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家人反对,石家庄一“80后”辞职做豆腐,现在日均销售1500斤!他说……
豆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食物
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
而在石家庄平山县
有一位卖豆腐的返乡大学生
在他的带领下将豆腐卖成了网红
日均能卖1500斤!
一到过节还供不应求
究竟有什么样的门道?
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在父亲的反对声中辞职回家做豆腐
李三波,1984年出生在石家庄平山,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大学毕业后,他长期在山东工作。近几年,由于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再做豆腐,担心技艺失传的他返回老家,传承起了这项家族技艺。
“我上大学给父亲打电话时,他总是说‘这两天休息了,没做’。”看惯了勤劳的父亲每日围着磨盘转的身影,一听到父亲突然说“休息”,李文波的心里反而不是滋味,追问之下,才知道父亲得了糖尿病,心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李三波一方面操心着父亲的身体,另一方面也担心父亲制作豆腐的技艺失传。
2012年,李三波打算返乡创业,把家族的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没想到刚一开口就遭到父亲的拒绝。
“我父亲觉得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又回来做豆腐,面子上实在挂不住。”李三波讲道,不过,此时的他决心已定。
李三波和爱人偷偷跑到隔壁村舅舅家的一个院子里,建了一个豆腐作坊。豆腐制作出来后,李三波拿着喇叭,骑着电三轮串街走巷地叫卖。
“后来被父亲发现了,他就恶狠狠地对我说‘一听到你的声音就觉得刺耳’。”李三波对记者讲道,“最后父亲看我们作坊也建了、钱也投了,也就顺着我们了,还时不时地过来帮帮忙、传授我们经验。”
一块豆腐做出来最少要九个环节
隆隆隆……早上5点,平山县中古月村豆腐厂的磨豆机便开始响起。
黄豆经过一夜的浸泡,晶莹饱满,经过挤压、碾磨,像冰淇淋一样从磨豆机里流出,李三波带着工人把它们盛到一口口大锅之中。
“磨浆是我们正式开始制作的第一步。”李三波向记者介绍道,虽然现在机器代替了磨盘,但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一点没有减少,“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严格保证磨出浆的粗细度,因为稍后过滤时使用的滤布有固定的目数,磨得太细容易穿过滤布,豆渣的成分就相对多一些;磨得太粗,产量会非常低,并且提取出来的大豆蛋白不彻底,浪费比较大。”
紧接着,工人们将烧开的热水一瓢瓢泼在磨出的浆上,白色的泡沫顺着锅沿升起。“这个环节就是根据它的外在形象取的名,就叫‘泼沫’,目的是为了给浆的浓度提纯。”
之后,再将提纯好的浆装进用滤布封底的铁皮大桶里,人工进行压榨过滤。“对我们来说,这时候生产出来的不再有泡沫的才能称得上是‘豆浆’。”
将压榨出的豆浆煮开
待豆浆煮沸之后,便迎来了最重要的环节——点卤。
将点好卤的豆浆放到模具准备压制
“点卤就是要使‘豆浆’变成‘豆腐脑’。”李三波说,“每点一次,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做下标记,从而计算下次点卤的时间。”
点卤完成后,李三波配合工人将“豆腐脑”装进滤布,紧紧包裹后放到模具中进行压置。“包置之后出来的就是豆腐了。”
将点好卤的豆腐进行压制
李三波称,如若再加上前期的选豆、浸泡环节,包置之后的静置环节,“一块豆腐做出来,最少要九个环节。”
父亲将“古月豆腐”的名气打出去
据李三波介绍,这些详细的制作环节,是由其父亲李文学多年以来摸索出来的。
“早在我曾祖父时期,我家就开始做豆腐了,到我父亲这,他对点卤经验进行了总结,发明了‘多次点卤,自然降温’的方法,保证豆腐光滑、劲道。”李三波介绍说。
工人师傅正在点卤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路上常常拿着一块豆腐,边走边吃。”李文学回忆称,“每逢过年过节,乡里乡亲的都要去我家买豆腐,有时候实在供不过来,我们不得不把自家留着吃的豆腐卖出去。卖豆腐的却吃不上豆腐。”
“买的人多了之后,我父亲以我们的村名给豆腐起了个名字‘古月豆腐’。”李三波称,“古月豆腐”这个名号在父亲的努力下,逐渐被平山的老百姓所熟悉。
建豆腐厂帮助附近村民就业
由于制作出来的豆腐品质优良,不止周边村民来买,县里的数十家饭店,也开始向李三波下订单,原本的作坊已经明显供不应求了。
2015年12月,李三波决定扩大生产,联合一些企业家在村里建厂。
村民一听说要在村里建工厂,还是生产自己从小吃到大的“古月豆腐”,纷纷报名加入。
磨好的豆子进行人工压榨
今年60岁的王军彦就是本村人,现在也是其中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泼沫、压榨过滤等环节。他告诉记者,老伴儿和孩子的身体都不是太好,需要他为家里多增添一份收入,“之前干活也没个固定,指不定去哪儿干,也指不定干什么。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领到工资,心里还是挺知足、挺开心的。”
据李三波介绍,现在工厂大约有20名工人都来自古月镇。
靠直播把豆腐卖出大山
除了豆腐厂之外,李三波还在村里开了门店。
“近年来平山发展全域旅游,我们地处旅游必经之地,好多游客路过时都会买我们的豆腐。”李三波称,他还发现,一些游客不仅买来自己吃,还常常把豆腐作为“土特产”送给自己的亲友。
李三波直播宣传、销售自家豆腐
“既然是送,除了好吃之外,还应该好看一些。”在这个想法的催动下,李三波给豆腐加了包装,制作成了礼品盒豆腐。2018年,“古月豆腐”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三波还把这个称号印到了礼品盒上。
“古月豆腐”虽然有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不过李三波对此并不满足,“怎么让我生产的豆腐走出县里”成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热,李三波也快速加入其中。
“我注册了抖音、快手号,直播间就设在了我的门市里面,主要介绍我们的‘古月豆腐’,价格啊、口感啊之类。平时也会发一些关于豆腐制作流程、用豆腐做出来的美食的小视频,网友们对此还是十分新奇、很乐意去看的。”李三波称。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甘肃等地,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看到我的直播或者小视频后从网上下单准备买回去尝尝,可以说通过物流我们已经把豆腐发送到了全国各地。”李三波高兴地说道,“现在日均能卖出去1500斤,只要过节就供不应求。”
随着“古月豆腐”得到了客户、市场的认可,除了拓宽销售渠道之外,李三波也在考虑在豆腐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研发豆腐衍生品。
网友评论:好吃
你吃过古月豆腐吗?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