其中有7人来自河北。



长征浴血

阻击追敌保障红军主力北上


在陈列馆内,

展板上的“红旗勋章”

吸引了记者注意。

宋秀英介绍说:

“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

颁发的第一枚勋章,

董振堂是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陈列馆展板上

还有一面红五军团的军旗,

旗帜上的累累弹孔

是董振堂英勇奋战的见证。


董振堂参加红军后,

被任命为了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

他迅速投身到了革命战争中。

1932年年初,

董振堂亲率红十三军赴赣州城参战,

击退悍将吴奇伟,

解了红三军团之围。

1932年7月,水口圩战斗,

他亲率5000健儿冲入敌阵,

此战击退粤军15个团,

迫使敌人不敢主动再向苏区进犯。


在长征中,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

担负起了全军后卫的重任。

因为船少人多,

红五军团的金沙江阻击任务

从三天三夜变为六天六夜,

后又成九天九夜,

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战功,

红五军团也因此荣膺了

“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英年早逝


捐躯高台

他是红军牺牲高级将领之一


长征到达陕北后,

董振堂又担任了西路军第五军军长,

他负责率部穿过河西走廊

和苏联方面取得直接联系。

因为补给不利,

西路军在甘肃陷入了苦战。


1937年1月12日,

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

与六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

战至最后一人一弹,

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是红军牺牲的

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党中央在陕西宝塔山下

举行了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

“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展览馆内,将军的一尊塑像令人动容,

他手持驳壳枪,如山峰一般挡住敌人去路,

斑驳破旧的衣服

难掩英雄气吞山河的气概。


宋秀英说,

每当游人来到“血战高台”展区时,

都会不由自主垂手肃立,

为烈士奋勇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家风秉承


精神传承

多名后人投身军旅建设国防


董振堂牺牲后,

因为信息闭塞,

其遗孀贾明玉并不知道消息。

当时,为躲避日寇迫害,

她带着家人辗转到了

安徽界首避难。

直到1946年新河解放后,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

他们才回到了老家。


董振堂烈士有两子三女

(有两女不幸夭折),

其中,长子董光楹在家乡参加游击队,

新中国建立后调入

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次子董用威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

新中国建立后

转入石家庄的棉纺厂任职,

女儿董光苔从北京女子三中

毕业后留校工作,

后来曾在北京市西城区

招生委员会担任主任。


作为烈士后人,

董家人秉承了老一辈革命者

“凭自己能耐,不要靠老人”的理念。

作为将军的长子长孙,

董乃煌说自己参加工作后

从未提起爷爷的身份,

直到后来电视台播出烈士专题纪念片,

同事们才知道他是董振堂的孙子。


受到烈士革命精神的影响,

将军的侄子、侄孙辈等后人

也投身军旅,在新时期继续为

国防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董振堂的孙子董乃煌老人



精神永存


纪念英烈

陈列馆已接待游客350多万


为了纪念烈士教育后人,

新河在县内兴建了振堂公园

及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学习参观。

陈列馆自2006年开馆至今,

已经接待海内外游客350多万人。


每次面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孩子们,

宋秀英都会讲一个故事:

长征途中,董振堂为了守卫

一位在战场临盆的孕妇,

他亲率一个团阻击敌人两小时,

为新生命的诞生赢取了宝贵时间。

面对战友们的不理解,董振堂说:

“我们打仗,流血牺牲,

就是为了下一代们都过上好日子,

甭管牺牲几多人,也要顶住!”


而今,这盛世如将军所愿,

在烈士的家乡新河,

董振堂烈士像前,

一群群小学生们唱响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下一代正在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浴血奋战,光辉永存,

烈士的英雄事迹熔铸于华夏大地,

早已成了不朽的丰碑!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郭会哲

摄:河北青年报实习记者方泽阳
编辑:王丽
校对:赵润泽
责编:王亚伟
监制:寇拴民

更多热文

事发河北!结婚当天,新郎被铁链“锁喉”!尴尬的是钥匙找不到了……


河北23岁女幼教因贩卖传播淫秽品获刑


警惕!暂停营业!3天4例,初步判定公布!国家重磅发声!事关小区建充电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