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送别!带领河北娃唱响”鸟巢“的她,今日凌晨去世了……

3月22日,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

人民日报前社长和总编辑邓拓之女、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

邓小岚女士于3月22日凌晨

在北京天坛医院逝世,

享年79岁。




据了解,邓小岚1943年

生于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村,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

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


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

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

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

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

18年来从未间断。

2022年2月,

马兰村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镇的

44个孩子组成的

“马兰花儿合唱团”

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

开幕式的舞台,

身着虎头服

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

邓小岚的感人事迹

由此再一次广为流传。


18载筑梦马兰的邓小岚

用音乐启迪心灵,

“让孩子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

诠释着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


红色马兰:83年赓续传承

两枚印章见证“两代情缘”


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

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

自驾车需要4小时左右的时间。

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

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

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

一路换乘火车、大巴,

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

这条路,

77岁的邓小岚已经走了18年。


多年来,在邓小岚案头,

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

一枚是父亲的“马南邨人”,

一枚是父母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其中,“马南邨”正是

“马兰村”的谐音。

小小印章,

记录下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



1943年的冬天,

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

邓小岚就出生在

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

抗战期间,

《人民日报》前身之一的

《晋察冀日报》便驻扎在马兰村。

这里是邓小岚出生的地方,

也是她的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

和众多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


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成长在革命的家庭,

父母的志向和经历

深深影响着邓小岚。

入读清华大学前,

还在读高三的邓小岚

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份申请书随后被她就读的高中

转给了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后,心中的热情

又促使邓小岚

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邓小岚说,在这方面,

虽然父母都是老党员,

但他们没有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邓小岚有自己的感悟:

“真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非常浅显,

也非常深刻的一个道理。

我们国家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

才从那样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民共和国。”


母亲丁一岚是开国大典的播音员,

父亲邓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长期执掌《人民日报》,

“我觉得他们都是

中国共产党队伍里的战士,

我也要做这支队伍的一个战士。

他们的行动,

一直在潜移默化地给我指导。”

特殊的身世和父辈的情结,

让邓小岚对马兰眷恋不已。



1999年,

邓小岚刚从北京市公安局退休,

就沿着当年游击办报的路线

再到马兰村,

追记那段红色岁月。


音乐马兰:18年耕耘筑梦
大山深处唱响“音乐之声”


2004年开始,

邓小岚每年都把半年左右的时间

放在马兰村,

为深山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



邓小岚从小喜欢音乐和艺术,

她说,唱歌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如果一个人会唱歌,

在生活中无论他高兴、难过

还是受到挫折的时候,

音乐会是他的一个最好的朋友。


但在退休后最初来到马兰村的时候,

邓小岚发现,大山的阻隔,

几乎让这里可爱的孩子们

失去了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权利。



2003年清明节,

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

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纪念仪式。

活动结束后,

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

孩子们躲避的眼神、羞怯地埋首,

深深刺痛了她。


“只有一两个会哼国歌,却都跑调……

怎么能不会唱歌呢?

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

坚信音乐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

邓小岚决定通过音乐,

帮马兰的孩子树立信心,

种下梦想的种子。


第二年,61岁的邓小岚

号召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

把4间破烂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校舍。

这一年,

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

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

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



从此,潺潺的胭脂河边,

不仅有追逐,还有了琴声;

高高的铁贯山上,不仅有嬉闹,

还有了歌声。


从刚开始教孩子们唱简单的歌曲,

到教他们演奏乐器、拉小提琴,

再到连续四届

举办马兰儿童音乐节……

北京来的邓奶奶

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孩子们的童年

也因为音乐变得绚丽多彩。


筑梦马兰:绿水青山间
建起“月亮舞台”


“马兰的孩子走出大山,

要去冬奥啦!”

2022年1月3日到北京集训前,

乡亲们激动的模样让人难以忘记。


那天,在开往北京的大巴车上,

孩子们兴奋不已。

一路歌声悠扬,

邓小岚第一次觉得,

这条走了18年的路,如此生动。

18年来,

她来回奔波了20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五周。



勤学同时,

邓小岚更注重启发孩子,

会带他们玩一些“非常规乐器”,

用勺子、铃铛和锯条奏出动人旋律。


“马兰的孩子一样聪明,

只是缺乏机遇和舞台。”

为此,2006年,

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

这便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前身。


从此,指甲缝带泥的小黑手

弹奏着西洋乐器,

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 


2008年10月,

邓小岚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

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

“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

受到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热烈欢迎。


此后,他们的足迹

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

也登上了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等更大的舞台。


2013年8月,

70岁的邓小岚

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

成为彼时全国罕见的儿童音乐节。

在保定阜平县委、县政府帮助下,

舞台就搭在马兰幽静的山谷中。


当天,马兰小乐队

同将军后代合唱团、

清华艺术团乐队等

20多个演出团体同台演出。


在青山绿树和潺潺流水间,

孩子们空灵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

3000多名观众掌声如潮,

让这里变成了快乐的“音乐谷”。

舞台前的邓小岚手拄拐杖,

笑得像个孩子。


原来,在音乐节开始前一个月,

她骑电动车查看舞台搭建情况,

不慎在路上滑倒,

造成左腿小腿骨裂。


养伤期间,

她坚持每天用电话“指挥”

音乐节筹备。   

“邓老师刚强咧,

她从不说自己辛苦。”

村民孙秉芬说。


行胜于言,

2015年,在学校旁的山坡上,

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

打造了一座浪漫的三层“音乐城堡”。

围栏上镶嵌着铁艺五线谱,

阳光照在上面,音符洒落一地。



18年来,

邓小岚培养了200多名学生,

很多上高中、读大学,

其中10余人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

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邓老师说,

城里孩子有迪士尼乐园,

有公主城堡,

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

马兰小乐队的孙志雪,

是马兰村第一个

考取音乐专业的孩子。

孙志雪说,在闭塞的小山村,

“邓老师像一束光,

启发和鼓励我们,

走出一条更精彩的人生路”。


一路走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保定晚报、人民网、冀云

编辑:樊一帆
校对:赵润泽
责编:贾阳阳
监制:寇拴民

更多热文

刑拘!石家庄一男子为逃避酒驾检查,加速撞倒交警、逃离现场……


5月1日起,禁售!


双开!判刑!河北2市多人被查处!

刚刚通报!河北新增51例本土确诊病例、16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春游打卡去哪里?石家庄赏花地图出炉!时间、路线、地点……快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