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63.76公斤!创河北小麦亩产最高纪录!让中国碗端中国粮,他看麦子比看到孩子还亲



在河北省辛集市北环以外,

紧挨307国道的地方,

有一片400多亩的麦田。

进入11月后,

地里依然是绿油油一片。


△马兰农场


这里,就是马兰农场,

长出“冀麦26”“冀麦38”“石4185”

和“马兰1号”的地方。

四大品种曾先后突破

亩产500公斤、600公斤、

700公斤以及800公斤。


今年6月,

“马兰1号”小麦亩产

更是达到了863.76公斤,

创下河北亩产最高纪录!


△超高产节水品种“马兰1号”亩产超过800公斤的“天花板”,创下了河北亩产的最高纪录


今天,

在最新一期的《青年说·融媒悦读版》

2022年11月刊里,

我们一起来了解

“马兰1号”育种团队的故事。



为育种 他们当起“候鸟”

▲▲▲


张冲,

河北大地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同时也是“马兰1号”育种团队的成员,

当初跟着主要育种人——

河北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

(现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没少在河北、海南两地跑。


11月15日,

河北青年报记者联系上张冲时,

他正准备着

第二天去海南栽苗子的事。


△张冲在育种基地里给小麦进行授粉工作


“70后”的张冲,

2012年来到马兰农场,

说起来也算是

“马兰1号”育种团队的元老级成员。

“当时来到农场后,主要搞科研育种,

配合郭院长的工作。”

那时,张冲一股脑儿地扎进科研项目,

任何一个育种人心里都门儿清,

种子不是给当下培育的,

目光至少要放在10年以后。


市场发展快,

市面上的麦种总会被淘汰,

要不断地创新,

培育更优良的品种出来。


给小麦做完杂交之后用袋子标记好记好


“小麦在北方,

一到了冬天就相当于进入了冬眠,

如果想要加快选好种、育良种的进程,

就得给它足够的光照和温度,

让它‘醒’过来。”

于是,

张冲等人在郭进考院长的带领下,

开始了去海南三亚“南繁加代”的工作,

而他们也变成了两地跑的“候鸟”。


△育种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是把麦种的品质提高


所谓的“南繁加代”,

就是在北方快入冬时,

把河北培育的麦苗

移栽到海南三亚的播种基地去。


为了提前春化,

麦苗被栽种到海拔比较高的山上,

到了11月中旬,

张冲他们就得去挖苗子。

一般下午四五点挖完,

赶晚上9点的航班,

半夜12点多到三亚。

凌晨5点半左右就要开始栽苗子。

从挖苗到栽苗,

保证在24小时之内完成。


之后,

他们在那里一待就是近两个月。

家里的大事小情,全然顾不上。

张冲的朋友圈里,

晒的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麦苗。

张冲笑着说道:

“姑姑说我看麦子比看到孩子还亲。”


△张冲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去麦地里转一圈


“小个子”也能出奇迹

▲▲▲

河北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

寻找最“耐渴”的种子,

也是小麦育种团队的重中之重。


去年,

具有节水、抗倒、抗寒、高产等特点的

超高产节水品种“马兰1号”

通过省级审定,

实现了矮化育种理想株型的重大突破,

还创下了当年亩产超过800公斤的记录,

最高产提高了将近100公斤。


△冬前“马兰一号”小麦幼苗长势健壮,分蘖(读作niè)力强,茎蘖粗壮


今年6月,

“马兰1号”小麦亩产创下历史新高,

达到了863.76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

郭进考院长曾算过一笔账,

河北的小麦最高单产量

提高了100公斤,

推广1亿亩就可增产小麦100亿斤,

可供1000万人5年的小麦需求。

节水50亿立方米,

相当于350个西湖的储水量。

原来矮杆的“小个子”,

也能出奇迹呢!


“还有省下来的钱没算呢!”

张冲告诉记者,

一亩地可以节电30度,

节肥15公斤,

这都是按照保守估计的,

你算算老百姓能省多少钱吧!”


“农业要算大账。”

这是郭进考院长教给张冲的道理,

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的小麦,

让每一滴水生产更多的粮,

让中国碗端中国粮,

已经成了育种人的使命。


△“马兰1号”育种团队的成员,也像小麦一样“长”在地里,只为能研发出更优良的麦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而马兰农场就像是“战场”,

守护种子的“战士”

囊括了老、中、青三代人。

当还看不到成绩的大多数时候,

他们靠着热爱,抵过了漫长的岁月。


△部分育种团队成员


“马兰1号”育种团队的故事

远不止于此,

点击《青年说·融媒悦读版》,

可以查看更多。

↓↓↓


每个人的青春,

有汗水也有泪水,

有欢笑也有伤悲,

而坚守内心的那一份热爱,

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勇气。


在最新一期的

《青年说·融媒悦读版》

2022年11月刊里,

你还可以看到——



出生于河北邢台的刘江江,

从电视台记者、栏目剧导演,

到捧回金鸡奖的

中国“80后”新锐导演,

刘江江把“你我”和热爱拍进电影,

用真诚感动了无数人。



那个火遍网络,

染着一头最酷炫的头发,

却唱最古典的京剧,

被网友称为“最不正经”的

青年京剧演员果小菁,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

“80后”博士张雪梅,

扎根太行山区帮助农民致富,

她用实际行动传承李保国精神,

让太行山不仅绿起来,

更要富起来。



扎根雄安五年耕耘“云上城”,

构筑起新区数字城市四梁八柱的

“80后”姚凯旋

是如何打造未来之城的?



美丽的“85后”医务工作者马克谨,

每周免费教残障孩子跳舞。

让孩子们在舞台上散发出自信,

用热爱疗愈残障孩子内心。



16年前,

姚纪华是一名装载车司机,

16年后,

他摇身一变,

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知名化妆师,

不仅为许多明星化妆,

还曾担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造型师。

这个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的“85后”,

用热爱实现人生逆袭。


以上所有精彩的内容,

我们都将在2022年11月的

《青年说·融媒悦读版》中,

为你一一呈现。



也许,

生活有很多种色彩,

在奋斗的路上,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然而,这些河北青年

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

热爱,

不仅可抵岁月漫长,

还可以带你看到人生另外的天地。

因为热爱,

所以我们永远年轻。


征  集

面向全社会征集稿件 期待你的作品


你可以在《河北青年报》、河青新闻网找到《青年说·融媒悦读版》阅读入口,还可以点击河北青年报官方微信、河青新闻网官方微信、河青家长会官方微信,在微信下部二级菜单进入免费阅读哦。


同时,为搭建起新时代河北青年学习、交流、展示新平台,《青年说·融媒悦读版》现面向全社会征稿,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人物故事、理论研究心得、散文、书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等,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邮箱:814267241@qq.com

来稿注明:《青年说·融媒悦读版》投稿、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电话:0311-83832999;陈老师15511601306;王老师18732139539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胡雅玲、王亚伟

供图:姚纪华 刘江江 果小菁 张雪梅 张冲 潘玉恒 姚凯旋 马克谨

设计:班玉珏 李会 张洵

编辑:杜璐宁

校对:张亚微责编:贾阳阳监制:刘洁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青年说·融媒悦读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