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病曾令人闻风丧胆!河北两名“战士”却逆行而上,至今已有54年

河北青年报 河北青年报 2023-07-29

“风吹来的魔鬼”

形容的是麻风病的可怕。

麻风病人面部瘫痪、脚跛手残,

丧失劳动能力,

家属怕传染,不愿意和他们来往,

甚至不让他们回家。

在没有特效药时,

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20世纪60年代,

国家在保定唐县、望都两县交界处

建了一所隔离治疗麻风病的定点医院

——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西院。


王占奎,

1969年从河北医科大学保定校区毕业后,

下决心扎根于麻防一线,

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麻风病防治事业。


王占奎


王建州,

2000年毕业后子承父业。

他们父子俩用爱接力,

守护麻风病人至今已有54载,

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人间大义。


王建州


时值清明,

王建州提笔写下一封信,

用思念“呼唤”着父亲,坚定地告诉他:

您放心,我会守护我们的事业!

↓↓↓

亲爱的爸爸: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想念您。虽然您已经离开我快二十年了,但每当我进入院区,都觉得您还在给病人换药,还在和医生讨论病例,还在办公室里研究皮肤病的图谱。这些年里,每每回忆起您,我总会有特别的收获。


我谨记您的教导,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天的生活就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您记挂的那些病人都挺好的,这两年虽有新增病例,但很少住院了,有些病人会拿药回家治疗了。咱们医院建院70周年了,修建了院史馆,其中还有您的资料呢。


前天夜里,我又梦到您了,看见您骑着二八自行车下班回家,满脸洋溢着熟悉的笑容,您脱掉外套就钻进厨房,还是留给我熟悉的背影。这个梦让我无比留恋,也特别满足。


去年妈妈也生了场病,现在身体不如从前了,走路也要依赖轮椅。您别担心,我和妹妹会好好照顾妈妈的。


其实我一直没告诉您,我小时候,就很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您未竟的事业,我来继承。您放心,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医生的。

↑滑动查看↑


克服恐惧

父亲义无反顾扎根麻防一线



3月31日,穿过一段颠簸的乡道,河北青年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唐县与望都两县交界的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西院,这就是王建州和父亲王占奎奉献青春的“防麻阵地”。


“我父亲是1969年从河北医科大学保定校区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的。几十年前,由于医疗水平所限,人们谈‘麻’色变,唯恐躲闪不及而引‘麻’上身。国家兴建了这所隔离治疗的定点医院,当时有三百多名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的麻风病患者。由于条件简陋、工作繁杂,疾病传染性强,很多医生陆续调离,而我父亲却克服恐惧,坚守了下来。”王建州谈起父亲,语气中带着敬佩。


王建州现在虽然主要负责门诊工作,但对病区的麻风病人仍很熟悉,能马上说出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病史。每过五天,王建州都要值夜班,趁着夜班他会来病区给病人查血压、做检查,说说话唠唠家常。


“家里人嫌我不人不鬼,但是他们父子对我比亲人还好。”麻风病区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麻风病人,个个把王建州当作亲人一样。


治病如同造“两弹一星”

是光荣的事



很多人看到麻风病人畸残的身体和痛苦不堪的表情时,都会不安、紧张甚至恐惧。但在医院家属院长大的王建州,对麻风病人更多的是同情。


“其实就连我们也是被歧视的对象。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的儿子也是我同学,知道我爸在麻风病院工作后,就在班里大声叫我麻风儿子,气得我跟他打了一架,为此还被停课了三天。”王建州回忆,虽然当时感觉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可他并没有跟父亲哭诉。


王建州和父亲、母亲、妹妹


“当时就是很气愤,但父亲工作繁忙,三天后才去学校了解情况。他回来后告诉我,救治麻风病人,是国家要做的事情,跟造‘两弹一星’一样,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从那以后,我为父亲的工作感到特别自豪。”王建州谈起父亲,眼睛中闪烁着敬佩和骄傲。


为给病患增加营养

父亲带医生搞养殖



很多麻风病人面部瘫痪、脚跛手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属怕传染,不愿意和他们来往,甚至不让他们回家。在谈“麻”色变的年代,王占奎用爱心为患者们撑起了一个家。


王占奎


听到记者问起王占奎的事,1971年就来到麻风病区的赵大爷打开了话匣子。“王院长可是个好医生,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带着医生们在病区里挖鱼塘、弄猪圈、养奶牛。鱼塘里的大草鱼在那个时候太难得了,每次杀猪都给我们加餐,跟过年一样热闹。”老家在邯郸广平县的他,年轻的时候因麻风病被家人赶了出来,现在虽已双目失明,右手、右脚残疾,但医院的温暖让86岁的他依旧思路清晰。


王占奎对工作的敬业,让当年医院的同事都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是每周一、三、五医生查房,在麻风恐惧年代,就连医生都特别害怕被传染,一般查房都是三五分钟结束。可王院长不是,他每次查房都得多半天,每个人都问得很详细,每个溃疡都看得极认真、坦然。往往过了中午饭点他才查完出来,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老院长谭敦文提起自己的前任院长王占奎,满满都是敬佩。


追随父亲脚步

王建州接力麻风病防治



王建州说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虽然父亲总是特别忙,除了上班就是全国各地出差学习,但回家后还是经常抽出时间看书。“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对那厚厚一摞皮肤病学书籍、杂志比跟我都亲。”


受父亲影响,王建州从小就爱上了医学,2000年,王建州从山东滨州医学院毕业后,父亲希望他能到麻防第一线,于是他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接过了麻风防治的接力棒。


王建州


“麻风病人是很痛苦的,他们有的没了脚,有的没了手,有的人兔眼、失明、歪嘴、没眉毛。而且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后,触觉、痛觉都没有了,开水烫、火烧,病人都没有感觉,但发生麻风反应的时候,又痛得要命。我当时看到病人那么痛苦,就下决心扎根于此,帮助他们。”2004年,时年63岁的王占奎因食道癌去世,临走时他不放心地叮嘱儿子王建州,要照顾好那些病人。


尽己所能

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



对麻风病人来说,王占奎、王建州父子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划破了无边的黑幕,给他们送来了爱和希望。到2022年,共有1600余位麻风患者在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西院治愈出院。


伴随着现如今1/100000以下的低患病率,麻风病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但是学习先进、科学防治的工作习惯,王建州一直沿用至今,旨在帮助更多的皮肤病患者治疗疾患。


王建州为患者做治疗


在这个岗位奋斗了23年的王建州,曾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可他却并不看重这些荣誉。“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以及患者内心的自卑与恐惧,让不少麻风病人即使治愈,也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就想尽自己努力,能给麻风病人、甚至所有皮肤病患者带去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去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王建州坚定地说道。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王占奎、王建州父子

生动地诠释了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彰显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人间大义正在被代代相传!致敬!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方泽阳

编辑/杜璐宁

校对/润泽

责编/贾阳阳

监制/刘洁

更多热文

华药北厂区地块最新进展来了 | 这个高速路口该怎么去石家庄?官方回复

陪最爱的人去拍遗照是什么体验?网友:疯狂憋眼泪

令人发指!这是亲妈干的事?

正式上线!石家庄政府出手:看病、生活、办事、娱乐更方便啦


分享、点赞与在看都在这儿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